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白梅乡> 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 社会保险> 养老保险服务> 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与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衔接申请
索引号: 11340722003126637B/202404-00034 组配分类: 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与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衔接申请
发布机构: 枞阳县白梅乡 主题分类: 劳动、人事、监察、社保
名称: 枞阳县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退休一件事”温馨告知书 文号:
发布日期: 2024-04-24
有效性: 有效 咨询电话: 0562-2773200
枞阳县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退休一件事”温馨告知书
发布时间:2024-04-24 10:24 来源:白梅乡 浏览次数: 字体:[ ] 文本下载

一、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退休一件事”服务对象及服务内容是什么?

符合在枞阳县范围内申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养老金的参保人员,可以通过“一窗(一网)受理、一套材料、一次提交”,申请联办:基本养老金待遇申领(含提前退休、退职)、退休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待遇申领、退休职工住房公积金提取”三个事项。

二、在哪里申请办理“退休一件事”?

目前我县“退休一件事”开通线下、线上受理渠道。符合申请条件人员,可到户籍地(或居住地)社区、县劳动保障事务代理中心、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就业服务机构、人才市场等代理机构提起申报,代理机构协助申请人办理线上申报;也可自行登录“安徽政务服务网”线上平台办理申报。退休时系单位职工的,可向单位人事部门申请,单位人事部门代为办理线下或线上申报。

三、联办事项办理流程?

人社部门按程序办理退休审核、核定养老金标准。申请人可微信关注“安徽人社公众号”,按提示注册,点击“服务大厅——我要办——社会保障——退休待遇明细查询  养老金证明查询 即可查询到养老金标准,也可下载打印“电子退休证”。

人社部门每月5日前将上月办结新增退休人员信息汇总、制表,线下传递给医保、公积金管理部门,线上申报人员信息会在人社部门审核退休后,共享至医保管理部门。

医保管理部门收到申请人信息后,电话或短信联系需要办理医疗保险缴费年限清算人员,提供电话办理或线下预约办理服务。

公积金管理部门收到申请人信息后,电话或短信联系需要提取公积金人员,通过网办、公积金免申即享等方式发放公积金。

四、退休年龄是怎么规定的?

男参保人员正常退休年龄为60周岁;

灵活就业参保人员退休年龄为55周岁;参保缴费满15年,且期间累计24个月以工人身份缴费的,可50周岁—55周岁之间申请退休;

女性管理岗位职工退休年龄55周岁,管理或工人岗位由企业自主划分确定;

从事特殊工种且符合条件的,男55周岁、女45周岁时可申请提前退休;

因病非因工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鉴定),男性达到50周岁、女性达到45周岁时,可申请因病提前退休,未达龄但累计缴费满15年可申请病退职。

五、请办理退休前确认历年缴费信息。

申请退休前请仔细核对历年缴费信息,如提出补缴养老保险费或有其他争议,请先暂停退休申请,按政策规定办理补缴养老保险费或处理争议事宜。如继续申请退休,视为申请人认可现有缴费信息。

六、在枞阳县退休,曾在其他城市的参保缴费怎么办?

省内外地缴费,参保人持社保卡到市社保中心综合柜台办理账户归并即可(如数据无误现场办结)。

省外缴费的,可通过网上平台(皖事通、微信、支付宝)或向市社保中心综合柜台提出转移申请。

退休后6个月内外地缴费归并或转移到枞阳县社保,我们也可以重算待遇,并从首次发放养老金之月起补发差额。

七、养老金通过什么卡发放?

养老金通过退休人员的社会保障卡发放,请在申报退休前在银行激活社会保障卡金融功能,申报退休后至首月领取养老金期间,不要随意更换社保卡!!!

八、养老金每月几号发放?

202210月起,养老金每月15号发放。

九、听说退休后要办理“养老金领取资格认证”,在哪里办理?多长时间办理一次?

办理退休后,请下载“皖事通”APP开展养老待遇领取资格自助认证,距上次认证12个月内需再完成一次认证。

十、注意不要冒领养老金!

《社会保险法》第八十八条规定“以欺诈、伪造证明材料或者其他手段骗取社会保险待遇的,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退回骗取的社会保险金,处骗取金额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以欺诈、伪造证明材料或者其他手段骗取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等社会保险金或者其他社会保障待遇的,属于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117号)第一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