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主要工作目标
|
目标任务主要内容
|
路线图
|
时间表
|
责任人
|
监督方式
|
3
|
经济社会发展
主要预期目标
|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2%。
|
每季度按序时进度完成收入预期目标,12月底前完成全年预期目标。
|
1.一季度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3.95亿元 ;
2.二季度累计完成7.9亿元;
3.三季度累计完成11.85亿元;
4.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5.8亿元。
|
臧吴祥
|
枞阳县财政局办公室,联系电话:0562-3211157
|
11
|
创优机制
攻坚项目
|
完善项目谋划专班联动机制,围绕国家政策重点支持领域,储备一批中央预算内投资、增发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项目。
|
按项目进展情况储备,力争全年入库6-8个专项债项目。
|
1.一季度完成一个项目入库,推进两个项目编制并提交申报入库;
2.二季度推进枞阳枢纽港项目、2024年枞阳县高标准农田项目。
3.三、四季度根据各项目实际进展情况,拟推进入库项目1-3个。
|
方勇
|
19
|
精准发力
招大引强
|
发力基金招商,聚焦“新三样”、新材料、新赛道,推动一批优质项目签约落地。
|
1.积极发挥财政对产业发展基金的牵头作用,尽快完成基金首期出资与备案登记工作。
2.围绕铝基新材料、新能源及汽车零部件、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当前重点做好世亚模具基金尽调工作。
3.充分发挥基金的平台引导、杠杆撬动和资源整合功能,鼓励中科基金从外地招引更多有前景的项目进入我县。
|
持续推进
|
汪磊
|
42
|
全面激发
改革活力
|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将优质国有资源资产有序注入县属国有企业,支持县国控集团2A信用评级,提高县投发集团资本运作和产业投资能力。
|
1.1-4月底,全面摸排县农业农村局、县水利局、县交运局、县民政局等单位资产资源底数,会商对接可注入县属企业资产资源清单。
2.5-6月底,形成资产资源注入县属企业初步方案报县政府审批。
3.7-12月份,按照县政府批准的方案,有序推进资产资源注入县属企业工作,做大做强企业资产规模,为企业信用评级提升创造有利条件,提高县投发集团资本运作和产业投资能力。
|
全年
|
潘立滨
|
46
|
深化零基预算改革,推进存量资金盘活高效使用。
|
科学合理编制项目预算,建立健全绩效评价体系,强化评价结果运用,确保项目支出安排与事业发展、可用财力水平相适应,与财权、事权相匹配。加强各类结余资金管理,每月清理收回存量资金,统筹用于“三保”等急需领域支出。
|
持续推进
|
臧吴祥
|
47
|
优化财税结算方式,强化税源培植,破解乡镇“没钱干事”的困境。
|
进一步完善县乡财政管理体制,准确划分乡镇事权和支出责任,充分征求相关部门和乡镇意见,谋划出台新一轮乡镇财政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
全年
|
臧吴祥
|
58
|
全面激发
市场活力
|
建立惠企政策集成清单,推出“免申即享”“即申即享”升级版。
|
1.加强县经信局、县科技局、县商务局和市场监管局等部门对接,根据已制定出台的惠企政策,建立惠企政策集成清单;
2.加大“免申即享”“即申即享”政策宣传;
3.及时做好惠企资金兑付工作。
|
1.2024年4月份完成惠企政策集成清单;
2.长期实行“免申即享”“即申即享”政策宣传和惠企资金兑付工作。
|
许赛滨
|
78
|
千方百计
富农民
|
用好用活财政衔接资金,科学精准匹配项目,集中资金办大事,切实发挥联农带农富农作用。
|
完成衔接资金分配、项目绩效目标批复、中期绩效评估和绩效评价。
|
1.4月30日前完成衔接资金分配;2.9月30日前完成衔接资金项目绩效目标批复;
3.10月31日完成衔接资金中期绩效评估;
4.12月31日前完成衔接资金绩效评价。
|
田浩
|
137
|
|
强化地方法人银行不良贷款风险监管,严厉打击恶意逃废债和非法金融活动,严守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
|
1.加大对枞阳农商银行、泰业村镇银行2家地方法人银行不良贷款率、资本充足率、拨备覆盖率等指标的监测力度,关注信贷结构和资产质量,加强全方位监管,确保2家地方法人银行持续健康发展。
2.强化县融资担保公司的日常监控、现场检查,积极关注保后管理,与司法部门加强联动,加大涉嫌“逃废债”案件打击力度,全力推进追偿挽损。
3.坚持“府院联动”,组建由政府、银行、企业、司法等相关部门参与的专班,加大对不良信贷资产清收与盘活力度,开辟金融债权诉讼案件绿色通道,积极推进贷款重组,分类处置、精准施策,逐步化解不良信贷风险。
4.聚焦部门联动,加强非法集资线索排查,加大防非处非宣传力度,切实防控非法集资风险。
|
持续推进
|
饶晓建
|
170
|
守住“清廉
之心”
|
坚持厉行节约、节用裕民,把政府习惯过紧日子作为常态化纪律要求,强化预算管理与支出约束,严控“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
|
1、预算源头控制:年初对各单位“三公”经费预算编制情况进行审核,确保“三公”经费年初预算较上年“只减不增”。
2、加强日常监管:每月督促全县各单位定期上报会议费及“三公”经费支出统计表,并汇总上报市财政,通过上报情况适时掌握全县“三公”经费支出动态,对支出超上年同期的单位及时警醒,压缩支出规模。
3、做好监督检查:组织开展“三公”经费支出情况自查自纠工作,并会同相关部门进行重点抽查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落实整改。
|
全年
|
吴成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