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藕山镇> 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 生态环境> 河(湖)长制
索引号: 11340722003126434N/202405-00035 组配分类: 河(湖)长制
发布机构: 枞阳县藕山镇 主题分类: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
名称: 安徽省“两湖灌区”项目规划和实施情况 文号:
发布日期: 2024-05-15
有效性: 有效 咨询电话: 0562-2587344
安徽省“两湖灌区”项目规划和实施情况
发布时间:2024-05-15 10:44 来源:枞阳县水利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文本下载


一、项目基本情况及进展情况

项目概况

两湖灌区工程位于长江中下游左岸,菜子湖和白荡湖陈瑶湖两个流域,涉及铜陵市枞阳县、郊区普济圩农场芜湖市、无为市,安庆市、桐城市等地。灌区内耕地主要分布在沿江、沿湖周边,以及罗昌河、杨市河、横埠河、孔城河等沿岸丘岗地,灌区国土面积1693km2,设计灌溉面积87.6万亩,其中枞阳县57.3万亩2000年以来,灌区内多年份发生旱灾,累计受旱耕地面积达180多万亩,粮食产量减少3.66亿斤,其中2019年受灾38.4万亩,2022年受灾43.8万亩,粮食减产均超过8000万斤。灌区内存在严重的工程性缺水水资源时空分配不均等问题两湖灌区建成后,新增和改善农田灌溉面积46.4万亩,并使灌区87.6万亩农田灌溉保证率达到90%,根本解决本地区工程性缺水对农作物产量影响问题。在保证菜子湖、白荡湖、陈瑶湖等生态用水的基础上,带动灌区农作物生产机械化、规模化、特色化,提高粮食产量和综合效益,为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促进该地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该工程规划治理范围包含泊塘片、菜子湖东南片、白荡湖西北片、枫沙湖竹丝湖片以及沿江圩区片5大片区。新建外部补水站2座,设计总提水流量26m3/s(湖东补水站20m3/s,装机1800kW;梳妆台补水站6m3/s,装机396kW)。新建内部提水泵站18座,设计总提水流量48.67m3/s(其中一级提水31.31m3/s),总装机17969kW;新建或改扩建骨干灌溉渠道总计49条,渠道总长242.47km,其中一级站干渠1024.06km,二级站干渠547.43km,支渠31162.88km;更新改造小水库灌溉干渠38.1km;更新改造现状10个中型灌区渠道150km等。

工程规划匡算投资59.51亿元(枞阳县占比约85%),其中骨干工程投资55.86亿元。根据现有投资政策,新建大型灌区工程,安徽省作为中部地区,国家按项目骨干工程投资40%予以支持,省级投资约20%项目实施后,灌区灌溉设计保证率可提高至90%,新增农田灌溉面积26万亩。通过建设大型灌区,形成“纲”“目”“结”并举的灌溉工程体系,充分发挥长江、引江济淮工程灌溉效益,实现水资源合理配置,有效改善灌区范围内的农业生产供水条件,带动灌区农作物生产机械化、规模化、特色化,提高粮食产量和综合效益,为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促进该地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前期工作推进情况

2023年2月,县水利局委托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开展了两湖灌区工程规划报告编制工作,2023年9月铜陵市水利局组织对该工程规划进行了审查设计单位根据审查意见进行了修改完善根据省水利厅要求,规划由铜陵市政府批复,目前正在征求芜湖、安庆市意见

2023年10月,由县水利局牵头组织开展了该项目勘察设计招标,11月15日完成招标,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标,随后立即组织开展可研报告及相关专题编制2024年3月29日,省水利厅组织开展了该项目可研报告技术审查,目前正在根据审查意见修改完善。同时,正在同步推进用地预审和规划选址、社稳评估和移民安置规划3个可研前置专题编制报批。工程开工前需要完成的水土保持方案、环境影响评价、水资源论证报告等专题已委托设计单位一并编制。

目前,两湖灌区工程已纳入国家《“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调整项目库、《安徽省现代水网建设规划》《安徽省现代水网先导区建设实施方案(2023-2025年)》以及《安徽省农田灌溉发展规划》,是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千亿斤江淮粮仓的指导意见》及其建设规划的重点工程之一。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一)前期工作耗时较长

该项目为重大水利工程,投资大,涉及面广,专题较多,从可研报批前置专题办理进展看,项目用地红线确定后,预计完成用地预审和规划选址、移民安置规划专题报批仍需4个月以上,社稳评估专题2个月内可完成。省政府发布停建令后,需开展文物、交通、电力、电信、军用光缆、压覆矿和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等11项专项调查(目前已根据现有红线初步开展),专项调查完成后,再行移民规划大纲报批。其中主要难点在于省政府发布停建令耗时久,其次工程涉及压覆矿60余处,在编制压覆矿报告时,需要取得矿权人同意压矿的协议。受报批程序复杂,专题较多等因素影响,项目审批时间普遍过长,导致项目前期进展缓慢。

(二)统筹协调机制尚未形成

该项目涉及铜陵市、芜湖市、安庆市三个地级市中多个县市,点多面广,各市县各部门之间因缺乏有效的要素保障协作配合机制,导致沟通不畅,影响前期工作进展,如在用地预审、社稳评估、移民安置规划、环评和停建令办理等前期工作报批过程中,须3个地市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林业局)、生态环境局、农业农村局、应急管理局、公安局、交通局等10多个市直和相关县区政府、部门出具审查意见。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深入开展调研,进一步优化规划设计路线

结合省水利厅技术审查意见以及基本农田、生态红线等制约因素,优化项目设计。切实做到“两个注重”,注重实地调研、勘查,详实掌握第一手资料;注重引进先进设计理念,结合枞阳县作物组成、种植结构及现代农田发展需要,提高项目设计成果。切实做到项目实施后,有效提高粮食生产水平,改善灌区范围内的农业生产供水条件,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

(二)加强组织领导,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工作

适时召开推进会、协调会,开展常态化督导。制定各项前期工作报批计划,对工作进展滞后的项目及时调度。

(三)积极对上沟通对接,强化要素保障

一是加强与上位规划对接,坚持规划引领。积极与国家、省市发改、水利、自然资源等有关部门对接,争取纳入国家级规划和实施方案。提前了解各项要素保障报批所需条件,加强与要素保障部门沟通衔接,争取纳入相关重点项目清单,缩短报批时间。二是多方面拓宽融资渠道,强化资金保障。积极与各级财政部门沟通对接,及时开展专项债申报,落实配套资金;探索新融资渠道,引入市场化力量解决部分资金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