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有限空间?
有限空间指封闭或者部分封闭,与外界相对隔离,出入口较为狭窄,作业人员不能长时间在内工作,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者氧含量不足的空间。
常见有限空间类型
1.地下有限空间,如地下室、地下仓库、地下工程、地下管沟、暗沟、隧道、 涵洞、地坑、深基坑、废井、地窖、检查井室、沼气池、化粪池、污水处理池等。
2.地上有限空间,如酒糟池、发酵池、腌渍池、纸浆池、粮仓、料仓等。
3.密闭设备,如船舱、贮(槽)罐、车载槽罐、反应塔(釜)、
窑炉、炉膛、 烟道、管道及锅炉等。
有限空间作业五种常见问题
1.未落实有限空间作业审批制度,安全风险辨识不到位
2.现场应急救援处置不当,盲目施救导致伤亡扩大
3.对应急管理和安全生产工作不重视,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
4.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不到位
5.监督管理存在薄弱环节
有限空间事故存在的特点
1.事故伤害类型主要是中毒和窒息,引发事故的有毒有害气体以硫化氢、一氧化碳为主
2.事故发生呈现季节性特点,每年的3月至10月为事故易发期
3.未落实作业审批制度,作业人员在未通风、未检测的情况下进入有限空间
4.企业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对有限空间可能产生的危害视而不见
5.盲目施救造成的事故扩大现象尤为严重
通过事故调查还原作业人员五种典型认识错误
1.“我”没有闻到或看到任何危险,进入没问题吧
2.“我”只是探头进去看看,不是真的要进去
3.“我”进去就看一下,很快就出来
4.“我”都检查过了,没问题了,可以不用测试仪器
5.一旦出事 ,捏住鼻子、屏住呼吸不就逃出来了
企业实施有限空间作业前做哪些准备工作?
1.应当对作业环境进行评估,分析存在的危害因素,提出解决措施,制定作业方案、应急预案。
2.根据作业方案、应急预案的要求,备齐符合要求的通风、监测、防护、照明等安全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装备。
3.按照作业方案,明确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与应急救援人员及其各自安全职责。
4.对从事有限空间作业的相关人员进行专项安全培训,培训不合格严禁上岗作业。
有限空间作业相关防护装备和设施
便携式气体检测报警仪,主要检测作业环境中氧含量(19.5%-23.5%)、有毒有害气体(如硫化氢、一氧化碳等)及易燃易爆气体含量(如甲烷);通风设施、正压空气呼吸器、防爆照明工具、防爆对讲机、安全绳、安全帽、全身式安全带等。
实施有限空间作业应对特别注意哪几点?
1.有限空间作业应当采取可靠的隔断措施,将可能危及作业安全的设施设备、存在有毒有害物质的空间与作业地点隔开,在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
2.有限空间作业要严格遵守“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原则。未经通风和检测合格,任何人员不得进入有限空间作业。检测的时间不得早于作业开始前30分钟。
3.作业过程中应采取通风措施,保持空气流通。定时检测场所中的危害因素,发现有限空间内氧含量浓度低于行业标准规定的限值时,必须立即停止作业,清点作业人员,撤离作业现场。
4.作业人员必须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与外部有可靠的通讯联络;监护人员不得离开作业现场,并与作业人员保持联系。
事故发生后应该怎么办?
1.有限空间作业中发生事故后,现场有关人员应立即向企业负责人报告,严禁未穿戴安全防护装备开展施救。
2.企业有关负责人员接到事故报告后,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按照预案响应程序,组织应急救援人员开展救援。
3.在自身救援技术、装备、队伍无法施救的情况下,应及时联系消防救援队伍等专业救援单位开展救援,并提供有限空间各种数据资料。
4.应急救援人员实施救援时,应当做好自身防护,佩戴必要的应急救援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