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中发〔2019〕18号)、《自然资源部关于全面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通知》(自然资发〔2019〕87号)、《安徽省自然资源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皖自然资规划函〔2023〕5号)等文件精神,我县组织编制完成的《枞阳县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已经铜陵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根据有关法律要求,现将规划主要内容公开如下:
一、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为枞阳县行政辖区全域国土空间,涵盖国土总面积1473.40平方千米。
二、城市性质
江淮运河渠首港口城市、滨江临湖山水城市、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重要节点城市、安徽省森林城市。
三、三线划定
规划期内全县耕地保有量不低于74.98万亩,永久基本农田面积不低于66.70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200.60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不超过36.47平方千米。
四、国土空间格局
落实铜陵市全域国家城市化地区主体功能定位,以乡镇为基本单元,细化主体功能区,实施差别化管控,形成“两带、两区、两屏”的国土空间总体格局、“双园四区多点”的农业空间格局、“一心两带、两屏多廊”的生态空间格局和“一带两轴、一核多点”的城镇空间格局。
五、城市空间特色
加强桐城派文化、红色文化、名人文化、戏曲文化、汉武文化等地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突出枞阳特色,构建桐城派文化为核心、多文化圈层相辉映的整体保护格局。保护好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及其周围环境,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强化城市设计、村庄规划,优化城乡空间形态,将长江、莲花湖、羹脍赛湖、幕旗山自然景观资源纳入城市特色空间,塑造“山水融城”整体空间形态,形成具有浓郁特色的山水园林城市。
六、城市空间品质
优化中心城区空间结构和用地布局,注重自然山水资源保护,按照滨江临湖山水城市的发展思路,划分7个功能片区进行管控。统筹安排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合理安排居住用地,推进社区生活圈建设。严格城市四线管控,系统建设公共开敞空间,稳步推进城市更新,合理利用城市地下空间。
七、重大基础设施
强化区域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完善城市快速路、主干路网布局,促进县域交通一体化发展,形成长江运输通道、江淮运河运输通道、北沿江运输通道、德上运输通道、京台运输通道、天天运输通道、无桐运输通道构建的综合运输交通体系。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布局,全面提升基础设施综合承载力。提高防灾减灾标准,合理布局防灾空间和设施,提升城市安全韧性。
八、区域重大战略
发挥枞阳优势,协同推进多重国家重大战略的深入实施,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中部崛起、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等多重战略实施。深化与合铜产业走廊、安徽沿江城市带、安池铜城市组群、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区域协调,提升枞阳区域影响力。
九、规划实施管理
加强党的领导,完善规划实施政策和项目保障机制,依托统一的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实施规划全生命周期管理。健全公众参与机制,建立国土空间规划定期体检评估机制,加强规划实施监督。全面提升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联系枞阳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国土空间规划股。
联系人:姚先生
联系方式:0562-3211671
2024年6月13日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