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版
|
无障碍
|
首页
新闻中心
政府信息公开
政务服务
政民互动
数据枞阳
走进枞阳
枞阳县义津镇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义津镇
>
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
>
公共法律服务
>
法治宣传教育
>
推广法治文化服务
索引号:
11340722003126565J/202407-00017
组配分类:
推广法治文化服务
发布机构:
枞阳县义津镇
主题分类:
其它
名称:
“先让礼让”工作法的时代价值与实践启示
文号:
无
发布日期:
2024-07-31
有效性:
有效
咨询电话:
0562-3600041
“先让礼让”工作法的时代价值与实践启示
发布时间:2024-07-31 11:19
来源:铜陵日报
浏览次数:
字体:[
大
中
小
]
文本下载
“先让礼让”工作法是枞阳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实践之作,是化解基层信访矛盾的务实之举。通过挖掘先贤文化中的传统美德,树立新时代基层德治社会品牌。一年来,“先让礼让”工作法依靠群众就地化解矛盾,以人性化社会管理,提升了基层治理水平。
一、“先让礼让”工作法的由来及文化内涵
枞阳县义津镇先让村,地处菜子湖畔的一座小岛。很久以前,岛上吴家与邻村因祖山分界线常起纠纷。一天,私塾先生吴廷枚察山后对族人说,“汉寝唐陵何处是,再过些些也不妨。”他奉劝族人高风亮节,先让祖山十丈,后来邻村人自觉内疚,也礼让十丈。正所谓“我先让,你礼让,互让十丈美名扬”,在当地传为佳话。先让村和礼让村(现并入菁华村)由此得名。“先让礼让”的故事,彰显了农耕时代枞阳人心胸大格局,成就了枞阳地域文化礼让文邦的美誉。新时代,枞阳县委、县政府抓住主题主线,以“先让礼让、互谦互让、明辨事理、以和为贵”为内涵,以“源头治理、全民参与、和谐共享”为原则,以“矛盾不上交、信访不上行、平安不出事”为治理目标,全力打造“礼仪之邦、美德枞阳”,让礼让品德和修养在枞川大地蔚成风气。
“先让礼让”故事蕴涵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谦和礼让”的特质,它不是空穴来风、无源之水,而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这里,一个“让”,让出了春风化雨,让出了脉脉温情,让出了和谐安宁,也让出了社会繁荣。“让”是润滑剂,懂得谦让,就能赢得他人尊重,化干戈为玉帛,化腐朽为神奇。“让”是一种行为,一种操守,更是一种心胸,一种风度,一种智慧,一种修养。“让”是修身、齐家、报国、平天下的法宝。史上“将相之和”,就在于宰相蔺相如的谦让,不仅使蔺、廉成为至交,也拯救了一个国家。“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公平、敬重、互谅的礼仪原则。进一步地看,它折射了社会有序之美和道德之美。
二、弘扬“先让礼让”工作法的时代价值
古人常说,“退一步天高地阔,让三分心平气和”。让德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德,“先让礼让”工作法旨在传承中华文化中的让德文化,让当事双方情绪缓和,有效避免冲突升级。今天我们颂扬“先让礼让”工作法,就是要传承“谦和礼让、知进退、和为贵”的价值理念和道德操守,传递和塑造崇德向善、知行合一的正能量,对基层治理来说非常必要。
首先,“先让礼让”是新时代密切干群关系的重要法宝。“先让礼让”工作法是基层治理工作的宝贵经验,它要求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人民主体地位,预防化解矛盾,夯实基层基础,让人民群众参与基层治理,各尽其能,坚持共建共治共享,不断提升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从而放大基层治理效能。
其次,“先让礼让”是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抓手。“先让礼让”工作法以构建和谐社会为出
发点
,以化解人民内部矛盾为切入点。枞阳县公安局义津派出所传承“先让礼让”文化遗产,倡导“宽容是美德,礼让促和谐”的理念,以促和谐调解工作,实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该所负责人表示,十几年前他们就把“先让礼让”文化精神融入民事纠纷调解,取得了良好效果。枞阳法院在诉讼服务中心挂牌成立了“先让礼让调解工作室”,充分挖掘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面与法治工作相结合,以中华传统文化故事为核心,抓好氛围营造,并组建工作专班,运用“先让礼让调解工作法”,即融“说、听、记、察、劝、让、和、访”为一体的八步工作法,重点把控“记”“察”“访”三个环节:“记”就是对群众反映的问题随心记录,认真分析,不当“甩手掌柜”;“察”就是在化解纠纷过程中,对群众所言,认真倾听,不妄下结论,坚持亲临现场,实地查看,再做进一步判断;“访”就是纠纷处理后,及时回访当事人,真正实现案结事了、息访罢诉、事心双解、群众满意。据了解,该县人民法院工作室坚持以情动人、以法服人、以礼感人,一年多来,成功化解了多起民间借贷纠纷及侵权自认纠纷等案件,不仅节约了诉讼成本,更让当事人感受到司法温暖,体会到司法为民的获得感。枞阳县检察院在办案过程中也积极运用“先让礼让”工作法,坚持德法共治,兼顾法理人情,已成功促成了一起刑事案件当事人和解,并依法作出相对不起诉处理,实现“案结、事了、人和”的满意效果。
再次,“先让礼让”是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基层是社会治理的重心,是社会良性运转的基础。“先让礼让”工作法聚焦诉求多元、纠纷难解的困境,以“作退一步想”的理念,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发动各方力量,拓宽矛盾纠纷化解渠道,完善纠纷化解机制。通过细听当事人陈述,甄辩矛盾症结,并借古喻今、悉心规劝,达到“各退一步、握手言和”。
三、“先让礼让”工作法对社会治理的启示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必须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提高人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要以“先让礼让”公民美德教育为切入点,从优秀传统文化和独特地域文化中汲取智慧,让乡村治理焕发新活力。
第一,充分认识德治教育的重大意义,探索基层治理新办法。发源于枞阳义津镇的“先让礼让”工作法,是新时代我市德治公民的成功实践。我国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也多次提及“礼治”公民,他认为“礼治文化能潜移默化地改变人们的思想,帮助人们扶正纠偏”。新时代,各级党委政府要坚持礼治公民,崇尚礼法兼治,教育群众秉持“做事和衷共济,共事和睦相处,待人和蔼可亲,经商和气生财”的礼治文化,见贤思齐,以更高站位、更大格局、更宽视野,在待人接物上比先贤做得更好。
第二,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营养,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基层治理要以柔性方式滋养人心、润物无声,使其在教化人、培育人、凝聚向上向善价值取向、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特殊作用。“先让礼让”工作法是在深入挖掘我国儒家文化“善治”因子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它倡导“以和为贵”,引导群众对标先贤、以礼为先,有事敞开说、遇事多协商、和事育民风,要把“和为贵”的理念贯穿“千万工程”、和美乡村建设,持续深化平安乡村、平安家庭建设,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第三,营造崇德向善的社会氛围,创建社会治理新环境。“先让礼让”工作法能够在枞阳大地上成功实践,是基于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价值认同。新的一年,我市要结合实施“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积极营造崇德向善、激浊扬清的社会氛围,加快建设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和美乡村以“和”为先,唯有“和”,才有“美”。但如何让“和”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乡村之治又如何融入传统之“和”,“先让礼让”工作法提出了方案:把“礼让和谐”的精神注入基层治理,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作者单位:中共枞阳县委党校、铜陵市委宣传部)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