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县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第102号建议的答复
王章主代表:
你提出的“关于科技赋能特色农业,助推全县乡村振兴的建议”(17-4-102号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党中央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强则农强,农强方能国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关键要强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装备,以科技赋能乡村特色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才能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近年来,枞阳县委、县政府紧抓“三农”工作,重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尤其在农业科技人才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科技助力乡村特色产业振兴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成效显著。
一、乡村人才振兴方面
(一)高度重视乡村人才振兴。人才是发展基础,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工作理念。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揽人才工作全局,紧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契机,统筹农业人才组织领导,构建乡村人才工作小组,统筹规划全县农业人才工作。全县上下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农村人才振兴工作,切实把农村本土人才培育和引进工作作为重要事项之一,与其他重要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大力推进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落实好“筑巢引凤”相关政策,助力全县农村经济社会更好发展。
(二)理清乡村人才工作方向。加强政策创设,促进各类社会人才资源向“三农”集聚。突出“高精尖缺”导向,摸清全县实有人才底数和急缺人才岗位,量化紧缺人才指标,分析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通过“部门联动、岗位会商、专业敲定”的方式,持续实行往年引进急需紧缺人才政策。不断强化人才支撑,优化创业创新环境,鼓励引导返乡农民工、退伍军人、大中专毕业生等各类人才到农村创新创业,支持本乡本土“田秀才”“土专家”到乡村投资兴业。进一步出台系统完善、政策优惠、操作性强的人才引进配套文件,着力构建和完善人才引进工作机制,让引进的人才真正为我县服务、为促进全县经济转型发展服务。
(三)加大乡村人才培育力度。针对我县各部门现存的培训项目和本地人才培训需求,认真整合我县培育资源,加大对上争取培训项目力度,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育方案。全面落实人才培育政策,合理设置培育专业,加大专业技术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等培训力度,对急需的专项人才进行重点培养。当前,我县已经整合培育的项目有高素质农民培育、基层农技人员定向培养、农民中职教育、脱贫人口稳就业培训和企业新录用人员岗前技能培训、退役士兵培训等等。2024年,重点围绕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全县计划培育高素质农民250人。申报农学、园艺、水产、农机等专业定向培养4人。提升农业经营主体学历层次,积极开展实施农民中职教育,计划招生家庭农场生产经营专业20人。依托省农业农村厅乡村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面向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家庭农场主、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社会化服务组织负责人、种养大户等遴选14名农业带头头参加“头雁”培育。针对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教师、医护人员、村级后备干部等现有人才,全面开展分类岗前培训和继续教育培训,提升基层一线人员服务能力,对全县农业技术干部开展为期5天的能力提升培训。探索建立人才基地实训,通过应用型人才实训基地暨孵化器项目,对符合就业条件的失地农民、下岗工人、建档立卡扶贫对象户、职业院校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技术培训,每年输送实用型人才5000-6000人次,计划到2025年,我县乡村各领域人才规模不断壮大、素质稳步提升、结构持续优化,各类人才支持服务乡村格局基本形成。
(四)创新乡村人才回流举措。加大机关事业单位人才招聘力度,持续改善全县乡村人才队伍结构。注重农业人才引进工作,完善人才引进机制,科学高效地引进相关农业科技人才、农业企业优秀管理人才、农业企业经营人才等。以促进乡村人才振兴为总抓手,进一步加大对人才工作的财政投入力度。引导社会各类资本积极投入乡村人才振兴事业,促进相关人才回流乡村。重点突出人文关怀,建立领导干部联系人才制度,随时掌握引进人才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协调解决各类困难,落实好安家费用、户籍落户、医疗保障、子女入学等相关事宜,解决引进人才的后顾之忧等等。完善人才工作考核体制,构建乡村人才振兴工作的动态监测体系,把握工作实施概况,适时解决工作相关问题,把乡村人才振兴列入相关部门的目标考核体系,明确责任分工,保障乡村人才振兴工作落到实处。加大农村人才典型事例宣传力度,充分发挥优秀乡村人才的带动示范作用,形成全社会尊重爱护乡村人才的良好氛围。
二、农业科技服务方面
(一)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落细落实科技特派员“四个一”工作任务。截止目前我县共有省级农业科技园区1个、市级标杆点1个、县级样板点1个以及帮扶点19个,金江水产、兴坛农林获批省级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示范基地,组织安徽纵江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申报长三角(枞阳)盆景文化产业园“科技特派员+”示范点,通过开展“点对点”精准科技帮扶服务,把新技术或新品种进一步辐射到周边企业或农户,加快农村科技推广和普及。
(二)发挥特派团优势,助力产业提质增效。充分发挥铜陵市名特优园艺(白茶)产品省级科技特派团的科研和人才优势,直接帮扶会宫镇建设村等8个行政村(其中脱贫村4个),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9个,先后组织18批专家共计60余人次开展科技服务,组织举办《铜陵白茶产业关键技术》、《花卉植物的种植与科学养护》等6场专题讲座,推广应用理化生综合植保技术、固氮绿肥技术与膜下滴灌技术等农业新技术、新模式5项,开展良种赠送与科技培训活动,受众逾500人次;提供精准帮扶,采用龙头企业带动+基地实施+农户参与等方式,开展技术服务,为乌金云雾、铜陵优品、有机地标、华客花卉等企业累计增加销售收入约900万元,村集体经济增收合计约40万元,技术指导农户30户,带动户均增收约1万元。
(三)加强校企合作,为乡村振兴赋能。一是协办2023“智汇铜都”人才主题周活动--安徽“双创汇”走进枞阳县农业科技成果对接会,围绕我县“六大万千工程”(白茶、水产健康养殖、设施蔬菜、稻鱼综合种养、花卉苗木、秸秆综合利用),邀请安徽农业大学相关专业的教授来我县开展科技创新工作交流暨科技成果推介活动,会后安徽农业大学与有机地标等6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联合县域农业企业开展技术攻关,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二是组织安农大资源与环境学院与安徽兴坛农林发展有限公司、动物科技学院与安徽景农养殖有限公司、园艺学院与有机地标(枞阳)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分别签约,双方将围绕白茶、生猪养殖、食用菌等领域广泛开展产学研合作,为乡村产业跃迁发展科技赋能,助力乡村振兴。
(四)支持开展科技攻关,推动农业科技创新。组织翠平生态、兴坛农林等多家企业开展技术难题征集,征集技术难题11个,其中铜陵市优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枞阳县山水田园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安徽翠平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获批铜陵市2023年度第一批企事业技术需求评比A、B等次项目;组织铜陵市优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安徽兴坛农林发展有限公司等4家农业企业申报2023年铜陵市农业领域科技计划项目,助力我县白茶、园艺等特色产业发展,推动科技强农向全链条延伸、机械强农向全过程覆盖、农民增收向全方位拓展,为我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提供科技支撑。
三、农机装备研发方面
(一)实施农机研制补短板行动。加大招引力度,吸引优质农机生产企业来枞投资建厂,鼓励本地有条件的工业企业投入资金研发先进适用农业机械,建设具有比较优势的农机装备产业。2023年,枞阳县田田青农机有限公司与中国农业机械化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共同研发的水稻精量直播机,申报安徽省新型农机装备推广应用项目立项验收通过。
(二)探索特色农产品农机研制。针对枞阳白茶、枞阳大萝卜等本地特色农产品,研判新型机具需求,以“生产公司+播种基地+农科院所研发”为模式,进行开发研制,研发引进茶叶采摘机,重点发展节能型分选成型烘干技术装备,研发发展自动化、智能化成套加工技术装备,提升茶叶品质。2023年,邀请了安徽赛威机械公司、池州友力节能公司到枞阳考察茶产业机具研发需求,研发茶叶采摘机,相关事宜洽谈中。
(三)加强先进适用农机装备推广应用。以满足现代农业发展对农业机械化多样性需求为目标,充分发挥农机购置和报废更新补贴政策的引导作用,加快先进适用农机装备推广应用。2023年补贴机具812台,使用资金838.37万元。其中果菜茶类初加工机械共补贴39台,补贴资金17.14万元。
感谢你对我县乡村振兴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今后对我县乡村振兴工作多提宝贵意见。
主办单位:枞阳县农业农村局
协办单位:枞阳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枞阳县教体局,枞阳县科技局
办复类别:A
联 系 人:周峰
联系电话:18255668711
2024年6月21日
抄送:县人大人选工委,县政府督查室。
枞阳县农业农村局办公室打印共印8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