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县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120号提案的答复
王嵩委员:
你提出的“关于推进枞阳县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提案”(14-3-120号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全局,深刻把握我国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作出的决策部署。近年来,我县高度重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成立了以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各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县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统筹加快推进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和组织振兴,努力探索一条具有枞阳特色的乡村全面振兴之路。
一、大力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一是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加强农业科技推广,推动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装备等农业“四新”科技成果转化,转化应用农业“四新”科技成果201项。遴选科技特派员190名,实现科技特派员行政村服务全覆盖。建设完善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库1个,加快特色农机研制补短板,特色白茶全自动智能加工机成功下线,建设水稻育秧中心5个、烘干中心6个、农事服务中心2个,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2%。二是健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开展优质糯稻、水产品、白茶等“一县一业”全产业链建设。深入开展现代农业和绿色食品加工产业链招商工作,引进万全集团、国药集团等一批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枞阳县汤沟现代农业产业园获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三是健全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全面推行田长制,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和全程机械化,2023年新建高标准农田2万亩、改造提升3万亩,全年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12.52万亩,粮食总产达43.73万吨以上,实现“二十连丰”,荣获全省粮食生产十强县。四是健全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突出抓好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效衔接,培育形成以农业龙头企业为引领,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为支撑的发展新格局。2023年,新增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总数达14家,累计发展家庭农场2269个、农民专业合作社669个。五是强化品牌建设。加快推进我县优势产品品牌化建设,目前,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4个(枞阳黑猪、枞阳媒鸭、枞阳萝卜、枞阳大闸蟹),已申报待批的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个(枞阳白茶)、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个(枞阳黑猪);胡家茶干获批安徽省“老字号”产品;获得农产品“三品”认证的农产品102个。积极参加农产品展示展销会,每年组织20家企业参加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以及省政府主办的皖优农产品暨农业产业化(合肥)交易会、皖优农产品暨农业产业化(上海)交易会。通过品牌创建、农产品展示展销等形式,枞阳地方特色产品市场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不断得到提高。六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建立健全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建设,目前有乡镇监管员39人,农产品村级协管员188人,实现所有行政村全覆盖。开展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专项行动,2023年完成4家畜禽标准化养殖企业市级达标验收。持续推动生态健康养殖、养殖尾水治理、养殖用药减量、配合饲料替代幼杂鱼和种业质量提升等水产绿色健康养殖“五大行动”,创建9个部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严格执行畜禽屠宰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落实生猪屠宰环节非洲猪瘟自检和官方兽医派驻“两项制度”,严厉打击私屠滥宰等违法行为。开展豇豆农药残留突出问题攻坚治理行动,风险监测15批次(含小农户),合格率100%。2023年开展农产品定量检测940批次,发现问题11起,依法查处 11起,问题查处率100%。
二、大力提升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一是抓好农村道路建设。“十三五”以来,我县先后投入资金超20亿元,实施了农村公路畅通工程、农村公路扶贫项目、农村公路扩面延伸工程和农村公路提质改造工程近2200公里,全县基本实现20户以上较大自然村通硬化路的目标,县域内农村公路“毛细血管”基本畅通,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十四五”期间,我县以“提档、深通、联网”为重点,实施农村公路提质改造工程和白茶产业路项目,进一步改善农村地区出行条件,让“工业品进得去,农产品出得来”。二是全力保障农村供水安全。编制《枞阳县农村供水工程标准化管理实施方案》,针对供水工程设施薄弱的部分供水厂开展标准化建设,率先创建标准化管理要求。全县已整合成6座规模水厂,在全省农村率先实行“大水源”供水、“大水厂”制水、“大管网”送水的“枞阳模式”。三是优化农村电网设施。2023年续建及新建各类配网项目共106项,总投资5904.13万元,新建及改造10千伏线路74.774千米,配变76台,容量2.073万千伏安,低压线路87.441千米,下户线245.61千米。加大农村地区终端消费电能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推广力度,完成安徽康奥生态农业等农业生产电气化项目10个。2024年继续实施好220千伏古塘输变电工程建设,力争早日建成发挥效益。开工建设110千伏展望变35千伏间隔扩建工程、白其3K2线后段35千伏线,开展与官山、山河、鹿狮等三个2023年省级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的村网共建工作。继续推广“供电可靠、科学用电、收集需求”等便民服务,将供电服务渠道继续扩大延伸,助力乡村振兴。
三、加强人才引进培育力度。一是加强乡村人才引进。我县结合公务员招考、事业单位招考、选派干部、三支一扶、基层特岗及就业见习等各项工作,大力培养住在农村的“回乡人”,通过各种政策引导优秀青年毕业生到乡村基层单位或企业就业,有目的地培养年青人扎根乡村基层。我县每年招募近100名高校毕业生补充到本地农村教育、医疗及农村管理工作中,并落实相关待遇。通过就业补助的方式,支持乡镇、村将闲置厂房、校舍等改建为创新创业基地,解决人才回乡创业用地问题。同时,为创业“回乡人”推荐创业项目,开展创业担保贷款向创业“回乡人”倾斜,并根据信用情况取消反担保,成功创办小微企业的,可简化程序,持续提供多次的创业担保贷款贴息。二是加强乡村人才培养。近年来我县大力培养扎根农村的技能型农民,提升农民就业和创业能力。针对有就业意向的脱贫劳动者、退捕渔民、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等群体,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技能培训;对有创业意向的农村劳动者开展创业培训;对在乡镇企业工作的在岗农民工开展企业新录用人员岗前技能培训、企业在岗职工岗位技能提升培训,针对基层农技人员开展能力提升培训等。2023年,我们共开设各类技能培训班54期,培训农民工2056人次,2024年我们将继续开展各类农民工技能培训不少于1700人次。通过开展各类技能培训,让参训者能掌握一技之长,进一步提高了本地农民的技能水平,从而进一步提升他们的生产、就业和创业能力。三是加强乡村人才激励机制。根据《关于开展乡村振兴人才高级职称申报工作的通知》(铜人社秘〔2023〕50号)和《关于开展乡村振兴人才中、初级职称申报工作的通知》(铜农人〔2023〕9号)文件要求,积极组织开展乡村振兴人才高级职称和中、初级职称申报工作,2023年共有10人获评乡村振兴高级职称,30人获评乡村振兴中级职称,100人获评乡村振兴初级职称。2023年我县8人获评安徽省乡村工匠名师荣誉称号。职称评审方面,我县积极拓宽专业技术人员岗位等级晋升通道,落实向基层一线倾斜政策。2023年,我县共为59名符合条件并取得高级职称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聘用了相应岗位的高级职称,推荐69名符合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评审高级职称。
四、大力挖掘乡村旅游资源。一是加大文化资源挖掘保护力度。继续实施枞阳名人故里游,打好名人牌,将刘大櫆研究会(设在刘氏宗祠)、吴汝纶纪念馆、朱光潜陈列馆、大青山何氏宗祠、会宫张氏宗祠等特色鲜明的文化产品,打造成具有枞阳地方文化元素的研学、文创等专题文化旅游线路和品牌项目。二是加快乡村旅游重点项目建设。全力推进浮山旅游综合开发项目,盘活浮山景区存量房产、周边场地、湖面等物业,用以经营旅游景区、度假酒店、康养中心、研学基地等。加快建设枞阳县城市IP。《新西游历险记》第一季动画已登录87家媒体,正在播出11家,目前有113家媒体排播,第二季将于2024年7月份上线发行。新西游文化产业园目前已编制可研报告。加大枞阳古城建设项目推进力度。已完成枞阳古城规划编制单位招标工作,老县委、县政府两个历史文化街道修建性规划编制工作已初步完成,力争年内枞阳古城开工建设,同时大力推进枞阳古城项目招商工作。加快白荡湖康养综合体项目建设,综合体内酒店项目预计年内将投入试运营。加快岱鳌山和白云岩景区旅游开发项目。建设游客服务中心、旅游步道、精品民宿群、旅游厕所、停车场、水上游乐项目等。三是举办大型乡村文旅活动。科学统筹全县文化旅游节庆活动,着力打造乡村旅游“四季精品”,基本形成“春赏花、夏田园、秋研学、冬非遗”的乡村旅游体验格局。成功举办枞阳县第三届油菜花文化旅游节、白梅乡村游“青鸟有信 相约白梅”有奖登山运动、519中国旅游日等一批节庆活动,有力刺激了枞阳文旅品牌打造和传播。四是加大乡村旅游宣传营销。积极策划、参与、开展520惠民消费季,文旅消费券等系列消费提升行动,做好企业的宣传、动员、组织工作。持续制作和推出《枞阳味道》系列美食视频,强化短视频、图文制作与投放,讲好枞阳故事、传播枞阳声音,打造线上线下齐发力的文旅宣传矩阵。
五、强化农产品流通监管。一是建立健全农村食品安全基层责任网络。2016年县政府制定了《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基层责任网络建设实施方案》,各乡镇均成立了食品安全委员会和乡镇食安办,任命、聘任477名食品安全监管“管理员、宣传员、协管员、信息员”。 严格落实农村食品安全“四员”考核方案,兑现考核奖励。县财政每年安排54万余元财政预算,按人均每年1200元标准补助村级协管员和信息员工作经费。二是充分发挥基层市场监管部门主力军作用。在机构设置上,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基本上按照一乡镇一所,我县13个市场监管所承担着16个乡镇和经开区的监管任务。在人员配备上,不断充实基层监管力量,人力、财力、物力向基层投放,近年来招录的42名公务员、15名事业编人员全部充实到基层监管一线,所招录的专业侧重于食品监管。有效解决基层食品监管力量不足的问题。在装备建设上,新建了项铺、汤沟市场监管所办公场所,为12个所建设了食用农产品检验室,各基层所的执法执勤车辆经费均列入局机关保障范围,确保基层所的各项工作正常运转。三是强化食品安全检测能力建设。建有食品安全检测快检室共20个,其中农贸市场快检室8个,基层市场所检测室12个,每年按排管养经费132万元,所有快检室均正常运行。2023年20个快检室共上传快检数据75680组。每日通过快速检测并在显示屏上进行公示,努力做到让全县人民群众买得放心、吃得放心。每年对辖区内所有快检室的检测人员至少进行一次业务技能培训,提高检测人员熟练掌握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并且每个快检室每年都要开展“你点我检”“你送我检”为民办实事快速检测实践活动,并将结果进行公示。严格按照枞阳县食品安全抽检计划,加大农药残留、重金属残留、有机污染物等项目抽检力度,增加对农产品批发市场、校园周边等重点区域的抽检频次,2023年完成抽检1220批次,完成率101.66%,对其中74批次抽检不合格食品进行了核查处置,立案查处48件。四是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集中开展了食品非法添加、建筑工地食堂、学校食堂、城区小餐饮、农村食品安全等20余项专项整治,一些安全隐患得到及时整改。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对查处食品违法案件以“零容忍”的态度,对制销假冒伪劣食品,不符合国家安全标准食品,做到了严执法、严规范、严打击。2023年全县共查处食品案件280件,移送公安部门4件。
感谢你对我县乡村振兴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今后对我县乡村振兴工作多提宝贵意见。
主办单位:枞阳县农业农村局
协办单位:枞阳县交通运输局、枞阳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枞阳县文旅局、枞阳县市场监管局
办复类别:B
联 系 人:周劲松
联系电话:0562-5756233
2024年6月21日
抄送:县政协提案委,县政府督查室。
枞阳县农业农村局办公室打印共印8份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