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发改能源函〔2024〕22号
江亮委员:
你提出的“关于加快建设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的提案”(14-3-9号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针对你关于强规划,精细布局谋发展的建议,答复如下:
2023年6月21日,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推进大会,提出要大力发展汽车首位产业,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产业集群。为落实省委省政府重大战略部署,实施工业强县目标,“十四五”期间,我县结合现有汽车零部件产业基础,充分发挥新能源锂电池产业的巨大发展潜力,聚焦“优先发展动力电池、轻量化铝合金部件、制动系统、环保内外饰件”的产业定位,利用安徽省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2025年零部件本地配套率超过70%目标机遇,做好产业集群建设顶层设计,加快发展以动力电池、发动机悬置系统等为主导的枞阳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特色产业集群,积极融入合肥、芜湖等整车制造产业圈。
1、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打造“四个百亿”产业。“十四五”期间,县委、县政府提出打造“四个百亿”产业【铝基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港区经济、新型建材】的战略发展规划,并配套制定了详细的保障措施,其中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作为四个重点打造的百亿产业之一。随着得壹新能源项目一期在2023年9月份正式投产,以锂电池为核心的高端电池产业链条加速形成,电池上游配套产品金誉动力电池箔、瑞达电池铝壳等企业迅速集聚,形成了汽车座椅产业、车轮产业、汽车减震器和发动机悬置系统等汽车零部件产业链,我县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建设初具规模。截止目前,全县汽车零部件企业28家,其中规上企业10家,高新技术企业4家,省专精特新企业2家,产品涉及动力电池电芯、纯电动轿车动力减振悬置、汽车轮毂、油缸油泵总成、安全带、汽车座椅套、汽车ABS磁性编码器等,主要为江淮、奇瑞、江铃、吉利、东方等企业配套;2023年新能源汽车产业产值2.46亿元,预计2024年产值可实现7亿元。
2、立足产业定位,制定集群建设发展规划。根据铜陵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铜发(2023)17号),铜陵市产业布局是重点打造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关键材料、汽车电子、特色零部件、汽车后市场四大板块,其中枞阳县发展定位为:优先发展动力电池、轻量化铝合金部件、制动系统、环保内外饰件等。围绕这一发展定位,2024年5月,我县出台了《枞阳县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发展工作实施方案》(枞汽办〔2024〕1号),提出了加快打造以动力电池、发动机悬置系统等为主导的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建设全省万亿级汽车走廊配套区的总的目标任务,并确立了分两步走的发展目标;第一步到2025年,加快构建“再生铝、铝板、铝合金板、动力电池铝箔、动力电池外壳铝合金带材、动力电池产业链”,新能源电池产业链逐步形成,锂离子动力电池产能达到10GWh,全县汽车产业集聚规上工业企业达15家,新能源汽车产业产值达65亿元;第二步到2027年,新能源电池产业链更加完善,锂离子动力电池产能达到20GWh,建成省内有影响力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基地;产业集群进一步聚集,全县汽车产业规上企业集聚超30家,力争打造2家国内一流的汽车零部件品牌,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产值达到200亿元以上。
3、搭建产业平台,推进桥港零碳园区建设。我县汽车产业起步较早,2008年就开始谋划发展汽车零部件及相关产业,并在横埠镇规划建设了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后因种种原因,与江淮汽车集团的合作未能按计划推进,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一度受到影响。“十四五”以来,随着我县产业布局重大调整,把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作为我县四大重点发展产业之一,一批汽车零部件项目相继落地枞阳,特别是得壹动力锂电池百亿项目在桥港园区建成投产,我县汽车零部件产业逐渐走上发展快车道,初步形成以桥港园区为主,横埠园区为辅的发展布局。近年来,为了承接更多汽车零部件产业落户,不断加快以桥港园区为主要平台的建设步伐。一是明确园区主导产业定位,2020年,省政府下达《关于同意安徽枞阳经济开发区调区及变更主导产业的批复》,同意将36(汽车制造业)列为枞阳县经济开发区主导产业之一;在《安徽枞阳经济开发区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枞阳经济开发区提质扩量增效实施方案(2023-2025年)》及新编制完成的《安徽枞阳经济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30年)》中,均提出将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作为园区“双首位”产业之一,制定产业的发展目标、发展路径及发展重点任务。二是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今年以来完成桥港园区2.46平方公里北扩区控制性规划和土地成片开发方案编制和报批等工作,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功能配套,破解能源、土地、环境等要素制约,建好汽车产业项目承载主平台,打造吸引优质项目的“强磁场”;组织申报专项债项目两个,即枞阳经开区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一期、二期项目,总投资22.74亿元,批准发债额度12.5亿元,已发债5.03亿元;桥港园区安置房三期8栋235套安置房已封顶,正在进行墙体粉刷;桥港园区汪家路、灵山路、新开路正在加速施工。三是打造桥港零碳产业园区,桥港工业园位于枞阳县城东部,规划面积3.06平方公里(4590亩),桥港零碳产业园区的创建范围为桥港工业园ZY11-02地块的约1000亩和北部拓展区ZY11-03地块的约1500亩,已落户得壹能源锂离子动力电池、科大福晴精准医疗高端装备制造、凯达汽车内外饰部件、瑞达汽车动力电池铝壳等项目。根据零碳产业园的产业定位及发展规划,基于2023年及远期2027年园区的能源消费特征,园区碳排放特点是以电力消费的间接排放为主,天然气消费的直接排放为辅。目前,我县与奇瑞能源公司合作,正在编制《枞阳经开区桥港园区零碳产业园实施方案》,计划实施一批能碳基础设施,节能降碳改造,关键技术攻关,绿色低碳产业,清洁能源供应,资源循环利用,绿色建筑、交通和生态等领域的重点项目,逐步提高园区绿色电力使用占比、“气改电”。桥港零碳产业园的建设,将大幅度提高入园企业的产品竞争力,使园区绿色产业招商更具吸引力,为枞阳县做大做强汽车产业提供强力支撑。
二、针对你关于强招引,精准补链建集群的建议,答复如下:
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和“一把手工程”,围绕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链精准招商,依托新能源汽车的“心脏”——动力电池招引上下游企业,加快构建“再生铝、电解铝—铝板、铝合金板—动力电池铝箔、动力电池外壳铝合金带材—动力电池”完整产业链。2024年,围绕新能源汽车轻量化、负极材料、电池箔等产业链上下游,招引项目5个,总投资52.7亿元,包括华新金桐5万吨再生阴极铜及稀有金属综合回收利用项目,瑞亿环保年产6万吨再生铜项目,九星新材料年产10万吨金属新材料项目,巨同新材料年产10万吨再生资源循环利用铝合金新材料项目,浙信新材料铝塑板项目,以上5个项目均已开工建设;同时,世亚模具项目、奇瑞汽车园等重点在谈项目正在加快推进。
1、完善招商体制,实行链式招商。实行招商体制改革,围绕“4+X”产业,构建“县领导领衔+产业链+驻外专业招商”联合作战招商体系,与市产业链实行对应,调整设立了新能源和汽车零部件、铝基新材料和智能装备等7条重点产业链;制定产业链招商图谱,全面梳理分析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条,围绕产业链上下游,强化“铝电双促”,明确补链、强链、延链方向,着力招引新能源关键零部件项目,补齐新能源汽车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部件产业链短板。
2、找准招引方向,实行精准招商。结合我县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定位和现有产业优势,加快发展以动力电池、发动机悬置系统、汽车内饰件为主导的枞阳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特色产业集群。一是重点围绕得壹锂离子动力电池核心零部件招引,依托新能源汽车的“心脏”——动力电池,招引上下游企业,补齐新能源锂电子动力电池产业链条。二是围绕“铝电双促”招引,充分发挥我县铝基新材料生产基地的优势,根据新能源汽车轻量化发展趋势,招引电池负极材料、电池箔等产业链上下游项目。三是抓住新能源动力电池企业的大量投产和首批次新能源汽车电池退役的实际,开展退役电池梯次利用,抢先构建新能源电池回收体系,快速拉动电池配套产业产值。“十四五”期间,我县重点围已建成投产新能源汽车产业项目10个(含技改项目),总投资115.91亿元,包括得壹能源锂离子动力电池生产项目一期、瑞达汽车动力电池铝壳生产项目、英莱特汽车座套项目、凯达汽车内外饰部件项目、铭尊科技电池冷却零部件等项目。随着得壹能源一期项目的投产二期项目的推进,我县新能源汽车产业产业聚集和发展规模进一步扩大,既有顶天立地大项目,也有铺天盖地的配套项目,打造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的发展思路我县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的产业聚集和发展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3、完善招商举措,实施招大引强。一是运用好产业基金招商,以投促产、以投促引,发挥产业基金国有资本引领撬动功能,补齐新能源汽车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部件的产业链短板,吸引带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入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发展。二是实行社会化招商,聚焦新能源及汽车零部件等县“十四五”规划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与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等创新源头对接,与股权投资机构、龙头企业等社会资本合作,着力招引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项目,补齐新能源汽车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零部件产业链短板。三是实施亲情招商,利用在外枞阳籍知名车企企业家的人脉资源优势,主动对接奇瑞、比亚迪、美的、江淮等行业龙头,争取在枞阳设立生产基地,吸引配套产业和下游供应链企业落户枞阳。
三、针对你关于强培育,精心扶持优产业的建议,答复如下:
我县汽车零部件产业以传统燃油汽车为主,规上企业主要产品为电池散热器、减震器、液力缓速器、汽车轮毂等,企业之间尚未串联成链,且产品未涉及新能源汽车关键核心部件,产品缺少科技含量和核心竞争力。随着新能源汽车全面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发展,企业面临着转型升级发展,为适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新形势,充分利用国家和省市出台的产业政策,鼓励支持企业转型升级,走创新发展之路。
1、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充分运用《关于印发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若干政策的通知》(皖发改产业(2023)448号),支持汽车产业创新、智造、服务、人才、资本、文化、开放等七个生态建设,在技术改造、关键技术攻关、企业梯队培育、重大项目建设等方面予以重点支持。积极引导东星汽车、展鹏液压、枞江汽配等企业在生产研发方面向新能源汽车聚焦转型,由机械安全带转型为智能型安全带、被动悬置转型为主动悬置等;积极鼓励现有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购买新设备、改进新工艺,加大对企业实施“机器换人”和新技术的补贴力度,推动传统汽车零部件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和融合化发展,打造我县“铝合金、高压铸件、制动系统、环保内饰件”特色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2024年,安徽东星汽车部件有限公司积极开拓海外业务,与俄罗斯签订大额发动机悬置出口订单,2024年1-2月出口额11.20万美元,同比增长120.17%;光华铝业利用现有厂房及铝水直供优势正在开展年产300万套新能源汽车铝制品零部件项目建设。
2、实施“专精特新”培育计划。遴选重点零部件企业,“一企一策”实施精准培育,常态化开展企业技术难题征集,精准梳理产业链短板弱项,遴选一批技术需求和技术难题,积极对接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联合攻关,积极向上申报省、市科技专项和“揭榜挂帅”项目,造一批细分领域的省级“专精特新”、省级“专精特新冠军”和国家“小巨人”企业。安徽金誉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逐渐加大新能源汽车电池生产比重,目前已具备年产电池阳极箔2万吨的生产能力,三期新能源电池箔项目正在建设中,2023年,其自主研发的1100型电池铝箔成功申报2023年安徽省首批次新材料,“高性能动力电池铝箔研发成功”经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安徽省新材料产业协会评为“2023年安徽省新材料产业十大标志性事件”。
3、加快创新平台建设。围绕产业补链延链强链,瞄准锂电子动力电池、动力减震悬置等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细分领域,加快推进新型研发机构、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建设,提升东星汽车部件公司“铜陵市汽车动力总成先进悬置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展鹏液压机械公司“铜陵市商用车液压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企业的创新平台效能。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积极组织高校、科研单位与我县企业共建合作平台,促进科研成果与本地产业的紧密嫁接,加速科技创新资源聚集,提升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能力。
下一步,我县将充分借助我省打造汽车“首位产业”的强劲东风,抢抓新能源汽车电池产业赛道,利用安徽省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2025年零部件本地配套率超过70%目标机遇,围绕产业发展定位和目标任务,依托得壹能源锂离子动力电池项目,招引上下游企业,加快构建新能源锂离子动力电池“再生铝-铝板-电池铝箔、电池外壳铝合金带材-动力电池”完整产业链;深度融入合肥、芜湖、安庆等整车制造产业集群,招引一批核心汽车零部件企业落户,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聚链成群、集群成势;深入对接比亚迪等新能源汽车龙头企业,促成在开发区布局;到2025年末,新能源电池产业链逐步形成,锂离子动力电池产能达到10GWh,集聚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规上工业企业12家以上,产值达60亿元,到2026年达150亿元【得壹能源达10GWh,产值100亿元】。
主办单位:县发展改革委
协办单位:县招商服务中心、县财政局
办复类别:B
联 系 人:朱子芳
联系电话:0562-5725976
2024年5月28日
抄送:县政协提案委,县政府督查室。
枞阳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室打印 共印6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