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义津镇> 决策公开> 意见征集
索引号: 11340722003126565J/202408-00116 组配分类: 意见征集
发布机构: 枞阳县义津镇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名称: 关于《义津镇防汛抗旱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 文号:
发布日期: 2024-08-06
有效性: 有效 咨询电话: 0562-3600041
关于《义津镇防汛抗旱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4-08-06 10:56 来源:义津镇 浏览次数: 字体:[ ] 文本下载

根据镇政府安排,现将《义津镇防汛抗旱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通过《枞阳县政府网》信息公开栏目义津镇界面向各单位以及社会各界发布,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请各单位以及社会各界根据各自工作实际,认真组织讨论,提供修改意见,反馈意见于202499日下午下班前报送至义津镇党政办公室。

反馈渠道:义津镇党政办

地址:枞阳县义津镇人民政府二楼党政办公室

联系电话:0562-3600041

邮箱:zyxyjzrmzf@126.com

 

义津镇人民政府党政办公室

202486



 起草说明



一、出台背景依据

鉴于当前防汛抗旱工作面临的严峻挑战,以及省市县相关文件的明确要求,义津镇决定制定并实施防汛抗旱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方案。此方案旨在全面提升我镇应对暴雨、洪涝、干旱等灾害的能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二、制定意义和总体考虑

本方案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为原则,通过实施五个强化、五个提升战略,即强化防汛责任落实、风险隐患排查、预警响应联动、应急要素支撑和人民防线基础,以提升执行力、识别力、管控力、保障力和共治力。目标是构建一个上下贯通、责任明确、响应迅速、防控严密、保障有力的防汛抗旱应急管理体系。

三、研判和起草过程

根据工作安排,我镇水利站深入研究了《关于印发〈枞阳县防汛抗旱指挥部 2024年工作要点〉的通知》(枞防指20241号)关于印发枞阳县基层防汛抗旱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枞防指20243号)等上级文件精神等上级文件,并结合近年来工作实践,进行了相关材料的梳理总结。

四、主要内容

(一)强化防汛责任落实

完善防汛抗旱指挥机构,明确各级责任人和具体职责。

    建立健全值班值守制度,确保汛期24小时有人值守。

)风险隐患排查

全面排查辖区内的风险隐患,包括山洪灾害威胁区、高陡边坡、危旧房屋等。对排查出的风险隐患进行清单管理,制定整改措施和应急度汛方案。

)预警响应联动

加强监测预警,确保预警信息及时、准确地传递到村防汛责任人和群众。建立临灾预警叫应机制,确保预警响应迅速有效。

(四)应急要素支撑

组建基层应急队伍,加强培训和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储备充足的防汛抗旱物资,建设必要的避险设施。编制和完善防汛抗旱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置流程和责任分工。

(五)人民防线基础

加强宣传教育,增强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定期组织培训演练,检验和提升应急响应和处置能力。












义津镇基层防汛抗旱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

 

为开展防汛抗旱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进一步提升我镇水旱灾害应对能力,打牢防汛抗旱基础,根据省市县有关文件要求,为开展防汛抗旱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市县工作要求,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着力提升极端天气应对和突发灾害风险防范化解能力,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建设目标

聚焦我镇防汛抗旱应急能力提升,围绕五个强化、五个提升即:强化防汛责任落实,提升执行力;强化风险隐患排查,提升识别力;强化预警响应联动,提升管控力;强化应急要素支撑,提升保障力;强化人民防线基础,提升共治力,到2024年底完成建设任务,建成上下贯通、责任压实、响应快速、防控严密、保障有力的防汛抗旱应急能力体系,大力提升我镇防御暴雨、洪涝、干旱等灾害水平,努力实现不死人、少伤人、少损失的防汛抗旱工作目标。

二、建设内容

(一)强化防汛责任落实,提升执行力

1.健全机构。1)完善防汛抗旱指挥机构(以下简称镇防指),明确负责乡镇防指日常事务的办事机构(以下简称镇防办)。(2)在应急响应期间,镇防指整合人员力量,成立指挥协调、抢险救援、生活保障等应急工作组,分工负责具体应急处置工作。(3)有防汛抗旱任务的村(社区)汛期成立防汛抗旱小组(以下简称村防汛小组).

2.压实责任。1)建立镇领导包村、村干部包组、党员干部包户到人的工作责任制,明确每一级包保责任人及其包保具体职责。(2)镇防指根据辖区灾害特点和防汛任务轻重缓急,结合现有社会治理体系,负责组织指导村(社区)划定防汛责任网格,落实网格责任人并明确其职责,实行定格、定人、定贵清单式管理。(3)镇、村防汛责任人每年汛前根据人员变动情况进行调整;采用明白卡等方式实行责任告知制度,确保每名责任人熟知其具体职责。

3.完善制度。1)制定值班值守制度,明晰值班职责,严格执行镇防指汛期24小时值班值守、村防汛小组应急响应期间24小时巡查值守。(2)镇防指和村防汛小组有固定办公、值班场所,配备电话、传真和计算机(含网络)等设备。重要制度要上墙。

(二)强化风险隐患排查,提升识别力

1.全面排查。1)镇防指组织专业人员加强专业指导,配合村防汛小组对辖区山洪灾害威胁区和风险区、高陡边坡、切坡建房、危旧房屋、排水设施、河道、堤防、水库、山塘、低洼易涝区(点)、涉山涉水旅游景区(景点、农家乐)、学校、养老院、卫生院、工矿企业、沿河道路、桥梁、渡口、在建工地等部位(区域)进行排查,掌握风险和隐患底数。(2)村防汛小组会同镇职能部门对辖区可能受暴雨洪涝威胁的人群进行重点排查,逐一确定需要转移的对象。

2.清单管理。1)村防汛小组会同镇职能部门对排查出的各类风险进行识别评估,以高、中、低标识风险程度。在高风险区(部位)设立明显标示牌。(2)村防汛小组对排查出的险工险段、阻水障碍等建立整改清单,明确整改责任人、整改措施,限时销号;对一时不能消除的隐患,制定应急度汛措施。(3)村防汛小组对需转移对象建档立卡,实行清单动态管理。(4)每年汛前将隐患整改清单、需转移对象清单报镇防指备案。

(三)强化预警响应联动,提升管控力。

1.监测预警。村(社区)关联雨量站各村要配合做好站点管护。(2)镇防办负责及时对接收到的各类预警信息进行研判,完善预警信息发布渠道,确保重要预警信息、工作指令第一时间传递到村防汛责任人、村防汛小组成员、网格责任人等。(3)村(社区)要配齐手摇报警器、铜锣、口哨等预警设备和工具,充分利用应急广播、电话、短信等,及时将预警信息传递到户到人,必要时开展敲门行动。(4)建立临灾预警叫应机制,基层防汛责任人接到预警后,要及时反馈并采取相应防范应对措施。未反馈的,预警发布单位要通过打电话等方式及时通知防汛责任人,确保既要叫醒,也要回应

2.转移避险。1)村防汛小组对照风险隐患,确定降雨和水位阈值,明确受威胁人员转移条件,强化预警和响应措施衔接,增强刚性约束。(2)建立转移责任人和被转移人员一一对应清单,对辖区内老人、残疾人、儿童等重点人群要落实一对一责任人。(3)村(社区)向需转移对象建档立卡户发放转移避险明白卡,明确告知何时转、谁来转、往哪转、怎么转。(4)村防汛小组建立人员转移保障制度,对干部进村入户动员组织、人员转移次序、转移完成时间、转移人员管控等作出具体要求。(5)转移避险工作应积极主动,一旦出现突发情况、群众生命安全受到威胁,要争取时间,做到村自为战,果断迅速组织人员撤离避险。

3.应急处置。1)村防汛小组要建立汛期日常巡查和应急巡查制度,明确责任人、巡查路线、巡查频次、巡查内容等。(2)应急响应期间,村负责组织本地群众性巡查队伍和应急队伍按有关规定开展巡堤查险、风险隐患排查工作。(3)镇防指根据有关规定,建立重点部位关停撤机制,按照权限,决定采取三停(停工、停业、停课)措施,撤离受威胁区群众。

4.信息报送。1)村(社区)至少分别明确1名信息员负责信息的收集、统计和上报工作。(2)村(社区)在灾害发生后30分钟内将本地突发险情灾情上报镇防指。镇防指在接到灾情险情后15分钟内口头、1小时内书面报告县防指。

(四)强化应急要素支撑,提升保障能力。

1.应急队伍。1)各村(社区)整合辖区民兵、森林防火人员、企事业单位青壮年职工等组建基层应急队伍,承担辖区巡查和突发灾情险情先期处置工作。(2)各村(社区)按不少于15人的标准分别组建基层应急队伍。(3)各村应为参与一线巡查的防汛责任人和应急队伍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装备,确保参与抢险救援的人员安全。

2.物资储备。1)村(社区)要有不小于15平方米的防汛抗旱物资仓库(包括代储点)。(2)各村(社区)物资储备品种、数量应根据《防汛物资储备定额编制规程》(SL298-2004)储备到位。

3.避险设施。1)常住人口1000人以上的村(社区)至少有1个规划安置人数不小于50人的村避灾安置点。(2)完善避灾点布局,根据需要在村组增设一批紧急临时避灾点,保障紧急情况所需。

4.应急预案。1)各村要编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重点明确职责分工、风险隐患排查、预警信息传递、风险管控、转移避险等内容。(2)村(社区)要绘制暴雨洪涝风险图,标明风险区范围、隐患点位置、居住人员数量及分布、网格责任人转移路线、避灾点等信息。(3)镇防指对村预案和暴雨洪涝风险图审查,村预案、暴雨洪涝风险图由乡镇政府批准印发。

(五)强化人民防线基础,提升共治力。

1.培训演练。村(社区)每年至少组织开展1次需转移对象转移避险实战演练,演练侧重检验应急处置流程熟悉程度、协同配合能力、群众知情参与。(2)做好演练相关文字、图片、视频资料的汇总、存档,并报镇防指备案。

2.宣传教育。村(社区)应将暴雨洪涝风险图等张贴在宣传栏、村务公开栏,广泛告知群众。

3.总结评估。1)发生较大以上险情灾情后,镇防指在组织做好防灾救灾、恢复重建工作同时,会同村防汛小组组织复盘总结。(2)加强复盘总结成果运用,完善相关制度,补齐能力短板,夯实工程基础,不断提升防灾抗灾能力。

三、实施步骤

在调研评估、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全面推进我镇、村标准化建设,20248月底前基本完成建设内容,9月底前完成县级验收,10月底前完成省市级复核及省防办组织的抽查。

四、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村要把推进标准化建设作为重点工作,主要领导亲自抓,有关成员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合力推进标准化建设,确保建设任务落地见效。

(二)压实主体责任。

镇作为标准化建设主体,组织专门力量统筹推进标准化工作,按照标准具体负责落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