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县科学技术局2023年工作总结
(一)不断完善科技创新政策支撑体系
聚焦创新顶层设计决策、指挥体系、科技投入体系、考核评价体系方向,出台了《枞阳县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体系建设行动方案》,修订完善《枞阳县促进科技创新工作奖励办法》,坚持以转移转化为导向,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强化创新政策进一步激励自主创新,激发创新活力。
(二)科技创新季度“赛马”争先进位
对标省科技创新季度“赛马”机制考核要求,提高站位,勇于担当,自科技创新纳入季度“赛马”,综合指标二季度一县四区总排名第二,三季度第一。
(三)强力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行动计划
全年共分三批组织申报高新技术企业24家,预测超额完成市对县下达的目标任务,一县四区增幅排名前2位。全县高新技术企业数达到45家以上。提前超额完成“十四五”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目标任务。
(四)着力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
积极推进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引导行动计划,中科华鹿环保和安徽四盟能源2家企业主营产品获批市创新产品,全年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认定86家,完成年度目标任务215%。预测一县四区增幅排名第一。
(五)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全社会研发投入经费投入3.98亿元,同比增长32.25%。一县四区增幅排名第一。
(六)开展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坚持需求导向和产业化方向,重点推进技术攻关项目10余项,企业与高校院所共同承担申报省重点研究与开发计划项目7个,市“揭榜挂帅”项目2个。
(七)加速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根据《枞阳县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体系建设行动方案》,常态化开展技术需求和科技成果征集和发布活动组织国电能源、宇腾真空、金誉金属、光华铝业、东星部件、舟洋船舶等30余家新兴产业和主导产业,与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东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发、中科院电力研究所、江南大学等深化产学研合作,助推科技成果转化项目20余项。
(八)稳步推进创新平台建设
积极推动科技孵化器、众创空间“双创平台”及企业研发中心研发平台建设。枞阳海螺等公司获省级研发中心认定,旗山电子产业园获省众创空间备案认定,对标省级标准,推进并指导县经开区孵化器建设。支持东星部件与北京科技大学、安徽大学合作研究开发汽车动力总成先进悬置系统,争创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积极推动金誉、光华等重点企业与合肥工业大学等国内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推进研发中心建设。
(九)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及团队
聘请合工大、安农大4名教授为县科技服务团成员,组织并鼓励中科华鹿、舟洋船舶等企业招引高层次人才团队。
(十)大力实施科技强农
一是提升科技特派员服务成效。加强科技特派员监督管理,推动科技特派员进村下乡开展科技服务。今年以来,科技特派员通过开展创新创业辅导,共计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187项,开展培训62次、技术指导304次,线下集中培训2187人次,发放科普资料2.1万份,不断推动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助力乡村振兴。二是充分发挥团队优势。发挥枞阳县名特优园艺产品科技特派团的科研力量和人才优势,推动“白茶优良品种选育及绿色高效生产技术体系示范与推广”项目实施,直接帮扶会宫镇建设村等8个行政村(其中脱贫村4个),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9个,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开展良种赠送与科技培训活动,提供精准帮扶,采用龙头企业带动+基地实施+农户参与等方式,提高农户收入,促进村集体增收。三是支持开展科技攻关。常态化开展技术需求征集,推荐有机地标“基于‘智慧大棚’的羊肚菌工厂化栽培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应用”等5个项目申报2024年省重点研发计划农业领域项目,积极争取纳入申报指南。同时加强科技项目监督管理,深入万华板业和鲍记蜂业对项目开展督查,指导进行整改。四是积极推动平台建设。依托安徽纵江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建设备案长三角(枞阳)盆景文化产业园“科技特派员+”示范点1个,组织金江水产、兴坛农林等企业申报省级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示范基地,推动农业“四新”成果转化,为我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提供科技平台支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