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及时启动应急响应,根据汛情发展变化,7月1日12时启动防汛应急二级响应,宣布进入紧急防汛期,严格按照防汛责任制要求,构建分工明确、运转高效的“1+4+10”指挥运转体系。
2.密切监视雨情、水情、汛情变化,县防办加密召开会商会,加强联合会商研判,第一时间点对点提醒各乡镇、各单位落实防范应对措施。及时发布气象、地质灾害预警信息。及时启动临灾预警“叫应”机制,点对点叫应,确保各类防汛责任人“叫醒”。
3.紧盯防汛形势变化,突出“江防”“湖防”二大着力重点。全覆盖排查穿堤建筑物、开口子工程、历史出险点等薄弱环节,建立健全查险责任制,实施巡堤查险奖罚惩制度,组织“拉网式”巡查,落实江、湖堤防巡堤查险规范标准,扩大作业范围,从严抓好隐患排查,从严防范安全风险,做到全面查、规范查、彻底查。加强对穿堤建筑工程应急处置施工,备足物料设备,全天候、无盲区做好查险除险工作。同时,统筹抓好地质灾害点、水库、尾矿库、重点圩口、城区易涝点等部位防汛工作。抢抓江水回落“窗口期”,在确保安全前提下,坚持对江闸站能开尽开、能排尽排,开启吴家嘴闸代排白荡湖水,开足永赖站、湖东二级站、白荡闸站机组,畅通白荡湖水外排通道。
4.紧急调运救灾物资送往救灾第一线,下发救灾折叠床1960张,被2040床,凉席2030张,救生衣200件,帐篷25顶,妥善安排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
5.严格执行汛期24小时值班值守和领导带班制度,落实强降雨防范应对部门联合应急值守,气象、水利、自然资源、住建、交通等部门进驻县指挥中心,进一步加强统筹调度、部门联动和信息共享。加大防汛包保责任人随机抽查力度,确保人员在岗在位。加密尾矿库预警监测系统线上巡查频次,并督促企业严格落实极端天气停止排尾作业等要求。及时督促115座水库“三个责任人”、山洪灾害防御包保责任人和网格员到岗到位,组织开展堤防、泵站、溢洪道、涵闸巡查检查、值班值守工作。
6.组织做好“入梅”以来两轮暴雨洪涝灾害灾情统计调查以及灾民救助工作。两轮暴雨洪涝灾害造成枞阳县16个乡镇和县经开区不同程度受灾。全县累计受灾人口总数达70232人,累计紧急避险人口734人,紧急转移安置人口3642人,枞阳镇、汤沟镇、藕山镇3乡镇共设置集中安置点8个,灾害未造成人员伤亡。水稻、玉米、黄豆和蔬菜等农作物受灾面积达11442.36公顷,鱼、虾、黑斑蛙等水产养殖受灾面积约798公顷。初步估算,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10633.04万元。
7.召开枞阳县2024年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会商会议,组织县应急、住建、财政、国元保险等多部门对因灾受损房屋进行现场勘察核定,目前已核定因灾严重损坏房屋11户。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