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任务
|
具体要求
|
时限要求
|
责任部门
|
一、围绕提质增效抓好政策解读
|
1
|
提升解读材料质量,灵活使用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体”,从社会关切的利益点、新旧政策的差异点、重要举措的创新点等方面进行解读。合理创新解读方式,在按要求做好文字解读材料的基础上,可运用图片视频、动漫等解读形式加强解读效果,力戒为解读而解读、盲目追求形式新颖。优化政策解读“集成式”发布质效,探索重大政策系列解读方式,拓展解读视角,延伸解读链条。
|
持续推进
|
办公室
|
2
|
开展“政策解读提升年”活动, 对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领域,强化主动公开意识,明确政策决策阶段工作流程,编制政策问答手册,切实提升政策解读工作实效性。
|
10月底前
|
办公室
|
二、围绕公众参与抓好决策公开
|
3
|
建立健全政策制定公众参与、执行情况评估及公众评价机制,涉及重大公共利益的政策文件,除依法依规应当保密的外,应通过征求意见、听证座谈等方式扩大公众参与,并及时公开执行情况评估结果,激发公众参与的积极性。
|
持续推进
|
办公室
|
三、围绕监督管理抓好权责公开
|
4
|
加强行政机关权力配置和运行信息公开,持续做好动态更新,推动行政机关依法规范履职。涉及机构改革的各级政府部门,及时公开调整后的职责变化情况,依法公开本机构的职能等信息,并更新完善公开目录。
|
持续推进
|
办公室
|
四、围绕依法规范抓好依申请公开
|
5
|
进一步规范办理程序,主动沟通了解申请人真实需求,及时会商研判复杂疑难申请,提升答复质效,防范法律风险。
|
持续推进
|
办公室
|
6
|
强化依申请公开办理证据链管理,切实发挥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案例对行政行为的提示警示作用。探索建设统一信息化办理平台,提升依申请公开办理质效。
|
持续推进
|
办公室
|
五、围绕功能完善抓好渠道建设
|
7
|
加强政府网站与政务新媒体协同联动,积极拓展政务公开渠道,综合运用“报、网、端、微、屏”等媒介载体,有效扩大政策传播范围。
|
持续推进
|
办公室
|
8
|
推进政务公开专区标准化规范化建设,适时开展功能设置、服务质量和运行情况评估,强化其政策公开、公众参与、解读咨询、宣传推广功能,延伸提供政策现场宣讲、为民为企办实事等服务。
|
持续推进
|
办公室
|
六、围绕防范风险抓好审查清理
|
9
|
加强政府信息全生命周期管理,公开前严格审查。要完善机制、明确责任,坚持“先审后发”“一事一审”原则,依法对拟公开的信息进行保密审查,做到该公开的公开到位,该保密的保密到位。
|
持续推进
|
办公室
|
10
|
科学确定公开方式、范围和时限,坚持分类施策,综合考虑信息性质、受众、影响等因素,需要广泛知晓的全面公开到位,一定范围内知晓的在特定范围内公开。
|
持续推进
|
办公室
|
11
|
公开后定期清理,按照“谁公开、谁清理”原则,加强对已公开的信息进行风险排查,清理无关、无效、不需长期保留以及涉及个人隐私等信息,防止信息汇聚引发风险。
|
持续推进
|
办公室
|
七、围绕巩固提升抓好基层公开
|
12
|
继续优化基层“两化”领域标准目录指引,合理整合归并目录层级,建立动态更新机制,优化展现方式,要加强行业内指导、督促;围绕群众需求和关注热点,设置社会救助、养老服务、社会组织等特色主题分类集中展示,打造“集成式政策解读专栏”
|
9月底前
|
办公室
|
13
|
进一步创新工作模式,提升工作满意度。推动政务公开与政务服务融合,以便民服务中心、公示栏等方式公开服务事项、办事依据,及时给予政策解答与处理;继续完善村务公开制度、扩大规范村务公开内容、创新村务公开形式,积极探索乡村治理公开内容和形式,充分发挥典型带动作用,提升基层治理能力。
|
10月底前
|
办公室
|
八、围绕基层减负抓好作风改进
|
14
|
分层级分领域优化政府信息公开目录设置,合理整合归并目录层级,建立动态更新机制,优化展现方式。
|
持续推进
|
办公室
|
15
|
完善考评方式,优化指标体系,采取“背靠背、无感化”评测严格落实关于持续整治数字形式主义要求,公开内容应贴合栏目要求和工作实际,杜绝无效信息发布。
|
持续推进
|
办公室
|
九、围绕能力提升抓好队伍建设
|
16
|
政务公开工作机构要充实人员力量,为推进政务公开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
10月底前
|
办公室
|
17
|
各部门要按照“月自查、季互查”工作模式深入开展查评工作,通过学习沟通交流,熟练掌握公开要求,主动研究公开体系,切实提升公开质效。
|
12月底前
|
办公室
|
十、围绕机制完善抓好监督保障
|
18
|
对照新时代政务公开要求,全面梳理现有工作机制,及时予以清理修订。认真做好新办法新条例的宣传贯彻和工作衔接。
|
12月底前
|
办公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