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我县文化旅游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围绕县政府年度工作目标,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着力在促投资、强产业、树品牌、惠民生上下功夫,奋力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实现新成效。
一、2024年度工作总结
(一)党建引领作用进一步发挥
1.加强理论学习。 学习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一中、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文化旅游、文化遗产保护、优化营商环境等重要讲话和批示精神。把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研究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的新思路新举措。
2.开展党纪教育工作。 严格落实县委党纪学习教育工作安排,坚持两手抓两促进,深入学习贯彻关于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的重要论述和关于党纪学习教育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原原本本学习新修订的《条例》,认真落实各项“规定动作”,扎实推进党纪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强化案例警示,开展以案说德、以案说纪、以案说法、以案说责。通过现场集体观看警示教育片和参观警示教育基地,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牢固树立党纪观念。
3.扎实推动主题教育常态化长效化。 坚持落实党支部“三会一课”、党员活动日,推进“主题教育”学习常态化制度化,综合运用个人自学、集体学,线上学、线下学,党课辅导、送学上门等多种学习形式,紧密结合文旅系统深入调查研究,推动主题教育与各项工作深度融合。
4.全面加强作风建设。 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严防“四风”反弹。开展廉政警示教育活动,组织七一主题党日等活动,全体党员和发展对象参观学习渡江战役中线指挥部旧址等廉政教育基地,通过警示教育,进一步落实从严治党要求,落实“两个责任”,使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5.高度重视审计工作。 县文旅局党组会议上多次学习传达中央及省委、市委、县委审计委员会会议及领导讲话精神。为确保审计工作顺利开展,县文旅局构建了审计工作体系。一方面,设立了专门的内部审计部门,建立健全审计制度,明确了审计工作的职责与权限,使审计工作有章可循。在日常工作中,县文旅局积极配合外部审计机构的各项工作,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不回避、不遮掩,主动认领,照单全收。以审计中发现的典型案例为警示,教育干部职工严守纪律底线,杜绝违规操作。
(二)实施了系列文化惠民工程
全年投入文化惠民工程项目资金148.04万元,其中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资金64万元,农村文化活动资金84.04万元。
1.全力保障“两馆一站”免费开放。县图书馆、文化馆每周免费开放56小时,乡镇文化站每周免费开放42小时。县图书馆免费接待读者13.7万人次、县文化馆免费提供服务11.6万人次、县少儿图书馆接待读者13.7万人次、全县公共文化场馆开展群众文化活动600余次。
2.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完成“送戏进万村”演出190场演出,已完成全年演出任务。结合“5﹒19世界旅游日”、 钱桥镇蓝莓文化旅游节等系列活动完成17场“送戏进景区”演出活动。全面普及推广传统戏曲文化,促进戏曲唱传承发展,完成“戏曲进校园”专场演出活动40场次。开展了9场“四季村晚”,其中在枞阳镇荷叶田田生态农庄举办的夏季村晚省级示范展示活动线上线下参与人数达89300人。成功举办了“盛世华诞•锦绣中国”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文艺演出等系列活动。开展非遗进校园、进景区活动4场。完成农村公益送电影下乡任务放映2280场次,观众达15万余人次,开展爱教影片进校园放映800场次,受教育学生人数逾2万余人次。根据真实历史人物故事创作的原创黄梅小戏《先让之让》成功入选2024年安徽省戏剧创作孵化计划项目。
3.应急广播宣传功效明显。运用应急广播等平台,播放道路交通安全、生态环境宣传、防汛抗旱讯息、学生防溺水、反养老诈骗宣传等公益宣传。
(三)文化资源共享合作进一步推深
1.实施公共文化空间提升工程。对已建成文化设施(包括公共文化场馆、乡镇文化站、全民阅读点、文化驿站等)进行升级提升,形成一批“精、特、美”融合阅读分享、艺术展演、培训讲座、科普教育、文艺沙龙、影视播放、公共社交等服务的“文化空间”。申报4个公共文化空间,分别是:黄镇图书馆、少儿图书馆、博文书店阅读点、麒麟镇文化站。县图书馆5月17日与合肥市图书馆签订共建协议,“合枞”两地图书馆跨区域合作共建系安徽省首例,备受人民网、安徽新闻联播、安徽日报等多家官方媒体关注,共建文旅研学基地、共推“梦想图书馆”公益项目。
2.阅读品牌进一步彰显。举办“而今迈步从头越”纪念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主题系列活动,通过开展线上线下展览、演讲比赛、诗歌征集、铜版画拓印、亲子朗诵等多种形式活动,传承弘扬长征精神。举办“国器大讲堂”、国学经典诵读、阅读悦成长·采采绘本乐、送书下乡等各类主题活动188场次。少儿图书馆开展家庭公益讲座、“大圣叔叔演绘本故事”、“苹果姐姐手工坊”、“菲菲老师绘本音乐课”等各类主题活动 215场次。开展“国器学堂,不负所托”双职工子女寒暑假托管班服务。开展临时增设延时开放服务。开展全民阅读进机关、进校园、进乡村及社区、进企业、进家庭、进军营、进监所等“九进活动”。在坡上村、蟹之都、小河养殖场农庄建设枞阳图书馆乡村振兴阅读点3个,授牌并赠送了图书约1500册。
(四)文化遗产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大
1.实施了一批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启动县博物馆(一、二楼)屋览陈列设计施工一体化项目招标工作,年内实行免费对外开放。完成浮山摩岩石刻加固工程。松柏山房、李光炯故居修缮、八县联席会议旧址展陈三个项目获国家革命文物保护项目资金省级初审。申报了童长荣故居、黄镇故居、汤沟暴动三个国家革命文物保护项目。公布竹城墩遗址、渡江战役枞阳起渡点等18处为第五批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开展了枞阳县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宣讲实际案例等方式普及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知识法律法规,提升群众文物保护意识。已完成雨坛、项铺、白梅、钱铺、白柳、金社、汤沟、横埠、藕山及官埠桥10个乡镇156个文物点(其中复查三普文物点136处,新发现20处)的普查工作,年内完成野外调查。
(五)文旅产业进一步升级
1.完成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申报。调整完成了县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印发了《中共枞阳县委枞阳县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文旅融合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完成安徽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申报、实地验收、线上陈述等工作。
2.完成产业链招商任务。拟定产业链工作计划,谋划重大推介项目,更新完善产业链招商推介PPT 及产业图谱(产业链图、技术路线图、应用领域图、区域分布图),梳理链上知名关联企业、研发机构和商协会。组建县文旅局招商工作专班,全年开展针对性外出、有效招商15次。2024年牵头推进新签约项目3个,新开工项目1个,入省平台项目2个,超额完成年度招商引资工作任务。
3.一批文旅重大项目有效推进。建立了枞阳县文化旅游社会资本、政府投资两个项目库。全面实施浮山旅游综合开发项目,酒店等相关服务设施已投入使用。白云岩景区开发一期民宿全面启动。成功签约岱鳌山景区、浮山文化园等一批文旅项目。旅游风景道枞情山水风景道浮山至白云岩段10公里彩虹道主体建成,成功举办“浮山百年校庆”10公里“迷你跑”等体育赛事。
4.致力推动文旅品牌创建。实施民宿“品牌化”。推进民宿集聚化发展,持续推进打造浮山康养民宿集群、白云岩研学民宿集群、三公山度假民宿集群。利用闲置房屋改建特色主题精品民宿,打造了浮山会圣小学民宿项目、钱桥高丰一品居民宿等乡村民宿样板点。2024年获批“皖美银宿”8家,验收“皖美金宿”2家。实施旅游线路“精品化”。串联重点生态景区、红色景区和乡村旅游点,策划推出了红色经典游、美丽乡村游、名人故里游、研学科普游生态养生游等系列精品线路。实施旅游宣传“个性化”。开展了全县文化旅游一句话征集活动。围绕浮山百年校庆开展线上线下全渠道营销,仅线上推流直播参与人数超1000万人次。成功举办和推出了首届浮山国潮国风西游庙会、第三届油菜花文化旅游节、跟着音乐游浮山等系列宣传推介活动。制作一部16集《枞阳味道》短视频持续推出。
(六)全面加强文旅市场监管
1.安全生产工作常抓不懈。相继制定下发《关于做好春节期间防火防盗安全工作的通知》、《关于印发《枞阳县文化和旅游行业2024年“安全生产月”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枞阳县文化和旅游行业消防安全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6年》等12个文件。对A级以上景区安全生产督查13次,对在建文旅项目安全生产督查11次,对机关房屋安全督查9次。
2.加强文化旅游市场综合检查。截至10月底,开展全县文旅市场安全生产集中整治行动15次,出动执法人员956人次。其中,文化免费开放单位10家次、旅游景区5家次、旅行社服务网点9家次、歌舞娱乐场所30家次、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28家次、电影放映单位5家次、印刷经营单位22家次,文博单位48家次,发出安全生产警示告知书6份,责令整改6家。
3.规范市场经营秩序。坚持以“长效管理为主,专项行动为辅”,充分利用“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优化审批方式,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新春助企大发展”活动、夏日访企“手拉手”专题活动,全年走访企业16家次,及时录入《安徽创优营商环境为企服务平台》,第三方回访时,满意率达100%。
4.强化日常监督管理。积极组织开展专项行动,组织开展“网吧、歌舞娱乐场所专项检查”、“校园周边环境整治”、“高中考专项保障行动”、“出版物市场专项整治”、“扫黄打非专项行动”等行动。截至目前,累计出动执法人员开展各类行动检查1580余人(次),检查各类文化和旅游场所860余家次,办结行政处罚案件2起(没收非法出版物)。全县文化旅游市场平稳有序。
二、存在问题
一是文旅融合有待进一步深化。历史人文资源挖掘开发不够充分,现有文化资源与旅游业结合不紧密,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滞后,产品种类少。文化产业总量小、层次低问题比较突出,文旅产业整体市场影响力偏小,缺乏系统、大型的旅游项目。
二是文化旅游发展资金严重不足。文化旅游产业是投资大、见效慢的产业,一方面需要立足资源禀赋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加大旅游招商,另一方面要在各级文旅项目政策支持上下功夫,积极对上争取项目资金。
三是文旅人才队伍严重不足。目前,文化旅游系统人员普片老化,专业人员严重不足,存在创新能力不足,开拓精神缺乏,业务指导水平偏低,与文旅系统工作的现实要求极不相称。
三、2025年工作安排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旅游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2024年在安徽考察时对文化和旅游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围绕县委、县政府关于深化文旅融合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奋力扛好枞阳高质量发展的“文旅担当”。
(一)实施文化旅游品牌化行动
有序打响县城“运河主题”、浮山“火山主题”两个文旅品牌。充分挖掘江淮运河枞阳段生态本底、文化旅游等资源,谋划包装一批文旅项目,打造枞阳引江枢纽水利景观带,塑造“新运河、新文旅”品牌形象。主题特色休闲旅游区。深挖世所罕见、亚洲仅见的浮山火山景观群,策划一批文旅+火山+遗产、文旅+体育+夜经济主题项目,塑造“浮山旋回”亿年古火山新品牌。推动“动漫(影视)+旅游”,借助《新西游历险记》动漫剧百城百媒传播,引导游客跟着演艺游浮山(枞阳)。进一步挖掘红色资源,建设一批红色旅游精品景区。对中共桐城直属支部旧址、原安庆八县联席会议旧址、王步文革命活动旧址、浮山农民运动讲习所等旧址纪念场馆实施提档升级;对童长荣、黄镇等名人故(旧)居实施修缮保护;对桐东桐南抗日根据地、渡江战役起渡点资源进一步挖掘利用。逐渐形成沿江、沿浮山白荡湖两个红色游片区。坚持推广“枞阳味道”美食品牌。进一步推广《枞阳味道》品牌,延伸培育美食体验店和美食旅游线路。
(二)实施旅游能级品质化行动
重点打造浮山“龙头景区”。在浮山旅游综合开发项目一期的基础上,围绕景区景点提升、旅游道路、景区绿化、水景打造四大领域,进一步布局旅游业态,对浮山景区景观打造、服务配套、运营管理进行全面提升。抓住浮山景区纳入省“一景一案”改造提升范畴机会,创造条件申报浮山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有序推动“全域景区”。持续更新完善文化旅游项目“两库”建设。全面启动白云岩景区建设,编制修订规划,加强招商对接,争取启动三公山景区、岱鳌山景区建设。争取三公山创建4A级旅游景区、荷叶田田和柳峰山创建3A级旅游景区。挖掘自然景观、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特色资源,推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产业发展,有效转化为乡村旅游的核心吸引力。
(三)实施文旅消费多元化行动
开展惠民消费活动。持续开展“520”文旅惠民消费季、文化惠民消费季活动,坚持上下联动、政企互动、政策推动、激励拉动,以“文旅+”“+文旅”融合发展为路径,开展系列惠民消费活动。打造精品民宿品牌。依托乡村文旅资源,培育发展一批高品质特色旅游民宿。积极指导运营民宿提标升级,以创建促提升;推进民宿集聚化发展,持续推进打造浮山康养民宿集群、白云岩研学民宿集群、三公山度假民宿集群;鼓励利用闲置房屋改建特色主题精品民宿,开展“精品民宿”品牌评选推荐活动,加大宣传力度,打造特色民宿品牌。用好文旅消费券。更大力度恢复和扩大消费,大力营造文旅消费氛围,提振消费信心,助力企业发展,积极参加和开展文旅消费券发放活动。
(四)实施旅游服务全域化行动
推进科技赋能文旅。推动旅游服务智慧化,谋划建设浮山火山口沉浸式产品体验展示中心、博物馆数字化提升等项目。推动旅游景区、宾馆饭店等市场主体对入园入店、服务中心、停车场等进行智能化改造提升。进一步完善“快进慢游”交通体系建设。在县域“两纵两横”“快进”交通网络基础上。因地制宜建设风景道、自行车道、慢行系统等“慢游”设施。制定旅游风景道推进计划,打通主线、支线道路,布局旅游驿站、摄影点、标识系统、生态停车场、旅游厕所等服务配套。进一步完善县旅游集散中心相关服务功能。
(五)统筹推进文旅事业全面发展
扎实推进文化民生、惠民工程建设。完成“送戏进万村”、“送戏进校园”年度场任务;开展“先让礼让”文化阅读推广系列活动,推进戏曲、图书、非遗展示进景区、进社区活动,争创全省“公共文化服务品牌”。依法开展文物保护工作。完成枞阳县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野外调查工作。加快建设枞阳县沿江片区革命文物保护项目,推进松柏山房修缮、李光炯故居修缮、八县联席会议旧址展陈、及童长荣故居修缮、汤沟暴动旧址修缮、史恕卿故居修缮保护工作。推动博物馆展陈设计施工一体化二期项目建设,确保博物馆项目建设按时完成,安全有序对外开放。加强文旅市场监督管理。制定文旅市场意识形态领域工作方案,明确职责范围和职责清单。坚持不懈开展“扫黄打非”专项行动,加强文旅市场行业管理,净化文旅市场;完善应急广播安全播出制度,落实安全播出责任,强化阵地管理,确保播出安全。 统筹做好信访维稳、文明创建、安全生产、双招双引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