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聚焦党建提能,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和带动作用,建立健全“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党组成员齐抓共管”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共召开局党组会议13次、支委会12次,研究部署党建工作2次,开展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14次。开展党纪学习教育,通过自学和集中学习等强化党员党纪学习。强力推进省委巡视整改工作,牵头整改问题3个、配合整改问题3个,累计会议研究8次,制定整改措施11条,明确责任人和整改时限,每周调度推进问题整改,牵头整改的3个问题已完成销号2个。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相关规定,出台局党组2024年度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坚持用制度管人,靠制度管事。落实生态环境领域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开展农村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管用专项整治、打着环保幌子搞“一刀切”问题排查整治,累计排查问题线索68件,未发现存在“一刀切”现象。
(二)聚焦治理提标,合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一是打好蓝天保卫战。推进柴油货车污染治理,出台《枞阳县推进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营运柴油货车淘汰工作实施方案》《枞阳县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营运柴油货车提前淘汰奖补办法》,全县符合条件的14辆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柴油货车已淘汰12辆;全年淘汰老旧车2959辆,其中货运车报废94台;强化县城区重点路段限行规定,2024年以来共查处污染排放车辆5台,均依法予以报废拆除。加强大气面源污染治理,出台《枞阳县道路扬尘治理专项行动方案》,深入开展扬尘污染治理,强化城区道路深度保洁,强化雾炮、洒水作业频次;实施混凝土搅拌站行业扬尘整治,全县8家混凝土搅拌站已完成整改7家、停产整治1家;督促枞阳弘泰码头、前进码头堆场完成围挡整改;督促20个建筑施工工地、池州长江公铁大桥等重点道路施工工地严格落实“六个百分之百”要求;严格渣土运输管理,对城区渣土运输违规行为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5份,查处违法行为2起;开展餐饮油烟污染治理,对城区近300家餐饮店实行动态管理,共督促餐饮经营户清洗油烟净化器管道1000多次、更换滤芯55次。开展工业污染源排查整治,建立涉VOCs企业排查清单,其中工业涉VOCs企业54家、汽修业24家、加油站油气回收单位32家,累计督促更换活性炭(吸附棉)等耗材56家次;开展锅炉炉窑排查整治,督促4家燃料类煤气发生炉和3家煤矸石烧结砖企业落实超低排放标准,对5家粮食烘干企业燃煤热风炉改造为生物质热风炉,淘汰2蒸吨/小时及以下生物质锅炉14台。严格秸秆禁烧工作,召开全县秸秆禁烧工作专题会议,强化禁烧宣传教育,出台《枞阳县2024年度秸秆禁烧工作考核办法》,督促乡镇(经开区)和县直有关单位压实禁烧巡查督查监管工作,结合市生态环境可视化智慧监管平台,发现问题及时处置上报。2024年县城区PM10、PM2.5平均浓度分别为60ug/m^3、36ug/m^3,较去年同期分别下降4.8%、2.7%;空气优良率83.2%,较2023年同比提升了2.7个百分点;空气质量综合指数3.75,较2023年同比下降2.8%,空气质量进一步改善,为有数据记录以来最好年份。
二是打好碧水保卫战。印发《枞阳县2024年水污染防治工作要点》,统筹推进年度水污染防治工作。推进国、省空断面水质治理工作,枞阳大闸国控断面环境整治项目(江海集团周边区域污水整治工程)已完工,汤沟河湖东闸完成了镇区段生活污水治理,两赛长河永登闸水质治理正在推进,实施两赛大沟整治工程正在开展河道清淤等工作,横埠河、长河、汤沟河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已完成设计招标,谋划申报的长江支流两赛长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项目已成功通过生态环境部审核并入库。国控枞阳大闸断面水质优良比率保持100%,水质均值达到地表水Ⅱ类标准;省控断面水质明显改善,汤沟河湖东闸断面水质均值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两赛长河永登闸接近达标。持续推进饮用水源地保护,定期进行饮用水源地污染源检查,完成汤沟、县城自来水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规范化整治,及时清除周边菜地、淤泥和水产养殖设施,设置隔离网、标志标识牌等;定期监测饮用水源地水质,确保饮用水源地水质安全,全县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实施农村水环境治理,枞阳县白荡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一期)项目工程已基本完工;汤沟、浮山等4条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程全部完工,并按要求开展黑臭水体水质检测。加强入河排污口整治,对全县209个长江干流入河排污口整治情况进行排查,完成重要支流汤沟河471个入河排污口和两赛长河188个入河排污口排查、溯源,按照“一口一策”进行整治。强化自然生态保护,完成生态环境部下发的1处生态红线点位、8处安徽省2024年自然保护地省级遥感监测重点线索点位核查。督促安庆沿江湿地自然保护区范围内的雨坛镇车富圩、大墩圩拆除有关养殖设施。开展菜子湖蓝藻水华现象现场排查。
三是打好净土保卫战。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完成乡镇污水处理厂提质增效工程,一期6个乡镇污水处理厂(站)提质增效工程已通过工程竣工验收并投入正式运营,在线设备完成联网,目前稳定运营;二期8个乡镇污水处理厂(站)提质增效工程已完工,7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均投入试运行(官埠桥无污水处理厂);出台乡镇污水处理厂(站)运维考核暂行办法,强化县直有关部门及属地乡镇政府对厂站运维的考核监管,确保各厂站持续稳定运行。枞阳镇大青山村等12个建制村环境整治、13个中心村农村生活污水整治已全部完工。有效管控土壤污染风险,开展涉镉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排查工作,累计排查涉镉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17家;完成2019年以来供应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19家,坚决杜绝违规开发利用。枞阳县钱铺镇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项目已基本完工。加强重点企业监管,2024年我县纳入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企业1家,已督促完成地下储罐备案,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地下水和土壤自行监测等工作。强化尾矿库污染治理,完成汛期尾矿库污染隐患排查工作,督促在册10家尾矿库企业开展土壤及地下水自行监测;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895万元,实施枞阳县钱铺镇蓝星和鹿狮废弃矿区环境风险管控项目,预计工程12月底基本完工。加强固体废物环境管理,推进危险废物环境管理规范化信息化,积极开展2024年度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评估,全县11家重点评估对象均为“合格”等次。对市级交办的四批累计62个卫星遥感监测固体废物疑似非法堆存、倾倒问题进行核查并督促整改。深入推进“无废城市”重点项目建设,“十四五”期间,我县列入市级“无废城市”建设重点项目有6个,其中1个已建成投产,枞阳县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和枞阳县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资源化利用项目已开工建设,预计2025年5月建成投产,其余3个重点项目持续实施。
(三)聚焦监管提效,深入推进生态环境问题整改。一是持续推进“1+1+N”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全年累计完成省、市交办问题整改销号问题12个,其中省警示片问题2个、市警示片10个。先后出台《枞阳县深入开展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大排查大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枞阳县生态环境问题巡查暗访通报制度》,常态化开展问题排查整治工作,累计排查整治问题45个,按时序进度完成整改任务。二是高标做好中央、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迎检工作。先后印发中央、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协调保障工作方案,督察期间实行驻点集中办公,统筹做好资料调阅、信访件转办、下沉督察等工作。落实边督边改工作要求,督察期间全县累计转办信访件60件,其中省督察22件、中央督察41件,累计责令整改企业和个人21家,立案处罚11起。推进中央和省督察反馈问题和转办信访件整改工作,反馈问题方面,中央督察反馈问题3个、省督察反馈问题39个,均已组织相关责任单位、属地乡镇(经开区)制定问题整改措施清单,有序推进问题整改;转办信访件整改销号方面,中央督察信访件已办结30件,剩余11件正在办理,省督察信访件21件已完成验收销号,剩余1件预计2025年3月底完成。三是着力解决群众身边生态环境问题。强化环境日常执法监管,全年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35起,累计罚款131.5783万元,移送环境污染犯罪案件2起,刑事拘留2人,取保候审1人。全年共受理各类环境信访件270起,已按要求全部办结。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办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5起。
(四)聚焦服务提质,着力提升环境服务效能。一是提高审批效率。完成经开区环评审批赋权工作。深化生态环境领域“放管服”改革,全年共审批建设项目环评25个,通过系统自行登记备案项目71个。强化排污许可规范管理,新发证排污许可证简化管理企业15家、排污许可证变更企业39家、重新申请1家、协助企业完成登记管理企业26家。二是提升服务水平。做好新建项目主要污染物新增总量指标审核工作,累计对19个新建项目主要污染物新增总量指标进行减排项目替代审核。推行主要污染物排污权交易工作,建立县级排污权储备库,撮合完成安徽骏哲铝合金科技有限公司、安徽华新金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安徽瑞亿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和安徽枞阳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污权线下交易,总交易金额589万元。三是推进信息公开。联合县检察院、县科协等单位举办枞阳县2024年“六·五”世界环境日暨环保宣传周主题宣传活动。累计公开各类生态环境保护信息287条,督促辖区内17家重点排污单位按时完成环境信息依法披露工作,年度报告披露率100%。开展2023年度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工作,评定省级环保诚信企业9家、良好企业8家,县级环保诚信企业4家、良好企业25家、警示企业1家。协助3家企业完成一般失信行为行政处罚环境信用修复。四是加强应急管理。做好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督促83家工业企业落实限停产减排措施,严管道路、码头、矿山、工地、裸地等扬尘管控,涉土涉粉尘工序一律停工。快速妥善处置罗昌河程家墩段非法倾倒危废、藕山镇万桥村非法填埋危废环境应急案件。督促21家企业完成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工作,其中一般风险企业18家,较大风险企业3家。对未编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预案超期未修编的2家企业分别进行处罚。组织开展辐射安全检查。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