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县工业和信息化局> 重点领域> 民营经济办事创业> 政策措施
索引号: 11340722003126039F/202503-00024 组配分类: 政策措施
发布机构: 枞阳县工业和信息化局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名称: 铜陵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推动经济向上结构向优发展态势持续向好若干政策举措》的通知 文号:
发布日期: 2025-03-11
有效性: 有效 咨询电话: 0562-3211770
铜陵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推动经济向上结构向优发展态势持续向好若干政策举措》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5-03-11 15:29 来源:枞阳县经济和信息化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文本下载

关于推动经济向上结构向优发展态势

持续向好若干政策举措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要求,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若干政策举措》,稳定预期、激发活力,推动经济向上结构向优、发展态势持续向好,奋力谱写现代化幸福铜陵建设新篇章,制定本政策举措

一、不断提高投资效益

1扎实开展重大项目提升活动。力争亿元以上重点项目年度完成投资超460亿元参加省开工动员项目数超160个,项目开工率、纳统率等争取居全省前列。对标国家政策支持导向,抢抓专项债券省级自审自发试点契机,做深做实项目储备工作。实施有效投资专项行动,力争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以上,制造业投资增长10%以上。

2.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带动作用。加快市属国有企业市场化转型,加大国有资本布局新兴产业力度。加快实施国能铜陵电厂二期、两湖灌区工程、G3铜陵长江公铁大桥、天天高速(铜陵段)、G236黄浒河特大桥及连接线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加快安工学院整体搬迁、铜陵站综合整治提升、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培训大楼、市人民医院西湖院区、市精神卫生福利院等社会民生领域补短板项目度。探索实施工程总承包和全过程工程咨询等模式,推行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

3.不断招商引资质效开展链群招商、资本招商、平台招商、科技招商,推进招商引资高质量发展。全年新签约10亿元以上产业项目20个以上,新签约项目开工率、新开工项目纳统率65%以上。支持企业再投资、以商引商链接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落实规范招商引资行为规定,防范化解招商引资风险。

4持续激发民间投资活力。规范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加快S40宁枞高速(铜陵段)等项目建设。力争民间投资增长10%。充分利用新增建设用地与存量土地处置相挂钩机制,争取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更好支持重大民间投资项目建设。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国家、省级重大项目清单,积极申请国家直接配置计划指标。新增能耗支持民间投资项目占比不低于70%

5提升要素保障水平。加强重点项目全流程线上融资服务定期召开重点项目政银企对接会,拓宽项目融资渠道。优化工业用地配套设施比例,保障重点项目产业用地。积极推动工业仓储、商业商务、公园绿化用地混合复合利用。编制县区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提高用林申报组卷质量和审批效率,加强林地定额统筹,分类保障使用。实行新上项目可再生能源消费承诺制,支持非两高项目通过购买绿证落实能耗指标。

二、大力提振市场消费

6提升居民消费能力。深化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改革,畅通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提升技能人才薪酬水平。落实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和医保财政补助提标等省级惠民政策。推动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有效衔接,保障城乡低保等困难群体基本生活。落实小微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等特殊群体就业社保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和企业新招用高校毕业生岗位补贴提升三公里就业圈服务成效,拓宽社区就业岗位,新增城镇就业1.3万人。更好发挥以工代赈作用,带动农民务工2000人以上。

7扩大传统消费和服务消费。用好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统筹超长期特别国债争取与消费券发放,撬动新能源汽车、家电家居等大宗商品消费,拓展手机、智能穿戴等3C产品消费。鼓励商户配套开展让利促销活动。举办各类促消费活动300场以上。建设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3村级养老服务站(农村幸福院)19个。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和激励机制,新增托位500个。

8培育消费新场景新业态。培育壮大数字消费等新型消费,加快发展电商经济,推动传统商贸企业触网转型。打造一批带动性强、显示度高的消费新场景、新业态、新产品,创建省级皖美消费新场景4个左右。培育打造旅游休闲街区,鼓励创建商文旅融合发展集聚区,改造提升特色商业街。打造省级文旅消费新场景示范项目1个以上,争创国家、省级文旅示范试点和品牌。积极发展首店经济,努力引入国内外知名品牌省市首店。布局发展银发经济,规范社会力量发展养老、康养产业。

9.提升文旅产品供给品质深入推进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市建设,积极参与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推进皖南先秦矿冶遗址、汤家墩遗址等重点考古发掘,建设大工山凤凰山省级考古遗址公园。丰富旅游产品供给,加快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铜陵段)建设,支持枞阳县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新增省级研学旅游示范基地3培育皖美休闲旅游乡村2个、皖美品牌民宿5家。探索推动入境旅游发展。积极争创省级文旅消费新场景示范项目和国家、省级文旅示范试点和品牌。打造一批乡村旅游、研学旅游、文化旅游等精品旅游线路。全力提升公路、文旅服务设施,支持县区建设风景道,打造畅安舒美通行环境。办好520铜陵文旅惠民消费季活动,支持重点旅游企业、景区针对假日旅游、淡季旅游市场推出优惠举措。积极打造跟着赛事去旅行特色品牌。

三、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作用

10加大科技创新攻坚力度。一体推进国家创新驱动示范市、国家知识产权强市试点建设,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积极争取省科技创新攻坚专项资金和基础研究专项资金支持,争创省级科技攻坚项目。对争取到省科技重大专项或重点研究与开发计划项目的单位,给予补助支持。实施市科技重大专项、市重点研究与开发计划,支持资金由市财政承担。实施金融支持科创企业共同成长计划提质扩面行动,全面推广贷投批量联动加强重大科技任务和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支持。推广使用科税贷”等新型信贷产品。

11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积极参与第三届中国(安徽)科技成果转化交易会,打造科技成果推广对接品牌。支持建设一批概念验证中心、科技成果中试基地、科技企业孵化器。健全技术需求征集评比运用机制,基本建立技术需求征集与科技计划项目申报的紧密关联机制。对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技术创新、三品示范企业和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以及安徽省新产品和安徽工业精品,分别给予补助支持。对承担科技攻关任务取得的科技成果,加大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力度。

12推动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推动规上制造业企业两清零,支持铜陵有色参与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组建先进超导材料省产业创新研究院,新增主导产业链创新联合体2个,创建省级双创平台1家。对新认定的全国重点实验室、省重点实验室、省产业创新研究院省企业研发中心,加大专项支持力度。支持重点企业申报组建省产业技术工程化中心,支持重点企业揭榜挂帅模式申报组建省产业创新中心。培育省制造业创新中心,创建省企业技术中心3家。

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13.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施亿元以上重点技术改造项目100以上,推动重点行业规上制造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加快能源电力、有色、化工、钢铁、建材等行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培育省级新产品10个、三首产品15个、工业精品5标志性产品1个。实施41家重点用能企业节能改造,争创省级以上绿色工厂4家。

14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国家先进结构材料产业集群迈向价值链中高端,争创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着力打造以半导体材料为基础的高规格战新产业集群。完善辅材及前驱体关键材料电芯电池回收利用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链,推动动力电池产能达到2.3GWh。积极培育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15超前布局未来产业。积极争取先进材料、第三代半导体未来产业先导区纳入第二批省级试点。推进枞阳奇瑞零碳园区打造现代零碳综合智慧能源体系,推广应用绿色低碳新产品。聚焦人形机器人、医药耗材、半导体国产替代等需求,打造智能机器人、特种电机、大尺寸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等标志性产品。加快义安区、枞阳县通用机场前期工作,积极对接引入低空智联运营商,拓展低空物流、应急管理、农业植保等场景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争创省级应用示范标杆场景。积极争创省级未来农业产业园。

16做大做强数字经济。加快中国电信铜陵智算中心等算力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力争全市总算力提升20%以上。争创省级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和数字化改造区域样板,打造一批省级及以上数字化转型试点示范项目和典型案例。对获评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等数字化转型有关荣誉称号的企业,予以补助支持

17推动现代服务业集聚升级。深入实施服务业高质量发展20项重大工程,建设省级服务业集聚创新区2个。深化两业融合试点建设,培育服务型制造标杆企业2家。推动国字号质检中心市场化运营,打造区域性检验检测品牌。实施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专项行动,争创省级多式联运示范工程,新增3A级以上物流企业23家。

五、推动经营主体提质扩量

18大力培育优质企业。推动企业能级跃升,力争净增规上工业企业110家,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30家,争创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及链主企业。新增限上商贸主体80家、规上服务业企业20家、资质建筑业企业30家。新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1200家。深化个转企改革服务政策对接,建立“个转企”培育库,引导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新增上市企业1家。

19加大民营企业支持力度。定期开展亲清有约‘铜’心助企”“铜商会客厅等活动。健全清欠中小企业账款工作长效机制,推动应付账款应清尽清。支持民营企业牵头承担重大技术攻关任务。细化落实省支持企业并购重组政策措施,增强重点产业竞争优势。推动完成民营企业股份制改造10家以上,建立民营经济人士培育赋能工作机制。

20.提升助企惠企实效推动无还本续贷政策阶段性扩大到中型企业。推动新增贷款180亿元,其中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40亿元。支持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申请创业担保贷款并给予贴息。按照免申即享形式,延续实施全市失业保险参保单位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至1%政策。开展制造业百场万企产业供需和要素对接活动20场次。

六、全力巩固外资外贸基本盘

21促进外贸稳定增长。更大力度参与徽动全球出海行动,组织参加重点展会100场左右,组织150家次以上企业赴境外开拓市场。新增外贸实绩企业40家以上。对中小进出口企业实际缴纳的短期出口信用险保费,按40%比例给予支持。支持中小进出口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获取产品进入国外市场相关认证。

22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支持铜官数谷等跨境电商产业园建设,争创国家跨境电商综试区。高水平建设安徽自贸区铜陵联动创新区,形成更多制度性创新成果。提升皖中南B型保税物流中心、进境水果指定口岸等平台功能,推动富乐德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外保税维修业务落地,争取铜期货交割仓库获批挂牌,开辟境外直航新航线。支持外贸企业开拓内销市场,培育内外贸双循环试点企业5家以上。

23大力吸引和利用外资。落实《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健全重大外资项目协调推进机制,力争引进外资企业10家,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0%以上。针对性组织小分队”开展境外招商,加大重点国家(地区)、重点企业意向投资项目对接力度。支持铜陵经开区与中国国际投资促进中心(欧洲)开展共建合作。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推动米拉多铜矿扩建项目建设,支持重点企业开展海外投资布局。

七、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

24深入实施城市功能品质活力提升行动。聚焦五管一廊,加快城市污水管网补短板,新(改)建城市供水、雨水、污水、燃气管网100公里,新增停车位2万个以上,新建公用充电桩600个。拓展国家城市更新试点成效,推进狮子山、新桥等独立工矿区改造提升,实施金山新村、鹞山等更新改造项目4个,实施主城区老旧小区改造29个。推广应用建筑光伏一体化,支持公共建筑、工业建筑等建设光伏设施,促进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发展。

25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改造城中村3363户、城市危旧房2566套,积极推进好房子建设和货币化安置。盘活存量用地和商办用房,扩大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拓展收购存量房用作租购同轨人才住房新模式。落实4+4+2一揽子房地产增量政策,制定实施房地产领域新政。用好用活白名单,推动城市融资协调机制扩围增效

26抓好粮食稳产保供。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强化全流程质量监管。确保粮食播种面积151万亩以上、产量58万吨以上,主要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率83%。落实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1731万元、农机报废更新补贴150万元。加快生姜种质资源保护圃建设,加强枞阳黑猪、枞阳媒鸭、安徽白山羊省级保种场和白荡湖翘嘴红鲌省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推动皖江平原粮油作物种质创制与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平台建设,支持普农集团争创国家级良种繁育基地。实现全市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玉米种植收入保险全覆盖,推进大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全覆盖,降低产粮大县枞阳县农业保险县级保费补贴承担比例。

27建设四宜四美和美乡村。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新建精品示范村6个以上、省级中心村23个。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实施万村清万塘行动,改造提升农村户厕8000户。加快四好农村路建设,实施农村公路提质改造工程56公里、农村公路养护工程257公里。实施乡村产业振兴共同发展计划,全年新增涉农贷款15亿元。

八、推动政务服务提质增效

28创优一流营商环境。开展营商环境深化年活动,实施创优营商环境对标提升举措。落实领导干部包保联系服务企业工作机制,实行重点企业“一对一”“点对点”沟通联系。落实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加强公平竞争审查刚性约束。巩固拓展无证明城市建设成效,加快四电推广应用,在更大范围实行证明事项和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

29优化利企便民服务。深化办不成事窗口建设,优化一窗通办”流程,在准入准营、工程建设等更多领域实现高效办成一件事进一步落实首问负责制,完善说提级管理,健全清单化、闭环式企业诉求办理机制。做好政策发布和精准推送,推动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应享尽享。

30规范涉企执法和收费。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完善多部门联动协作机制,形成常态化综合查一次联合执法工作格局。更多采用柔性执法方式。规范涉企收费行为,营造良好市场价费环境。

以上政策举措自公布之日起实施,未注明时限的,有效期至20251231日。本通知发布后,如遇有关政策调整,按最新政策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