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5%,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低于全县平均水平,各项约束性指标达到规定要求。围绕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聚焦项目为王,激活创新动能,推动全镇经济高质量发展
突出招商引资一号工程。积极谋划,做好“四上”企业申报工作。力争2025年至少完成1家规上工业入规任务。积极拓宽招商渠道,加大能人招商、以商招商的力度,广泛收集项目信息,推动在外枞商返乡投资;依托交通区位、白茶产业发展、旅游资源丰富等优势,做好招商宣传活动,力争引进一批关联度高、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
汇聚合力狠抓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官桥、团山、继光、向东村白茶种植项目建设,计划扩种白茶面积1200亩;谋划官埠桥镇服装产业园一期项目及龙王尖数字茶旅项目前期工作;全力推进黄公山廊道项目建设,启动合池高铁、望龙北路项目征迁工作;依托开发区产业优势,积极谋划开发区产业配套项目,为全镇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持之以恒优化营商环境。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市、县优化营商环境政策措施,着力擦亮“枞满意”营商环境品牌。常态化开展“亲清有约”等活动,强化省级为企服务平台、12345热线营商环境专线诉求办理质效,完善首问负责、说“不”提级管理、企业诉求闭环管理和全程响应机制,畅通企业诉求反映渠道,及时有效解决企业实际困难和问题,真正做到联系服务全覆盖、问题诉求全收集、闭环办理全流程。以营商环境大优化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二)聚焦产业兴农,力促强村富民,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持续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高标准农田、水利项目建设,保障农业生产的需要;继续深化耕地保护、图斑整改工作,合理利用好土地资源,促进经济发展,有序推进第二轮土地延包试点工作;各水库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开展塘坝清淤工程,水毁堤坝修复;持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道路、电力、饮用水的新建和加固,夯实经济发展硬环境。
创建环境友好乡村。继续深化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进一步拓展“五清一改”内容,推动改厕工作高质量完成。持续巩固深化美丽村镇建设成果,继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继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高位推进“河长制”“林长制”等工作,加快污水管网扫尾工程建设,常态化开展砂石厂生态保护监管,深入开展鸭棚污染整治,加强珍珠规范化养殖管理。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双赢。
稳固基础助力乡村振兴。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落实好精准帮扶,守牢返贫底线落实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开展定期摸排、动态管理,重点监测收入支出状况、“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状况,及时给予帮扶措施。用好上级财政资金,落实乡村振兴衔接资金项目,谋划好乡村振兴项目。完成特色种养业“四带一自”脱贫户监测户自种自养补贴申报。压紧压实主体责任,严守耕地保护红线,进一步加强耕地占用排查监管,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整改。
推动“茶旅”多元融合。深化推进以“茶旅小镇、和美官山”为核心的官山村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项目建设;与岱冲村特色村项目建设相结合,积极推进岱冲湖旅游开发项目的实施。依托白茶产业的优势,进一步完善旅游项目和公共设施建设,创新资源融合方式,提升价值效益,讲好茶文化故事,逐步构建“以茶促旅、以旅带茶、茶旅互融”的发展模式。
(三)强化民生保障,提升服务水平,推动社会治理高质量发展
筑牢社会保障根基。坚持把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保障基本、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让全镇广大人民群众更多更好更公平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建设科学合理、覆盖全面、高效优质的公共服务体系。突出保障均衡,不断提高就业、养老、就医、济困等方面的社会保障水平。统筹农村低保资金、五保供养经费,重点解决农村低保和“特困”供养难题,使农村“特困”对象、孤老优抚对象真正做到老有所养。
扩大公共服务供给。进一步发挥好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作用,大力发展乡村文化。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在巩固农村文化阵地基础上,积极探索化解伦理文化冲突、改善乡村文化生态、增强乡土文化供给等新路径。
维护社会安全稳定。坚持人民至上,坚持信访工作“为民分忧,为民解难”宗旨,牢固树立“为群众办实事”意识,不断完善“信访联席会议工作制度”和政府负责人“固定接访日”接访等系列措施。加快完善“一站式”综治中心建设,健全矛盾预防和化解机制,推进信访积案化解和案件评查。扎实推进思想道德教育,深入开展“先让礼让”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增强安全发展意识,进一步落实企业主体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属地管理责任,加强重点行业和领域安全隐患整治,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强化森林防火、防洪抗旱应急平台和应急专业队伍建设,整合应急资源,全面提高应急保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