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枞阳镇>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信息> 年度统计信息
索引号: 00312641-8/202202-00015 组配分类: 年度统计信息
发布机构: 枞阳镇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名称: 枞阳镇2018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文号:
发布日期: 2018-12-04
有效性: 有效 咨询电话: 0562-3211167
枞阳镇2018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发布时间:2018-12-04 16:06 来源:枞阳镇 浏览次数: 字体:[ ] 文本下载

截至2018年10月底,全镇财政收入10651.4万元,占上年同期127.32%;1-10月份,完成规模工业产值10.9亿元,同比增长14.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亿元。招商引资新增固定资产到资额2.6亿元,续开工千万元以上项目3个,新开工亿元项目1个。

(一)抓好项目建设,振兴实体经济。坚持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发展的主抓手,明确目标,细化责任,聚焦产业、环境抓招商,加快园区建设提质增效,既能让新兴产业快速落地,又能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加快创优“四最”营商环境,在推动建设招商引资硬环境的同时,全力服务重点项目,优化招商引资软环境,实现招商全过程管理,重点抓好接待、推介、谈判、审核、代办等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以零障碍、低成本、高效率的工作链条提升“双招双引”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截至目前,投资1.2亿元、占地12亩的云达生物能源项目落户园区已建成投产,1.1亿元的安徽宏胜高端彩印包装有限公司已落户县开发区,项目正在建设中,新增固定资产到位资金4.2亿元,新开工项目枞阳县宏包装项目预计10月份完工;已于5月8日新签约项目安徽福泰养老院服务中心的各项手续正在积极办理中;江苏省昆山祥丰新复合材料有限公司——新复合材料项目正在对接洽谈中。今年以来,预计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家(安徽科天户餐用品有限公司、安徽靖芮精工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新增战略性新兴产业3家:安徽旋利达电机有限公司、安徽珍云生物质能源有限公司、枞阳县科技纺织助剂有限公司;

(二)优化“互联网+”,强化服务平台建设

加强政务公开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着力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进一步做好“四送一服”双百工程常态化推进工作,构建政务服务一张网,推行线下办事“最多跑一次、多次是例外”,让企业和群众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推动“互联网+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加快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促进“网货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截至目前,电子商务进农村已覆盖26个村居,电商从业人员50多人,以“农村淘宝”、“和沐生活”、邮乐购等为代表的大型电商平台在农村布点,全面提升了电子商务发展需要,促进了农村电商与物流的高效联动。

截至目前,21家限上商贸业共完成31449万元,同比增长22.3%,其中15家零售企业共完成28440万元,同比增速22.4%,6家住宿餐饮企业共完成3009万元,同比增速20.5%。以安徽科艺得木业有限责任公司的闲置厂房为基地打造成创业孵化器,继续强势吸引多家小微企业入驻,发展态势良好。新增中国驰名商标1家“顺风”牌商标——安徽扬帆充气游乐设备制造有限公司。2018年由安徽扬帆作为主起草单位起草“PVC充气漂流艇”国家行业标准,并由工信部计划立项。

(三)聚焦“三农”发展,加快乡村振兴步伐

1.着力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提振村级集体经济活力

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全国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会议精神,牢牢把握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的战略定位,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总目标,加快“四大传统”农业板块提升,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积极发展家庭农场、专业大户、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一步推动“公司+农户”“基地+农户”“合作社+农户”和“互联网+乡村振兴”等经营模式,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截至目前,县级农业龙头企业增至15家,县级家庭农场增至1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增至11家,种养大户增至45户,流转土地累计达1.8万亩。组织申报培训新型职业农民21人,其中村扶贫专干12人。五一村、展望村建成1000亩水稻绿色高产高效核心示范区。率先在全县完成农业保护支持资金391.64万元和棉补40.03万元。全年共计发放劝耕贷480多万元,涉及78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金融支撑。加快推进集体经营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全面启动清产核资工作。截至2018年10月30日止,除双龙村外,共有25个村居基本完成了清产核资任务(不含录入清产核资系统)。积极开展“大棚房”清理登记工作。由镇农办牵头对全镇17个村(社区)进行拉网式摸底排查,实行责任到人逢园必进、必查,不留死角,不漏一处,坚决遏制农地非农化现象。

2.全力服务项目工程,提升县城发展能级

重点项目是功在当代,造福千秋的事业,我们坚定不移地根据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强化大局意识和“项目建设一盘棋”思想,上下齐心,合力推进,负重拼搏,在统筹谋划,合理安排上实施分项落实、分片包干负责,明确责任领导和责任干部,细化工作任务,倒排工作时间,保障重点建设项目政策落实上有组织、有责任、有目标、有人抓。

截至9月底,全镇引江济淮、防洪安保、上码头改造、城中村等棚户区改造8个片区正按计划有序推进,协议签定2741户,搬迁、验收、拆除2441户,占总任务的116%。加快推进郭桥村100多亩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9月份通过县级竣工验收;大力开展地质灾害点防治工作。1个省级治理点(金宜宾馆)已竣工验收,另2个省级治理点(百盛家私、小桥圩)由于工程变更,正在加快施工,计划12月底完工,县级点完成了1个,正在落实的2个,同时已完成了2019年2个县级点的申报工作;积极推动小型水利扶贫项目工程建设。2018年枞阳镇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累计投入资金近300万元:大青山村扩挖塘坝3口,投入资金10万元,工程已基本完工;展望村河沟治理1处,投入资金8万元,工程已经完工并发挥效益。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今年计划完成大青山村、郭桥村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工程建设,总投资270万元左右,已完成设计、财政评审工作,正在招投标阶段。投资额40万元完成了2017年水毁工程高祖联圩堤坝修复工作。强力推进道路畅通工程、生命防护工程建设。投资600多万元的扶贫项目“铜官路”工程预计11月底完工;分3年完成9个村约40公里的畅通工程即将组织施工;合起总长为2.623公里的通沿路、渡实路、下王路三条“生命防护”工程已进入招标施工阶段,另有31条村道生命防护工程、符合农村危改桥项目的25座危桥已积极进行了申报。

3.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加强环境综合治理。

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重要战略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为总抓手,以改善生态环境、推进绿色发展为主线,着力构建生态系统健康、环境优良、资源利用高效、产业能级一流的绿色发展体系,打造“四美四高”枞阳。建立健全镇、村二级河长制、林长制体系,完善河湖林监管和执法工作体制,覆盖全镇主要河流、湖泊和森林。坚持问题导向、统筹抓好镇域内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和长效管护等各项工作。

以“零容忍”、“零污染”的高压态势,坚决落实环保整改任务。先后落实了滨江水厂取水区农业污染源、航运公司东部宿舍楼生活垃圾、下北线长河中学建筑垃圾等3处的整改,4月份组织村居对全镇开展了固废拉网式大排查工作,对排查的15个问题点进行了彻底整改;10月份,省环保督察组进驻,由我镇牵头完成了9件群众信访举报交办件的整改工作,配合县直单位落实了34起交办件,积极参与了环保违法偷排污水企业益农公司厂房的拆除、清理和场地的覆绿工作;长江港口岸线整治工作完成初步目标。

全力以赴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镇村优化工作模式,加强工作力量,全面推行网格化监管,出动宣传车,发放明白纸,按区域巡查包保,分线分片巡查督查,做到了午季禁烧在上级督查中无一例火点,秋季禁烧仅有少量火点并能及时处置。扎实开展全国第二次污染源普查工作,完成全镇103家入户调查工作;认真配合县农委业务部门对全镇5公里以内畜禽养殖场户环境卫生进行排查摸底,梳理17户并已给出了建设方案,目前均在实施中;深入推进文明创建工作。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宣传,大力开展“传育立行”等家庭美德和文明家风活动,组织村居积极申报文明社区、文明村及“铜陵好人”、“安徽好人”评选工作,大力推进移风易俗进村入户宣传,建立健全各项制度。积极续做好责任片区、背街小巷和城中村、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继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为文明创建和农村环境治理提供有力的经费保障。目前,城中村、背街小巷、无物业小区的环境整治方案已经县政府常务会议通过,正在进行招投标的相关准备工作;农村环境卫生整治也将在全县PPP一体化的推进下即将实施运营。加大控拆违管控力度。截至目前,共出动执法巡查车辆180多台次,执法人员310人次投入到日常执法管理工作,配合县执法局共拆违1100㎡,违法建设得到有效遏制。农村改厕工作有力推进。完成了2018年县政府下达我镇745户的改厕任务。强化规划引领,规范建设秩序。年初我们争取了60万元县补助资金,将我镇12个行政村全部进行规划编制,目前11个村的村庄规划编制正在挂网招标,五一村村庄规划已编制完成,正待上级审批;大青山美丽乡村建设正在实施,三线三边整治成效明显,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

4.围绕脱贫总任务,确保各项措施精准落地

一是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强化使命担当,脱贫攻坚取得阶段性成效。2018年,我镇贫困人口数为829户2175人,拟计划脱贫1392人,展望村、大青山村出列。一是高度重视预出列贫困村特色产业发展、村集体经济收入情况,全面推进到村到户扶贫项目,全年特色种养业扶贫到户项目已申报1019个,生产成本补助164.12万元 。危房改造22户,补助资金40.1万元;大力实施健康扶贫,贫困户签约医生全覆盖,贫困户新农合参合率100%,享受351政策的贫困人数946人,基金支付523.94万元,享受180政策的贫困人数2389人,基金支付99.59万元。雨露计划实施89人,补助资金13.35万元;教育资助882人,补助资金77万元(不含雨露计划);开发岗位帮扶就业,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帮助就业脱贫,2018年“三保四护”人员26人,居家就业人员27人,并对53名贫困户、11个企业、9个行政村进行了就业脱贫补助,共补助金12.67万元。

二是确保2018年扶贫小额信贷任务顺利完成。2018年,我镇积极鼓励各村贫困户“户贷户用”自主发展产业或入主经营合作社,并采取“村合作社+大户+贫困户”的经营模式,各村先后成立12个村特色产业合作社。计划贷款1140万,用于发展各村特色种养业项目。截至目前,铜陵市农商行已与我镇12个村234户贫困户成员签订了小额信贷协议。并向234户贫困户投放了扶贫小额信贷资金1140万元,任务完成100%。

三是深入开展“夏季攻势”、“秋季攻势”、“九月行动”等专项行动以及专项作风整改活动。认真落实市委扶贫领域专项巡察反馈意见整改工作,根据市县文件精神,我镇及时组织召开专项行动以及专项整改推进会,要求全体机关干部与各村两委要提高政治站位,主动认领整改任务,抓好相关重点问题专项整治。组织互查组进村入户,深入全面进行整改。在抓好整改工作的同时,对标对表,再排查、再整改,举一反三,抓常抓长,不留盲区和死角,真正做到边查边改、彻底整改、整改彻底、做到目标再明确、措施再精准、责任再落实、成效再提升。

四是积极推进“中国社会扶贫网”注册及需求对接工作。深入推进“互联网+”社会扶贫纵深发展。明确时间节点,攻坚克难,按时实现帮扶人与贫困户注册率达到100%。

五是积极实施扶贫“万千工程”项目。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充分发挥特色种养业扶贫项目引导和带动贫困村、贫困户产业发展作用,按照精准到村到户原则和“有产业、有参与、有收益、有支持”的要求,实施特色种养业扶贫“万千工程”项目,推动特色种养业扶贫从提高覆盖率向覆盖率、覆盖质量并重转变。我镇五一村安徽恩胜现代家庭农场有限公司,曾荣获“省级示范家庭农场”称号,水产养殖2000亩、耕地面积1450亩,主营水产健康养殖和秸秆综合利用,2018年成功申报特色种养业扶贫“万千工程”项目。

5.民生保障持续有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一是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截至目前,全镇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8961人,参保率达104.88%,有8426人享受领取养老金待遇,累计发放养老保险金1000余万元,均实现社会化打卡发放;失地农民保险参保人数13248人,2475人享受到龄发放待遇;城镇医疗保险参保26382人,完成任务数达115%,征收个人缴费400余万元,支付统筹金1511万元。新农合参合人数33938人,参合率99%以上,其中五保户296人,敬老院五保户25人,低保户736人,重点优抚42人,贫困村参保全覆盖,就诊支付总费用3371万元,基金支付1964万元,其中贫困人口就诊8851人次,总费用886余万元,基金支付739余万元。有40名贫困人员参加了扶贫技术。 

二是民政救助有序开展。全镇农村低保对象462户753人,共计发放低保资金241.07万元,全镇五保户305人,其中分散供养五保户277人,集中供养28人。全年共兑现五保供养资金107.53万元(含春节慰问12.72万元)。城乡医疗救助工作稳步推进。完成各类医疗救助申报共计212户,兑现救助资金70.49万元;完成2465人的高龄津贴的上报工作;城乡义务兵、重点优抚对象83人优待政策全面落实;全镇1369人护理补贴共计20.20万元已经打卡发放;进一步完善贫困残疾人生活特别救助工作,按照县民政局的统筹布置,对全镇已符合办证残疾等级的1065人的低保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对象家庭给予救助,共打卡发放资金39.24万元;全镇185人贫困精神病人药费补助共计18.5万元均按时打卡发放;其他各项民政项目也在有序落实。

三是卫生计生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全面落实两孩政策,镇村(社区)两级计生协会分别于5.29协会会员活动日和7.11世界人口日开展宣传活动,通过媒体、电视网络等载体宣传两孩政策共发放卫生计生政策明白纸4500余份;实行生育服务登记制度,全面推行网上办事,向群众公布卫计服务办理事项、办事流程、办结时限、服务承诺等;全面落实计生家庭奖励政策,截至目前已打卡发放到户的资金有:奖特扶61.35万元,独生子女保健费71.98万元、奖特扶150.316万元,助学成才资金4万余元,5.29困难家庭救助金3万余元;充分发挥城市E站功能,创建了石岭社区、新华社区家庭发展服务中心,建立了新华社区老年食堂、旗山社区的爱心超市。

四是社会治理日臻完善。扎实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成立了由18人14部门组成的扫黑除恶领导小组,成立24人组成的扫黑除恶专班队伍,确保在第一时间发现处理问题。截至目前,共张贴宣传画200余张,悬挂宣传标语80余幅,发放宣传资料28000余份,在各村(居)人口密集的场所开展宣传教育活动28次,极大地提高了人民群众对扫黑除恶的知晓度和参与度;全面建成市级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中心站示范点。对全镇114名吸毒人员(其中社区戒毒社区康复21人)实行网格化管理并进行风险评估和管控,实行一人档,定期进行走访,确保无一人漏管脱管;全力做好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双提升”工作宣传。镇综治办多次联合县检察院、县公安局、枞阳派出所在新华、莲花湖、旗山等社区人口密集场所开展“双提升”宣传活动,截至目前共悬挂宣传标语40余幅,发放各类宣传资料26000余份,宣传彩页及宣传品5000余份,极大地提升了人民群众对“双提升”工作知晓度、参与度和配合度;

进一步做好重点人员服务和管理工作。对辖区内72名三级以上肇事肇祸精神病患者做好监护管理补贴与管控工作,确保无一起肇事肇祸案例;对34名防邪教人员实现网格化管理并定期走访;全方位开展矛盾纠纷排查活动。对一些苗头性的问题,切实做到了早发现、早化解,有效防止了矛盾的激化和扩大。1至11月,我镇共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58起,调处成功率100%。化解涉军信访人员9人。建立镇村“两代表一委员”参与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党政负责人每天到综治维稳信访中心接访;进一步深化和规范社区矫正工作,落实矫正人员定期报到制度,严格外出请假制度,全镇46名社区矫正人员无一脱管漏管;落实“七五”普法,推动机关全体人员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深入推进“双创”工作。深化家庭美德和文明家风宣传,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传家训、育家风、立家教”活动开展为契机,做好典型选树、好人评选、志愿服务、平安枞阳等建设;加大食品安全整治查处力度,全镇共举办食品安全宣传活动2次,食品大检查1次,设立食品安全宣传点1个,制作展板4块,发放宣传材料800余份,咨询服务群众900余人次;高度重视非洲猪瘟防控工作,利用宣传车下村宣传猪瘟防控50余次,发放防控宣传纸2500余份,免费发放消毒药200余瓶,从而保证我镇无重大疫情发生。认真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制度,注重源头管理,加强过程管控,加大“三合一”场所集中整治力度,全镇安全生产形势较好;重视武装和民兵预备役工作,按质按量完成征兵和军事训练任务;认真开展统战工作,积极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依章开展工作。利用“三八”妇女节、“六一”儿童节等节日,组织爱心妈妈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对全镇3000多名育龄妇女进行了免费“两癌”筛查,对张金年等6名建档立卡贫困患病妇女给予每人1万元的资金补助。开展评选“传家训、育家风、立家教、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家庭,评选出方春丽等“好媳妇”,”好婆婆”20名;依托青年之声服务平台,开展“1+100”团干部直接联系青年,已完成线下活动27次、线上活动3次,在新华社区建立了300多平米的青少年活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