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县政府办> 建议提案办理> 市政协委员提案办理
索引号: 11340722003125642M/202201-00118 组配分类: 市政协委员提案办理
发布机构: 县政府办 主题分类: 农业、林业、水利
名称: 关于市政协九届四次会议第204号提案的 协 办 意 见 文号:
发布日期: 2021-12-17
有效性: 有效 咨询电话: 0562-3211610
关于市政协九届四次会议第204号提案的 协 办 意 见
发布时间:2021-12-17 14:52 来源:县扶贫开发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文本下载


市扶贫开发局:

针对市政协九届四次会议九三界别提出的“关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建议”提案(第204号),现结合枞阳实际,提出如下协办意见。

一、以实施脱贫人口稳定就业提升行动为抓手,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大力推广“三业一岗”就业帮扶模式,用好用工信息平台,完善劳务协作机制,加大脱贫人口有组织劳务输出力度,确保脱贫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务工就业形势总体稳定。推广实施“工学一体”就业就学模式,提高脱贫家庭子女就业质量。支持在农村人居环境、小型水利、乡村道路、农田整治、水土保持、产业园区、林业基础设施等涉农项目和管护时广泛采取以工代赈方式,优先使用当地脱贫劳动力。保持对小微企业、扶贫车间等载体的相关优惠政策稳定。统筹用好乡村公益岗位,健全按需设岗、以岗聘任、在岗领补、有序退岗的管理机制,逐步调整优化公益岗位政策。完善残疾人就业促进和保护政策,帮助残疾人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继续实施“雨露计划”职业教育补助和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育工程。

二、以实施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提升行动为抓手,进一步促进稳定增收。一是做优做强特色产业。实施特色种养业提升工程,推动产业扶贫政策措施由到村到户为主向到乡到村带户为主转变,鼓励资金打捆使用,支持探索“政府投资,企业运营、村级资产收益、脱贫农户入股分红和务工就业”的专项资金使用模式,促进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品牌化建设,截至目前已安排产业专项资金9369万元,批复实施产业项目30个。实施光伏扶贫提升工程,强化光伏扶贫电站智能运维管理、收益科学分配、综合利用开发、改造升级优化等。实施乡村旅游提升工程,巩固拓展全域旅游“四级联建”和乡村旅游“八个一”工程成效,鼓励支持农家乐、民宿等已有业态的提档升级。实施农村商贸流通提升工程,加快农产品和食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支持农产品流通企业、电商企业与特色产业精准对接。持续推进农村电商提质增效,积极拓宽农村产品网络销售渠道。实施农村资产收益提升工程,推动农村“三变”改革提质增效,多渠道实现财政资金形成的经营性资产、村(组)集体资产(资源)赢利增值。实旅消费帮扶提升工程,深入开展农副产品产销对接“八进”行动,巩固提升消费扶贫“五联模式”等消费帮扶活动。二是着力打造优势产业集聚平台。G347为主轴,规划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重点发展育种和现代农业;以白荡湖为主轴,推进以浮山为龙头的乡村旅游富民行动,构建“产销游”三位一体产业体系;以“六大万千工程”为重点,健全完善“四带一自”产业帮扶机制,截至目前已安排一批产业配套和延链提链产业项目,其中加工业1个、安排专项资金200万元,仓储物流业18个、安排专项资金3123万元,乡村旅游业1个、安排专项资金80万元,特色产业9个、安排专项资金1966万元,入股合作项目1个、安排专项资金4000万元,进一步补齐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促进产业提档升级,提高产业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夯实村集体经济发展能力,实施“三个一批”专项行动,通过盘活集体资产、培育经济实体、开展合作经营、拓展服务创收等形式,拓宽村集体经济增收渠道,每年新增一批集体经济强村。  

三、以实施公共服务提升行动为抓手,进一步改善农村民生。巩固拓展健康脱贫成果,过渡期内保持现有健康帮扶政策基本稳定,完善大病专项救治政策,优化高血压等主要慢性病签约服务,调整完善县域内先诊疗后付费政策。以三级医院对口帮扶为契机,持续提升县级医院诊疗能力。稳步推进县医院外科综合大楼、义津院区、山院区,县中医院中西医结合及传染病区,枞阳县医养结合等5大公共卫生补短板项目建设。加大倾斜支持农村医疗卫生机构设施建设和设备配备力度,实施村卫生室标准化民生工程,继续改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条件,强化疾控机构实验室能力建设。

四、以推进政策有效衔接为抓手,进一步强化政策保障。一是严格落实“四个不摘”。在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对全县55个出列村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与“十四五”规划相衔接。继续坚持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等定点帮扶机制,对全县193个有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任务的村(居)全覆盖,对其中55个原建档立卡贫困村、2个乡村振兴重点村和4个相对后进村选派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健全常态化驻村工作机制。二是健全防范帮扶机制。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病因残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以收入支出情况、“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状况、分户子女家庭条件等为重点监测标准,开展定期检查、识别标注和动态管理截至目前全县已开展2轮排查,共摸排脱贫户2.9万户、边缘易致贫户688户。坚持预防性措施和事后帮扶相结合,认真落实“五防”机制,精准分析致贫返贫原因,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三是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保持县级财政投入总体稳定,优化支持结构,调整支持重点,确保用于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占全年专项资金50%以上,2021年度县财政安排衔接资金4410万元,与去年持平。四是强化乡村人才支撑。继续在待遇职称等方面实施特殊倾斜政策,鼓励和引导各方面人才向基层流动。健全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坚持人才下沉、科技下乡、服务“三农”。加大技术培训力度,围绕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经营者,培育一批农村致富带头人,打造一支不走的乡村人才队伍。充分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以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引领群众性精神文明活动全面开展,激发农民群众参与乡村振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