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县市场监管局(县知识产权局)> 决策部署落实情况> 部门决策部署或计划落实
索引号: 439766785-7/202106-00002 组配分类: 部门决策部署或计划落实
发布机构: 县市场监管局 主题分类: 市场监管、安全生产监管
名称: 枞阳县市场监管局2020年度工作总结 文号:
发布日期: 2021-01-15
有效性: 有效 咨询电话: 0562-3211981
枞阳县市场监管局2020年度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21-01-15 11:04 来源:县市场监管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文本下载

枞阳县市场监管局2020度工作总结

一、聚力优化“四个环境”,服务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1.全力优化市场准入退出环境全面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长三角“一网通办”、简易注销、容缺办证等“放管服”改革,将企业开办材料压减到一套2份以内,实现企业开办1个环节、1次办理,免费为新开办企业刻章4枚;普通注销登记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内截至2020年11月19日,我县新增市场主体3272户,其中企业新增 1153户,同比增长10.1%;每万人新增企业法人11.8户;全程网上审批企业办结量达1149件;企业自主申报名称1153起;发放全程电子化执照 678份;为市场主体节约制度性交易成本近百万元

2.竭力打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一是加强企业年报公示。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年报率分别达97.61%、97.47%,均列全市第一年报工作经验连续两年被市市场监管局发文通报推广。二是强化合同帮扶工作。建立合同帮扶指导站27家,检查合同477份,收集格式合同64份,处理拍卖行业、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39件。三是强化企业信用建设。评选“文明市场”1个、“文明诚信经营户”12户,回访守重企业26家,为180户企业办理了信用修复。四是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共查办违法违规案件256件,集中销毁1.3余吨假冒伪劣商品,其中某医院使用过期药品某经营户销售假冒伪劣一次性口罩5户经营户销售假冒伪劣汽车润滑油等案件,在社会上产生重大影响五是强化消费维权工作。发展2户ODR企业,企业可直接在12315平台解决消费纠纷;更换消费投诉标签标识4000;处理投诉举报930件,办结率100%,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29万余元。

3.着力打造包容监管执法环境一是减监管执法层级。探索创新开发区所监管执法新路径,将县局市场监管权力清单内的所有职责权限全部下放或委托经济开发区市场监管所履行,一支队伍对开发区内各类市场主体开展服务、监管工作。二是减监管执法干扰。坚决落实省市市场监管局77项免罚清单规定,严格执行《枞阳县市场监管局行政执法“十不罚”暂行规定》,实现清单之内不再罚共对市场主体轻微违法行为免罚200余次,免罚金额近百万元。三是加强“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推进153项抽查任务落实,督促26个成员单位开展联合抽查31次,开展了2“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落实联席会议

4.奋力营造企业高质量发展环境。一是强化商标品牌建设。分别评选出2019年度县长质量奖、质量奖提名奖企业2家和1家。组织推荐3家企业申报2020年安徽省制造业高端品牌培育企业。培育12家单位参创AA级诚信计量示范单位。新申请注册商标763件。帮扶3家企业通过知识产权贯标。3户企业申报安徽省商标品牌示范企业。指导玉堂雨具等2户企业申报中国驰名商标。9户企业申报马德里商标注册。指导“枞阳黑猪”申报了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是强化帮企融资解困。办理动产抵押登记、股权出质登记17件,共为企业融5011.4万元。

二、重点保障“四大安全”关键领域监管取得新业绩

1.加强食品安全监管。风险分级5026户食品生产经营户。协助市局对全县83家食品企业负责人进行了培训和考核。指导4家规模以上食品生产企业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强化校园食堂安全监管全力保障高中考期间餐饮食品安全。抽调40余名干部驻点监管31个安置点食品安全,全力保障各安置点最多时2500余名受灾群众吃得安全。创建小餐饮示范街一条,规范提升示范户100户。新建7个食品安全民生工程检测室,全县20个食品快检室共快检食品4.6万余批次。开展夏季食品安全等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检查食品生产经营户1928户次,发现并整改安全隐患39个,查处违法食品案件25起。深化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整治,为59家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理了整治提升2家

2.加强安全监管。风险分级药械经营、使用企业205家。开展了全县中药材资源种植底数摸底登记。开展了药品安全春风行动、中药饮片、无菌和植入性医疗器械等专项检查,检查药品、医疗机构473家次,限期整改191家,立案查处11家。完成50批次国家基本药物及高风险药物和药品监督抽检工作;完成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报告288例,上报评价药品不良反应900例、化妆品不良反应150

3.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督促全县11家气瓶充装单位完成信息化平台建设。加强特种设备安全隐患排查,检查特种设备使用单位248家次、设备672台(套),下达安全监察指令书25份,消除安全隐患35起。督促使用单位对397台定检到期的特种设备及时申报检验,配合特检中心对78台新安装特种设备进行了验收监检

4.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抽检电线电缆、农资、成品油、食品等重点产(商)品1291组,对已出检验结果的20组不合格产(商)品经营者立案查处。完成2020年法定计量授权考核,新建3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强化加油机、出租车计价器等14项关涉民生服务的计量器具检定,共免费检定计量器具3029台(只)。

三、扎实推进“四项管控”,常态化防疫情取得新胜利

 1. 强化重点场所管控。牵头协调全县19个乡镇食安办和乡镇“四员”等,1月23日关闭全县所有农贸市场活禽交易区,并进行常态化检查督查,巩固关闭成效;联合开展打击农贸市场活禽私自宰杀行动,共妥善处理投诉212件,未发现野生动物及其制品交易。下派干部40余人,叫停全县餐饮等非生活必需品店铺10387家,并进行不间断巡查管控,责令216户次市场主体落实疫情防控主体责任,移交公安机关处理违法行为36件。分5批次推动餐饮单位有序恢复堂食经营

2.强化药械单位管控。强化预防新冠肺炎相关药械经营使用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管和抽检,共巡查医疗机构、药械经营企业1368家次,抽查抗病毒类药品、疫情防控类医疗器械459批次。全县127家药店实行安康码扫码进出,并实名登记购买治疗发热、咳嗽、腹泻类药品顾客信息。及时开展防疫药械价格专项检查,严打哄抬医用口罩、抗病毒药品价格,囤积居奇等违法行为。

3.强化防疫物资质量管控。对全县153家生产防疫物资市场主体进行“过筛子”检查。指导6家口罩生产企业制定了企业标准。协助8家防护用品生产企业取得医用一次性隔离服产品备案及生产备案凭证。及时向企业宣传认证知识,提供正规CE认证办理渠道。查扣1.7万余只不合格口罩。

4.强化冷链食品防控。开展冷链食品风险排查,摸排出自建冷库83家,并常态化开展冷链食品追溯管理;会同县卫健委检测冷链食品核酸样本1382组,均为阴性。

四、持续加强“四项建设”,全面从严治党取得新成效

1.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全系统共开展15次学习交流研讨活动,学习反面典型案例28个,观看警示教育片5部,对查摆出的问题狠抓整改落实。开展了重温入党誓词、参观左光斗纪念馆等活动,增强了党性。走访慰问老党员和困难党员近90余人,开展谈心谈话400余次。强化脱贫攻坚专项巡察“回头看”整改工作,反馈的16个问题已完成整改,挽回损失0.16万元,纪律处分1人,完善制度4项。

2.加强基层基础建设稳步推进机构改革新设和调整单位工作交接,开发区所挂牌成立。完成机关党委及支部换届工作。新确定入党积极分子7名,发展预备党员1名。“小个专”党建工作领导小组,6名党组成员与18个非公有制企业建立联系,指导企业开展党建工作。各推荐1人为国家食安委和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表彰候选人。各有1人获评“铜都劳动奖章”“铜学达人”称号。表彰先进党支部3个、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16名;提拔5名年轻干部担任基层单位副职。

3.加强法治市监建设。共监督立案260件,案审会集体讨论研究案件182件录入行政处罚案件公示信息188条。及时处理回复836件职业打假人举报投诉案件。

4.加强社会事业建设。一是稳步推进脱贫攻坚工作。通过扶贫干部和专班走访等方式,帮贫困户解决难题69个。拿出14万余元支持贫困村建设和购买扶贫农产品。2户贫困户完成脱贫验收。二是稳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清源”行动,梳理重点行业和领域涉黑涉恶涉乱突出问题,共出动执法人员300余人次,监督检查各类市场主体1000余家次。部署开展涉非涉稳风险暨地方金融领域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排查活动,严把金融市场准入关。三是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受理转办市长热线投诉举报件信访件150件,办结率100%。四是开展好长江禁渔和防汛救灾工作。

、存在问题

一是基层监管力量配备不足目前市场监管人员的编制数量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存在人少、事多、责任重的问题,偏远地区市场监管力度不强。二是干部担当意识不强。执法人员对违法行为的“轻微”定性心里没底,生怕自己执法不严导致失职渎职,存在执法“刚性”有余、“柔性”不足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