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推进乡镇数字文化站建设;免费开放公共文化场馆;免费提供文化艺术辅导培训,开展公益性群众文化活动、公益性展览展示,培训基层队伍和业余文艺骨干,指导民间文化传承和群众文艺作品创作等基本文化服务项目;完成农家书屋出版物更新,开放博物馆。
(二)广泛开展文化惠民活动:组织开展系列文化活动,满足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继续抓好“枞阳之歌—周末大舞台”文艺演出,组织开展文艺下基层、送戏进校园演出。
(三)认真抓好全民阅读活动开展:充分利用“黄镇纪念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积极谋划各类讲座和报告会,举办各类展览和读者服务活动;积极参与安徽省公共图书馆联盟组织的各项活动;定期与乡镇图书分馆联合开展阅读推广活动;开展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建设工作,坚持开展“送书下乡”活动;以枞阳文化和旅游为推手,构建宗子书舍“宗子讲堂”“宗子旅游”活动品牌和服务品牌。
(四)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力度:申报一批枞阳县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近现代重要遗迹等类重点保护单位;完善浮山摩崖石刻本体修缮项目、阮鹗墓石刻规划项目、浮山中学钟大楼维修项目资料并上报省文物局;完善县境内277处不可移动文物(尚未公布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基础信息整理;加强对刘大櫆墓本体修缮工程及刘大櫆故居修缮工程的监管;开展文物消防安全综合整治工作,确保文物安全;挖掘整理枞阳腔、枞阳滚灯资料,适时作为非遗申报。
(五)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1.推进旅游公路和景区游览步道建设。推进岱冲湖、三公山、白云岩、海峰馆、方园、车富岛、石屋寺、青龙驿、浮山潘浮路、官雨路等旅游道路建设。结合特色自然村建设,推进白云岩、柳峰山、横山生态园、三公山、大青山石屋寺等旅游步道建设,谋划推进岱冲湖栈道项目建设。
2.争创特色旅游品牌。依托现有交通干道,升级改造沿线加油(气)站和G347服务区,增设旅游服务功能,构建遍布全县的全域旅游服务网络;拟创建特色餐饮街区3家、特色文化街区1家。
3.推进游客集散中心建设。依托县客运中心规划打造枞阳全域旅游集散中心,与县域公交体系相衔接,形成兼具旅游集散、旅游咨询、综合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旅游集散网络。
4.推进旅游标识系统建设。规范提升公路沿线旅游交通标识,在旅游景区、旅游风景道等核心旅游吸引物设置全域全景导览图,构建完备的全域旅游标识系统。
5.深入推进旅游“厕所革命”。制定“厕所革命”专项工作方案,2020年拟改建、新建旅游厕所13座,加强跟踪督查指导力度,确保旅游“厕所革命”工作落到实处。
6.推进“智慧旅游”建设。结合游客集散中心建设,打造集行业监管、产业数据统计分析、应急指挥执法平台、舆情监测、视频监控、旅游项目管理和营销系统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全域旅游大数据中心。
(六)丰富全域旅游供给体系:1.推进A级旅游景区和A级旅游村创建工作。全力推进浮山5A级景区创建工作,全面提升景区软硬件设施水平;谋划推进白云岩、三公山4A景区创建,推进荷叶田田农庄、方园3A级旅游景区创建;计划建设2A景区10家、A家旅游村15家。
2.创建一批红色文化和名人文化景点。新建渡江指挥部展厅,积极争取上级项目支持;修建枞阳县第一个党支部活动旧址(横埠章家大屋)、原安庆八县联席会议旧址(1930年在会宫建设村学堂石)、王步文等在浮山革命活动旧址、童长荣烈士故居、黄镇将军故居大门楼、浮山中学钟大楼,规划三公山抗日根据地、枞阳名人大道,复建辅仁会馆等项目。
3.推进宾馆酒店提升创星。按照国家规范标准,创建枞阳国际大酒店为四星级酒店、指导维也纳大酒店提升软硬件设施水平,编制星级酒店申报材料,争创四星级酒店;浮山生态大酒店建设运营并争创五星。
4.推进民宿客栈和农家乐创建。制定示范户品牌创建工作计划,力争创建“美丽枞阳·幸福农家”示范户20家、“大美枞阳·民宿客栈”示范户10家,全面提升我县乡村旅游接待水平。
5.推进“四级联建”工作。大力推进文化旅游名县、特色旅游名镇、特色旅游名村、休闲旅游示范点创建,打造具有枞阳特色的旅游目的地体系。
6.开展文化旅游宣传推介活动。谋划推出一批富有枞阳地方特色的旅游宣传活动,持续扩大我县旅游影响力。
(七)加强文化旅游市场监督管理:坚持不懈开展“扫黄打非”行动,加强文物市场巡查与保护,坚持开展联合执法,加强文化旅游市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确保文化旅游市场稳定、有序。
(八)认真抓好脱贫攻坚、信访维稳、扫黑除恶、社会综合治理、安全生产、文明县城创建等工作。
(九)完成县委县政府交办其他各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