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学前教育普惠发展 化解入园难入园贵问题
发布人:省教育厅副厅长 金燕
(2019年1月16日)
2011年以来,我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按照“广覆盖、保基本”的要求,以扩大学前教育资源为重点,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引导扶持发展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努力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截至2017年,全省共有幼儿园8257所,其中公办幼儿园3172所;全省在园幼儿200.8万人,其中在公办园幼儿78.3万人;幼儿园专任教师83024人,其中公办园专任教师25643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5.9%,提前完成《安徽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确定的毛入园率80%的目标任务,成为学前教育历史上发展最快的时期,学前教育发展迈上新台阶。
一、工作推进情况
(一)坚持以扩大资源为重点,着力解决“入园难”问题。2011至2016年,我省先后实施了两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2017年又启动实施第三期行动计划,着力解决学前教育资源严重不足问题。2011年以来,全省新建、改扩建幼儿园项目7474个,其中,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项目5308个,新建民办幼儿园2166所。2017年全省幼儿园总数较2010年增加4239所、在园幼儿增加100万人,增幅分别达到105%和99.2%;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增加37.4个百分点,学前教育普及水平明显大幅度提高。
(二)坚持以普惠发展为引导,进一步解决“入园贵”问题。省教育厅会商省财政厅和省物价局,制定并印发《安徽省扶持和规范普惠性幼儿园发展的意见》,进一步建立健全了推进学前教育普惠性发展工作机制。各级政府落实学前教育的各类奖补和资助政策,设立奖补资金,积极引导、促进、扶持民办幼儿园普惠性发展;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支持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实现形式,建设普惠性民办园,普惠性学前教育规模迅速扩大。截至2017年底,全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2644所,在园幼儿54.7万人,分别占民办幼儿园和在园幼儿总数的51.9%、44.6%;全省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园5816所,在园幼儿132.9万人,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了66.2%。
(三)坚持以队伍建设为基础,着力解决科学保教问题。一是会同省编办、省财政厅出台了《关于做好全省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核定工作的通知》,多渠道扩充幼儿教师。截至2017年底,全省幼儿园教职工137141人,较2010年增加91570人,增幅200.9%。全省幼儿园专任教师83024人,较2010年增加53433人,增幅180.5%,平均每年增加7633人。二是制定《安徽省幼儿教师培训指导意见》,将幼儿教师纳入“国培计划”“省培计划”,带动市级、县级和园本培训,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效提升。三是加强活动引导,开展幼教专家下基层宣讲活动,提升教师保教理念;开展“娃娃乐”故事会活动,促进幼儿语言、社会、艺术等多领域发展;开展“幼儿游戏活动周”,推进落实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理念。
(四)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保障,着力解决依法办园问题。一是推进依法发展学前教育。省人大常委会于2014年公布施行《安徽省学前教育条例》,进一步强化对各级政府责任、坚持公益性和普惠性等方面的刚性要求,为学前教育健康发展、规范学前教育办学、满足群众学前教育基本需求,提供了有力的地方法规保障。二是推进依规建设幼儿园。根据国家有关标准,结合实际,制定《安徽省幼儿园办园基本标准(试行)》,对幼儿园选址与规模、建设用地、园舍建设、设施设备、教职工配备、经费保障、规范办园、安全卫生等方面制定了详细标准,使全省各地幼儿园的规划、设置、评估和管理工作有了统一依据。三是推进规范监管无证园。省教育厅会同公安等五个部门连续出台系列文件,明确对无证幼儿园的监管要求,坚持按照“准入一批、整改一批、取缔一批”的原则,将无证园作为看护点进行动态管理。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全省各地全部取缔了C类看护点。截至2017年底,全省民办幼儿看护点3221个,在看护点幼儿309422人,和2012年首次普查时相比看护点减少2992个,在园幼儿减少187754人,减幅分别为48.1%和37.7%。
(五)着力强化督导问责,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坚持将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情况,作为对地方政府考核的重要指标,将涉及幼儿园项目建设、民办幼儿看护点的整改、普及和普惠水平、幼儿资助、师资队伍建设、规范办园科学保教工作等诸多任务指标,纳入对各市、县区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强化督导问责力度,推进学前教育全面发展。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2018年11月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发〔2018〕39号),明确要求各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偏低的省份,要逐步提高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到2020年全国原则上达到50%,确保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80%。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为确保中央确定的目标任务按时完成,明确将2019年普惠性幼儿园、公办幼儿园覆盖率分别达75%和45%写入了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各地全年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500所以上,着力扩大公办学前教育资源,推进学前教育普惠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要求,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研究制定我省贯彻落实意见,进一步强化目标导向,着力压实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责任,督促各地采取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科学规划布局,调整办园结构,大力扩大公办学前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公办园保基本、兜底线、引领方向、平抑收费的主渠道作用,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确保中央和省政府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如期达成,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幼有所育的美好期盼。
一是强化规划调整。根据国家和省确定的公办幼儿园发展目标任务,对全省普惠性特别是公办学前教育学位需求重新进行测算,根据测算结果对我省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项目规划进行调整,并将新的建设任务合理地分解至各市和县。督促各地加大公办园建设力度,确保省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2019年新建、改扩建500所以上公办幼儿园任务顺利完成。
二是强化资源建设。加大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建设的同时,鼓励社会力量举办普惠性民办园,多途径扩大学前教育资源的供给,努力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的规模和占比。开展小区配套园的专项治理,对存在配套幼儿园缓建、缩建、停建、不建和建而不交等问题开展专项整改,按照中央要求,办成公办园或委托办成普惠性民办园。优化幼儿园整体布局与办园结构,强化以县为主科学规划布局、调整办园结构,构建和完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三是强化政策保障。建立完善生均财政拨款制度,强化学前教育财政投入保障体系的建立,逐步提高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和支持水平。严格依标配备教职工,督促各地及时补充公办园教职工,严禁“有编不补”、长期使用代课教师,加强公办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同时从规范民办幼儿园的发展着手,强化民办幼儿园的分类管理规范发展。
四是强化责任落实。将公办幼儿园建设任务完成情况、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及相关政策措施落实情况,作为党委和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重要内容和重点任务,纳入省政府对市政府教育督导评估和目标考核体系,纳入对县(市、区)党政领导干部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考核内容,压实各级党委和政府及各有关部门的工作责任,共同努力推进我省学前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对履行职责不力、没有如期完成发展目标地区的责任人予以问责。
在这里特别希望各位媒体记者同志们、朋友们,充分发挥舆论的引导作用,加大对我省推进学前教育普惠发展、化解入园难入园贵问题的重要部署、重要举措的宣传,及时报道宣传各地的典型经验和做法,大力营造学前教育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促进学前教育的改革发展迈上新的台阶,满足人民群众对“幼有所育”的美好期盼。
我就向大家介绍这些,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