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白梅乡> 政府工作报告
索引号: 00312663-7/202112-00009 组配分类: 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机构: 白梅乡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名称: 白梅乡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 文号:
发布日期: 2021-03-04
有效性: 有效 咨询电话: 0562-2773200
白梅乡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21-03-04 09:18 来源:白梅乡 浏览次数: 字体:[ ] 文本下载

关于白梅乡2019年工作总结

2020年工作安排的报告

县政府办:

   现将白梅乡2019年工作总结和2020年工作安排报告如下:

一、2019年工作总结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一年来,白梅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进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强和改善民生,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一)治理好生态,打牢生态立乡基础

加强宣传,提高全乡居民保护生态环境意识和执行环保制度的自觉性。加强整治,改善乡容村貌。加强督查,对乡域内养殖企业建设项目的环保“三同时”执行落实情况进行全面监督检查。加强监管,加强对松材线虫病等的防治和对秸秆禁烧的监管。

推动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实施乡村绿化美化行动,建设森林村庄。落实“林长制”,加强古树名木的保护管理,完成28株古树挂牌标识工作。加快绿化步伐,深入推进林业增绿增效行动。落实河长制,推进农村水环境治理。

开展秸秆禁烧工作。完善“乡干包村、村干包片、组干包户”禁烧工作网络;采取书写固定标语、悬挂横幅、发放一封信、出动宣传车等方式,大力宣传秸秆资源化利用和禁烧有关政策规定,使全面禁烧理念进村入户、家喻户晓;加强农作物秸秆收储工作,每个村建立一个收购点;加强日常巡查和现场检查,落实监管责任和管控措施,基本达到“零火点”目标。

开展水库、沟渠和山塘等水体保洁工作。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公众参与”的水体保洁工作机制,突出重点、突出难点、标本兼治,发挥枞阳京环公司专业优势,建立稳定的保洁队伍,开展水体保洁工作,改善区域水环境,促进环境美化,实现人水和谐,打造“渠畅、水清、岸净、景美”的生态水体。

努力保护森林资源和景观资源,全面控制固体废物污染、农业面源污染、禽畜养殖业污染、粉尘污染和居民生活污染,认真开展陈年垃圾清理工作,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优化大气环境。着力建设生态环境优美、生态经济发达、生态文化繁荣、生态社会和谐的美丽白梅,努力争创国家级生态乡镇。

推进“生态人居”工程。改造危旧房,改造林相,美化景观,改造设施,完善通村道路、供水、排水、供电、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保障村民生活方便。

推进“生态环境”工程。整治生活垃圾,整治生活污水,整治畜禽污染,整治广告、路牌,整治违章搭建。

推进“生态经济”工程。发展生态农业,推进一村一品,发展特色自然村;发展生态旅游业,利用农村田园风光、山水情趣和乡村文化,发展生态旅游;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不断壮大乡域经济实力。

推进“生态文化”工程。培育特色文化村,充分发掘和保护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筑、古树名木等,培育特色文化村;转变生活方式,开展生态文明创建活动,引导农民追求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二)服务好“三农”,保持农业稳乡态势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优先考虑“三农”干部配备、优先满足“三农”发展要素配置、优先保障“三农”资金投入、优先安排农村公共服务。

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总要求,毫不放松粮食生产,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落实落地,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加大非洲猪瘟等动物疫情监测防控力度,严格落实防控举措。修订村规民约,增强乡村治理能力;加强宣传教育,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工作,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加强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农村工作队伍建设,发挥好农民主体作用,提高广大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为所有拥有耕地承包权的种地农民发放农业支持保护补贴,为稻谷实际生产者发放稻谷补贴,增强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灵活性和弹性,更加有效地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保障农民种粮收益基本稳定。

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指导帮扶村结合产业基础、资源优势、种养传统、市场行情,打好绿色生态牌、特色种养牌、乡村旅游牌等,着力打造一批有实力、有潜力、有特色的专业村,着力发展特色产业、优势产业、适应性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三)发展好旅游,开创旅游兴乡局面

以白云岩3A景区成功创建为契机,建好“一景”、“五园”,打响“一漂”,发展全域旅游。建好“一景”就是建好白云岩景区,按照“规划引领、生态优先、分步实施、稳妥推进”的原则,改善基础设施,完善配套设施,建好白云岩景区;建好“五园”就是以乡政府东侧银杏林为依托建好银杏园,以枞阳县枞岩园盆景有限责任公司为依托建好盆景园,以岩前村黄桃基地为依托建好黄桃园,以枞阳县蔚蓝生态家庭农场为依托建好菊花园,以柳峰村大樱桃基地为依托建好樱桃园。打响“一漂”就是打响白云岩狂狮河漂流项目,招揽八方游客。念好旅游经,绘好旅游图,唱响旅游曲,铺就致富路。

(四)着力脱贫攻坚,带领群众奔小康

坚持抓主业、担主责、唱主角,抓重点、解难点、找支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精准发力,确保扶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

咬定既定脱贫目标,落实已有政策部署,杜绝数字脱贫、虚假脱贫,推动落实脱贫攻坚政治责任,不折不扣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实现482个贫困人口脱贫目标。

1.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和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作为脱贫攻坚工作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实。

2.着力抓好中央巡视反馈问题和省、市、县扶贫督查反馈问题立行立改。聚焦中央脱贫攻坚巡视反馈问题和各级扶贫督查反馈问题,制定整改方案,列出问题清单、任务清单和责任清单,逐项整改、逐条落实。

3.打好脱贫攻坚“四大战役”。开展脱贫攻坚“春季攻势”、“夏季攻势”、“秋季攻势”和“冬季攻势”,切实做到目标任务早明确、重点措施早谋划、资金项目早安排、宣传发动早推进;扎实开展脱贫攻坚“五大行动”,加强扶贫项目工程建设,强化脱贫攻坚工作举措;坚决攻克“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突出问题,确保贫困人口义务教育有保障、基本医疗有保障、住房安全有保障、饮水安全有保障。

4.抓好产业扶贫工程。谋划实施2019年到村到户特色产业扶贫项目,2019年,实施到户特色产业扶贫项目,支持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4个,支持非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4个,创建贫困村“一村一品”项目3个,在柳峰村实施资产收益扶贫项目1个,种植白茶150亩。推进村级光伏扶贫电站数据接入。

实施“四带一自”产业扶贫工程,打造产业扶贫“升级版”。发展特色种养业贫困村4个,自种自养贫困户650户,达标贫困户180户,一村一品专业示范村3个,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培训贫困人口650人。

5.推进就业扶贫工程。围绕发展全域旅游、建设美丽乡村、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公共服务等,因村谋策,因户施策,在村全面开发非营利性公共管理和社会公益服务岗位,以实现公共利益和帮助就业困难的贫困人口实现就地就业。

6.实施金融扶贫工程。大力推广“一自三合”扶贫小额信贷模式,引导和支持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

7.抓好教育扶贫工作。全面开展“雨露计划”职业教育补助对象补助工作。

8.推进健康扶贫工程。做实做细基层卫生健康服务工作,规范家庭医生签约履约,加强健康促进、健康教育重点疾病防控。

9.扶贫项目。实施农村道路工程扶贫项目37个,硬化村组道路6286米,270户885个贫困人口受益;实施资产收益扶贫民生工程项目—柳峰村生态茶叶种植,增加柳峰村集体收入,带动31户贫困户增收;实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项目4个,改善灌溉面积227亩,39户贫困户125个贫困人口受益;实施贫困户自主经营产业发展项目1个,650户贫困户自主经营产业发展;实施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4个,带动62户贫困户226个贫困人口增收;创建“一村一品”3个,发展特色产业,带动122户贫困户增收。

(五)着力环境整治,改善村容村貌

强化农村环卫一体化PPP项目的监管和考核,促进项目常态化、规范化运行,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全面实施“五清一改”清洁行动。清理村内塘沟,清理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清理乱搭乱建、乱堆乱放,清理废旧广告牌,清理无功能建筑,改变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不良习惯,整治提升村容村貌,确保村庄常年保持干净、整洁、有序。

实施环境保护“五个一”专项行动。围绕“硬化、亮化、绿化、净化、美化”标准,积极推进厕所垃圾污水专项整治“三大革命”,开展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治理行动,开展生活污水治理,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把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作为乡党委政府的责任红线。实现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全面推进农村垃圾治理,建立“职责明确、全域覆盖、运营规范、监督高效”的城乡环卫一体化长效运行管理机制,完善“统一收集、统一运输、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的规范管理运行体系,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打造卫生整洁、环境优美的生态文明村庄。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创建工作,建设通村组硬化路,推进村庄绿化,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开展“美丽庭院”创建活动。以“创建美丽庭院,建设美丽白梅”为主题,以提升美丽乡村品质和农民素质为目标,以创建“干净、整洁、有序”总要求为抓手,以完善长效管理机制为重点,充分调动广大农户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全乡自然村庄深入开展“美丽庭院”创建活动,全乡创建美丽庭院102个。

(六)着力民生投入,改善人民生活

2019年,白梅乡积极实施农村公路扩面延伸工程15.297公里,实施农村危房改造25户,推动解决具备通自来水条件的贫困户钦水安全问题;实施健康脱贫兜底“351”和“180”工程,推动解决因病返贫问题;实施困难人员救助工程,开展低保复审复核工作,保障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和社会孤儿基本生活权益,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工作,24名精神残疾人提供服药补贴,对69名贫困精神残疾人提供药费补助,对3名贫困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对“一户多残”贫困家庭实施生活救助,实施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康宁救助。开展困难群体法律援助工作,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加强农村电商品牌建设,全面推进农村厕所、垃圾、污水专项整治,开展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养老保险和大病保险工作,加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等。

(七)着力乡村治理,促进社会和谐

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立组织,加强宣传,摸排线索,重点是攻案件,提升群众满意度。坚决查处发生在农民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加强乡村交通、消防、公共卫生、食品药品安全、地质灾害等安全隐患排查和专项治理,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认真落实中央及省市县关于信访工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强化领导,落实责任。认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对重点人员分别成立包保稳控专班 ,确保人稳当地。认真落实领导干部接待群众来信来访工作,能解决的及时解决到位,不能解决的把政策讲到位,把思想工作做到位,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当时、当地、当初,确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典期间社会稳定。

(八)着力美丽乡村建设,促进乡村振兴

续建岩前特色自然村,建设孙畈行政村孙畈中心村。按照布局美、环境美、生活美、身心美的目标要求,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

续建岩前特色自然村。按乡村旅游“农家乐”标准装配3个农家乐,保障游客饮食需求;装修2处民宿,满足游客住宿需要;在白云岩景区人工凿生态上山步道1372米,建森林防火通道2230米,保障游客安全;硬化“黄桃园”、“枞岩园”道路661米,建设“采摘园”步道136米,绿化村庄道路、水体沿岸等,整治垃圾、疏浚河沟等,展现道路畅、村庄绿、水体清、环境美的壮丽图景。

建设孙畈中心村。2019年,完成孙畈中心村31户房前屋后整治工作,配置垃圾箱30个,完成自来水安装31户、卫生改造18户,完成2处塘口清淤整治,新建2处亲水平台及自然驳岸。

(九)做好其他各项工作

扎实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全县改革工作目标任务。开展白梅乡渡江送变电220千伏特高压工作,建设渡江送变电塔基20个。关闭手工屠宰场(点),启用生猪定点屠宰厂,加强生猪屠宰管理。认真做好台风“利奇马”防御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开展《枞阳年鉴2019》编纂工作。加强宣传、生育服务登记和服务管理,做好计生服务工作。做好抗旱工作,使用3千瓦发电机从青口畈水库抽水,增加大口井洇流;对缺水村组,安排车辆拉水送水;打抗旱努力保证群众基本生活用水较好完成年度征兵任务等工作。

二、2020年工作安排

围绕年度工作目标,将着力抓好以下工作:

(一)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加大金融支持服务实体经济力度,加大金融对民营经济、小微企业和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投入力度。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优化招商引资环境,促进在谈项目签约、签约项目开工、开工项目投产,努力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二)打赢脱贫攻坚。坚持问题导向、精准导向、成效导向,对标对表、落细落准。强力推进产业扶贫,壮大村集体经济。打造一批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特色产业基地。持续加大扶贫投入,改善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确保2020年全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三)推进绿色发展。开展畜禽养殖、河道治理、生活污水、散乱污企业、秸秆禁烧等重点污染防治工作,确保成效显著;加强河道绿化,保持水清河畅;落实环保责任制,进一步规范政府、企事业单位的环境管理、治理工作。

(四)增进民生福祉。继续加强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落实好五保、低保、优抚、临时生活困难、残联及社会养老体系建设等救济、救助相关政策措施,扎实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等工作。

(五)建设和谐白梅。一是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检查和隐患整改,确保不发生较大以上安全事故。二是继续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建立健全遏制黑恶势力滋生蔓延的长效机制,取得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压倒性胜利。三是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关注初信和初访,关注重点人和重点事,做到大事不出乡、小事不出村,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当初、把问题解决在当时。

(六)打造旅游升级版。以白云岩3A景区创建为契机,改善景区基础设施,提升景区配套设施、丰富景区景观资源,精建黄桃园、盆景园、银杏园、菊花园和樱桃园,发展农家乐和民宿。以山水生态为依托、民俗风情为底蕴、质朴民风为特色,打造集文化、休闲、养生、娱乐为一体的旅游胜地。

(七)建设美丽乡村。建设一个县级美丽乡村,实施“五化”、“五清”和“五建”工程,达到“五美”效果。“五化”即:硬化道路、亮化路灯、净化沟渠、绿化村庄、美化环境;“五清”即:清理村内塘沟,清理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清理乱搭乱建、乱堆乱放,清理废旧广告牌,清理无功能建筑;“五建”即:建卫生厕所、建亲水平台、建休闲广场、建公共绿地、建人工湿地;五美”即:道路美、涧渠美、庭院美、村庄美、人文美。

(八)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一是强化服务意识。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克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更好地服务群众、服务基层。二是转变工作作风。推行“一线工作法”,俯下身子、净下心思,深入村组、深入群众,做到察民情在基层、听民怨在基层、访民苦在基层、解民忧在基层。三是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健全机关管理制度,用制度管人、管事,切实解决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执行不力、效率低下等问题,提高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切实为群众做实事、办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