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县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解读解读
一、三次产业全面恢复,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168.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0.1亿元,增长1.2%;第二产业增加值41.3亿元,增长7.7%;第三产业增加值96.8亿元,增长1.7%。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7.9:24.4:57.7调整为17.9:24.6:57.5。
二、粮食生产基本稳定,畜牧业较快恢复。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11.91万亩,与上年基本持平;粮食产量42.07万吨,实现十七连丰。蔬菜播种面积、产量分别增长6.7%和4.3%。四季度末,生猪存栏8.7万头,增长4.9%,其中能繁母猪增长26.5%;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1.9万吨,降幅较上半年有所收窄,禽蛋产量1.6万吨,同比增长6.8%
三、工业生产较快增长,企业效益继续改善。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2.6%,比上半年快11.9个百分点,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8.1个百分点,位居全市第1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分经济类型看,大中型企业总产值增长6.5%,国有控股企业增长1.2%,股份制企业增长12.5%;从工业门类看,采矿业总产值下降8.7%,制造业增长13.0%;从企业投入来看,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31.8%。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6.1亿元,同比下降3.1%,比上半年收窄0.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面自6月份以来连续7个月缩小,12月末降至15户。
四、服务业持续复苏,现代服务业增势良好。全年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其中,现代服务业中金融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7%。1-11月,规上和省重点其他营利性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9.0%。
五、固定资产投资回升,技改投资表现亮眼,社会领域投资增长较快。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2.5%,比上半年加快3.5个百分点,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9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81.4%,第二产业投资增长0.9%,其中工业投资增长0.9%,技改投资增长16.9%,第三产业投资增长7.1%。社会领域投资继续加强,其中教育投资增长183.8%,卫生和社会工作投资增长178.1%。民间投资增长6.2%,不断稳步增长。
六、房地产开发投资稳步回升,建筑业快速增长。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28.8亿元,同比增长8.9%,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7.5个百分点,位居全市第2位。全年建筑业总产值21.9亿元,同比增长24.9%,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4.0个百分点,位居全市第1位。
七、市场销售持续转好,电商成为消费新宠。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9.5亿元,同比增长2.9%,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0.1个百分点。按经营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增长3.0%,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长2.8%。1-12月份,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11.6亿元,同比增长2.8%,增幅较1-11月提升2.2个百分点,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其中,粮油食品类增长35.2%,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7%,中西药品类增长82%,化妆品类增长2.7%。今年全年商业限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销售达1.52亿,占限上单位商品销售的14.3%,同比增幅达81.4%,拉动限上单位商品销售6.9个百分点。
八、财政收入实现增长,金融存贷款增加较多。全年财政收入18.1亿元,同比增长9.5%。财政支出46.7亿元,同比增长21.4%,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卫生健康、农林水等支出分别增长4.0%、36.3%和95.0%。12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457.2亿元,同比增长10.2%;余额比年初增加42.3亿元,同比多增27.3亿元。人民币贷款余额193.4亿元,增长17.1%;余额比年初增加28.2亿元,同比多增7.7亿元。
九、产业转型成效显著,新动能增长强劲。规模以上工业中,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40.1%,比规模以上工业产值高27.5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2.4%,比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高9.4个百分点。市场销售中,限额以上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销售增长81.4%。固定资产投资中,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6.9%,快于全部投资14.4个百分点。
十、居民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全年全县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9433元,同比增长7.9%,比全省和全市高出1.5个百分点。分城乡来看,全县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043元,首次突破3万元大关,同比增长5.4%,高出全省0.3个百分点,高出全市0.5个百分点;全县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28元,同比增长8.4%,高出全省0.6个百分点,高出全市0.1个百分点。
十一、发展基础持续加强。全年货物运输量1778万吨,比上年增长4.5%。年末全县民用汽车拥有量4.09万辆,比上年增长8.2%。年末全县高速公路达34.1公里,境内公路里程3628公里,全年电信业务总量2.4亿元,比上年增长5.3%;邮政业务总量1.5亿元。年末全县固定电话用户总数3.1万户,移动电话用户44.0万户。年末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12.8万户,增加1.6万户。
十二、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年末全县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4.6万人,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为38.5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1.8万人,全年为172名失业人员发放了不同期限的失业保险金。年末全县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3.3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66.1万人。
十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年末全县有普通中学37所(含3所民办中学),在校学生2.9万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学校3所,在校生0.3万人;小学151所(含70个教学点),在校生2.5万人;幼儿园58所,在园儿童1.3万人。年末全县共有医疗机构(含诊所、卫生室)264个,卫生技术人员2803人。全年共举办百人以上体育健身活动18次,参加体育健身活动总人数30.8万人次。全年建立各类社区服务设施1760个,社区服务中心214个,社区从业人员1624人,全年各类社会福利收养单位22个,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1248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