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全镇所属美丽乡村建设后期长效管护工作,巩固美丽乡村建设成果,确保管护常态化,发挥引领示范效应,结合实际,特制定《金社镇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长效管护办法》。
一、目标和原则
围绕“生态宜居、文明和谐”的要求,以促进美丽乡村中心村长效保洁、设施持续利用、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和乡风文明日益和谐为工作重心,通过建立常态化管护工作机制,把镇域美丽乡村中心村打造成为道德高尚心灵美、文化丰富生活美、社会和谐乡风美的“三美乡村”的目标。
二、长效管护主体
坚持“谁受益、谁管护”,美丽乡村建成验收后所形成公共产品的有形资产,移交所在行政村,由村“两委”负责进行管理和维护,保证项目正常运行,长期发挥效益。
三、长效管护内容
1、卫生保洁。
(1)加强对村民的宣传教育,中心村组农户房前屋后和庭院、室内是常住在家的农户管理区域,实行“三包”,做到垃圾入筒,畜禽粪便实行无害化处理,不随意堆放杂物,院落墙面整洁,无乱涂乱画。洗衣水、洗菜水、洗澡水、猪栏污水收集进污水管网,严禁直排。要引导农民积极主动参与村庄内公共区域的环境卫生管理。
(2)做好垃圾分类工作,合理配置垃圾桶和清扫工具。垃圾桶设置合理(一般按15—30户集中设置一个、服务半径不超过70米)。垃圾桶完好,无垃圾外溢、乱扔情况,垃圾日产日清。对现有垃圾清运设备管护到位。
(3)明确保洁人员的工作范围和责任。中心村聘请的保洁人员,要明确责任区,要挂监督告之牌、牌上写明保洁人员姓名、保洁区域、联系号码、保洁清扫时间等。
(4)明确清运人员服务区域工作职责。中心村内垃圾要做到日产日清,不允许出现乱倒垃圾,泼撒垃圾的现象发生,不能有留垃圾死角。
2、公厕管理。
明确公厕管护人员工作内容和管护责任,管理责任上墙,并附保洁人员照片和联系方式。公厕要全天候开放,夜间要有照明。公厕内外墙面整洁,冲水箱使用正常,手纸入篓,无乱丢废弃物现象。水管、水箱、水龙头损坏、厕所隔板等有损坏,要及时维修和更换。
3、室外活动场地及配套设施。
(1)加强文化广场活动场所的管护,导示牌、宣传栏、文化厨窗等破损的要及时维修,确保干净、整洁。
(2)健身广场的器材要定期检查和管护,发现破损不能使用的,本着健身安全考虑,要及时拆除报备,及时申请添置。
4、村庄亮化。
明确专人负责路灯管护工作,要公示路灯管护人员姓名、联系号码,方便群众联系维修路灯。路灯管护人员要经常开展检查,发现路灯破损及时更换维修。
5、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
明确管护人员,公开管护职责。污水处理系统要做到每月定期检查,主支管网、检查井、农户小三格化粪池、大三格+人工湿地要逐个逐项进行检查,保证污水处理正常运行、管道通畅,标识牌完整。
(1)发现有管道堵塞现象,要利用水力清通、机械清理等方式,将上游管道的堵塞物排入下游检查井,然后用人工清理出管道;
(2)针对检查井盖损坏和丢失现象,要及时维修或更换。
(3)定期清淘小三格沼液。中心村中及个别农户由于受地形和坚硬石质地质等因素影响,小三格沼液不能接入主管网,对这些极少数农户要指导定期清淘,对无劳动能力的农户,要确定中心村保洁人员或“三保四户”公益岗位工作人员主动上门帮助清淘,清淘出的沼液指定送到种植基地或苗木果园施用。
(4)定期清淘大三格污泥及杂质。大三格原则要求一年清淘一次。大三格清淘的人员要有专业素养,要注意清淘流程:先将三个格子的顶盖全部打开,然后逐一抽干沼液,再试验CO2浓度,再考虑人工清陶沉淀池污泥及杂质(沉淀池内污泥保留一些作为发酵菌保留),清理出的污泥是最好的有机肥,最好施用在苗木、果树基部。
(5)定期维护人工湿地。每年彻底维护一次人工湿地,一般选择在水量较小的暑假期间。清理时要更换湿地中层的活性碳、清理湿地表层杂质和附作物,对表层植被坏死或密度大的进行补植和清梳。
6、道路养护。
健全道路养护制度,确保村内道路路面平整,无坑洼破损和积水,桥涵、盖板等道路设施完好,路碑、标志保持完好,排水畅通。村组路上严禁乱堆乱放物品,阻碍畅通。
7、村庄绿化。
中心村内公共绿化由专人(有绿化与修剪经验的人员承担)负责养护管理。要定期浇水、施肥、除草、松地,绿化带、古树名木有爱护花草树木的标识;要定期修剪整枝,对坏死绿化及时补栽,保持绿化整齐美观。
8、水塘沟渠清洁。
中心村内要建立当家塘“塘长制”的制度落实,要定期对水塘沟渠河道疏浚清理,水塘沟渠河道无垃圾或其它杂物,保持河、塘、沟、渠水干净,水系通畅,水质清澈无臭味。
9、杆线整治后期监管。
中心村内要落实“线管员”,对村中杆线布设进行监管,确保线路布设规范,新增布线要整齐美观,杜绝施拉乱接乱挂。
10、公共服务中心规范整洁。
为民服务大厅要干净整洁有序,为民办事要有礼有节、规范运行,既方便群众办事,又能让本村群众感受到良好的工作风尚,让村内群众有归属感和自豪感。
11、 经常性开展文娱活动。
充分利用现有的图书室、文化室、祠堂等活动场所,组织开展生动活泼、健康有益的文化娱乐活动;根据不同季节、农事忙闲合理组织农民开展有针对性的农业科技讲座、培训,传授致富经验,传播致富信息;组织当地的民间艺人、文艺骨干发挥自己的艺术才华,通过讲故事、文艺演出等形式宣传村规民约、法制等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
12、加强村庄治安管理。
通过“十户联防”、设立调解中心户、组建村级治安巡逻队等措施,全力维护村内稳定,创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和谐不生乱”,增强农民群众的安全感。
四、加强长效管护组织保障、经费保障
1、明确工作责任。
建立“镇干部包村,村组干部包片到户,农户门前三包”的美丽乡村长效管护工作责任制,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明确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为美丽乡村长效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协调做好当地美丽乡村长效管护工作,真正做到常抓不懈,常态管理。
2、健全各项管护制度。
要积极探索建立健全美丽乡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制度,探索设立保洁员、电、水、林、路、图书管理员(能人可数职兼任),确保中心村庄卫生常年保洁,公共设施常年有人管护。
3、配好管护队伍。
根据中心村人口数和财力保障等因素,配好村级保洁与管护人员。一般按300人配备1名。村级保洁管护人员由村“两委”采取公开选聘方式,实行竞争性上岗,优先考虑思想素质好、责任心强、身体健康的农村低保对象和贫困户,村“两委”成员不得兼任村级保洁管护员工作。村级保洁与管护人员实行动态管理,聘用合同期一般为一年,对工作责任心差、不能胜任工作的要及时调整,重新招聘,确保管护取得实效。
4、加大有效经费投入。
坚持将美丽乡村长效管理工作经费纳入镇财政年度预算,并积极争取县级相关部门长效管护经费用于后续管理的管护人员工资、设施维护、垃圾清运等费用支出(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县级财政每年安排5万元管护经费,市县自主建设的中心村,县级财政每年安排2万元管护经费。县美丽乡村中心村每年组织对省、市中心村考核,最终是否足额获得给付管护经费,取决于考核结果,也即各中心村管护工作的实际成效)。要加大农村集体投入力度,通过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增加集体经济对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的投入。要引导群众自觉投入,发挥好“一事一议”作用,发动群众投劳,真正做到“自己的事自己议、自己办、自己管、自己干”。 要明确薪酬,根据保洁与管护责任区大小、工作量大小等,中心村保洁与管护人员的月工资可在700元至1000元不等,具体由各中心村自定并报乡镇美丽办备案。
5、广泛宣传动员。
各中心村要通过黑板报、墙报、广播、标语、宣传单、一封信等形式,以及青年志愿者、妇女主力军、小手拉大手等主题活动,广泛开展美丽乡村长效管理的宣传教育,不断提高村民自身素质和卫生意识,珍惜美丽乡村建设成果,深刻理解并自觉遵守长效管理制度,积极参与环境卫生管理,形成良好的文明生活习惯。镇妇联、团委、教育及宣传等部门积极配合,加大在农村家庭、中小学及社会对村庄环境管理的宣传教育,努力营造良好的宣传教育氛围,逐步形成全社会关心和支持美丽乡村长效管理的良好氛围。
6、严格考核奖惩。
将美丽乡村长效管护工作列入村级考核,与镇重点工作同部署、同考核、同奖惩;同时,建立健全长效管理考核督查机制,实行定期考核和不定期暗访、督查相结合,提高巡查暗访和日常督查在考核中的比重,督促各中心村不断巩固美丽乡村建设成果,确保美丽乡村长效管护落到实处。
金社镇人民政府
2019年9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