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工作总结
2020年,县科技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统筹部署疫情防控、防汛救灾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坚持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机遇,以科技成果转化为抓手,培育创新主体,构建创新平台,激活创新要素,优化创新创业生态,全面提升科技创新治理能力,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主要科技指标
截止11月份,全县高新技术企业达18家,新增6家,完成目标任务(4家)的150%;已成功申报省级创新平台3家,完成目标任务(2家)的150%;有效发明专利共计332件,净增加量120件,完成目标任务(60件)的200%,成功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2个,柔性人才40名;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4.67件,同比增长56.7%;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0.6亿,同比增长16.4%,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3.2亿,同比增长12.5%;全县R&D占GDP比重预测达0.9%,同比增长22.4%;科技部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28家,科技贷3200万元,知识产权质押贷款2000万元。
二、重点工作
(一)加强政治建设,抓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一是旗帜鲜明讲政治。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二是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认真学习贯彻《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根据党中央和省、市、县委的决策部署,结合本单位全面从严治党形势和任务,坚持问题导向和工作重点,制定年度任务安排。三是抓严抓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以加强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为先导,夯实勤政廉政思想基础,以健全反腐倡廉制度为根本,努力构建党风廉政建设长效机制。
(二)引导企业高质量发展
1、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增计划,增加经济“科技含量”。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组织申报并认定省高新培育技术企业9家,组织申报并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9家,全县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18家(新增6家),完成市对县考核指标150%。
2、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助推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开展“四送一服”专项行动,邀请统计部门、市科技部门及科技服务第三方对研发费用的统计填报及注意事项,各级研发费用补助政策和科技创新政策等进行详细解读,通过科技项目支持、高企申报培育、创新政策支持等多种激励方式,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和动力,激励引导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新增有效发明专利共计120件,全县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4.67件,同比增长56.7%,全县R&D占GDP比重预测达0.9%。
3、畅通金融血脉,资金带动“引活水”。为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难题,促进“金融血液”流入主体经济。鼓励中小企业积极参加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积极宣传科技贷和知识产权质押政策。28家企业被科技部认定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贷3200万元,知识产权质押贷款2000万元。
(三)强化要素集成促进技术创新
1、政策集成。积极宣传科技奖励等创新创业政策,激发全社会科技创新活力,打通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通道,激活创新元素。
2、人才集成。坚持“人才第一资源”,成功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2个(安徽华驰动能王志强团队,枞阳盛控陆海峰团队),柔性人才40名。上官山茶叶等3家企业获批省科技特派员工作站。
3、资源集成。积极与北京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江南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以项目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实现技术创新。
4、资金集成。引导规上企业加大研发投入,26家企业获市研发补助180万元,组织申报省、市科技项目50个,争取项目23个,资金3264万元,县投入科技扶持资金1231万元,推进创新创业发展。
(四)开展关键技术攻关,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突出围绕万华零甲醛生态禾香板,华驰动能储能飞轮、清泰科新能源、国电能源多能源储能,官山生态减施增效等重点项目,联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组建创新联合体,优先组织申报和省、市科技重大专项,开展产业关键技术攻关。
(五)实施创新创业平台创建专项行动,完善研发创新机制
积极对万华禾香板业、宇腾真空、展鹏液压、国电能源等企业进行业务指导,引导企业采取不同模式建设检测中心、研发中心、小试中试实验室组织万华、展鹏等9家企业申报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在铝基新材料、绿色家居智造产业体系中争创省“一室一中心”,积极配合服务开发区科技孵化器基地建设。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