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县科技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科技部门的指导下,立足于部门职责,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产业发展提质年”活动为抓手,各项工作扎实开展,为推进我县创新能力新提升、发展动力新转换,产业迈向中高端,发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现将我局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安排报告如下:
一、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提高政治站位,尽快适应机构改革新格局、新要求
县科技局于2019年3月29日揭牌成立后,局党组迅速进入
角色,按照中央和省、市、县委改革部署和要求,以强烈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全面筹划部署科技局工作新格局,力争尽快实现职能转换到位。根据县级机构改革的实施意见,积极与上级部 门对接,尽快制定了“三定”规定;根据“三定”规定,尽快明确了班子成员分工;根据县政府2019年主要目标任务分解和市科技局2019年工作要点,尽快制定了《县科技局2019年工作要点》和《县科技局主要工作实施方案》;根据业务需要,积极主动与市局相关科室沟通联络,上门取经;建章立制,尽快制定了党建工作实施意见、党风廉政建设等科技局各项规章制度,从而保证了机构运转顺畅、工作有序推进。
(二)抓经济运行,加强监测分析指导
一是抓好工业经济运行调度。加强对高新产业领域跟踪监测和服务,针对企业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精准服务,重点是保生产、保运行,确保工业经济稳步回升。突出抓工业运行,提高增长面,防止市场、人员流失;抓工业增加值,在保运转的同时努力创效益;抓优质企业,千方百计保持满负荷运转。二是对经济运行求真务实,挤水打假,科学研判经济形势。结合县开展规上企业数据核实摸底工作,对43家高新产业的经济运行数据在据实的基础上修订,挤出多年累积的水份,为此,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增加值尽管呈现较大幅度下降,但能够真正把底子摸清,把问题找准,把根源查清,从而制定有针对性强的对策措施,切实扭转被动落后局面。上半年,完成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38.8亿元,上年度同期62.6亿元,同比下降38%(1-2月完成高新技术总产值10.5亿元,增幅5.5%);完成全县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为6.2亿元,上年同期10.9亿元,同比下降42%(1-2月份完成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8亿元,同比增长9.5%)。
(三)抓政策引导,激励创新创业
结合县“四送一服”双百工程工作,通过政策宣讲会等方
式,重点讲解省、市、县涉企科技创新政策,用政策红利吸引企业培育、引进人才,帮助广大科技人员充分了解掌握和运用成果转化方面的优惠政策。于5月下旬,组织了科技创新政策宣讲大会,聘请合工大教授就《县域经济与企业创新发展》课题、市专家就《创新驱动发展政策解读》课题、会计事务所就《高新技术企业相关财税知识研讨》课题进行了宣讲,近200名企业负责人和会计踊跃参加,取得良好的成效。
(四)抓企业高新培育,夯实创新发展基础
通过现场座谈、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遴选一批企业作为培育对象,建立高企培育后备库,按成熟期、成长期、初创期三种类型,对照标准进行点对点帮扶和指导。确保到期的展鹏液压、东星部件、玉堂雨具、启东科技等4家企业获得高企重新认定;组织旋利达电机、瑞峰雨具、白云生态等6家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确保3家企业获得认定。目前,全县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1家。年底,高新技术企业有望达15家、省级高新技术培育企业19家、通过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20家。
(五)抓科技项目申报,支撑跨越发展
围绕全县高新技术产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和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的重大技术需求,加大向各级争取项目和资金的力度,积极向上级科技部门做好汇报和项目跟踪、落实工作。枞阳县禽业责任公司“白荡湖咸蛋绿色生产关键技术集成与扶贫推广示范”项目获批省科技厅大别山等革命老区及皖北贫困县科技扶贫示范项目,获扶持资金80万元;枞阳县白云生态园林有限责任公司“珍稀药材白芨的快速繁育及高效套种技术的研发与示范”项目获批省科技厅大别山等革命老区和贫困县专项项目,获扶持资金30万元;指导企业凝练科技项目40余个,进入科技项目库。这些项目的实施,有力提升了我县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同时,也助力大批贫困户脱贫。
(六)抓产学研合作,激发创新活力
坚持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瞄准产业共性关键问题,研发新
品种、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强化对产业的支撑和引领作用,积极推动企业与大院大所合作。一是组织30家企业(其中:9家企业产品参展)参加长三角(铜陵)高质量发展院士论坛暨大院大所科技成果对接会;二是组织代彦军团队、吴明开团队申报省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三是邀请安农大谷勋刚、殷宗俊等教授多次到上行山茶叶、翠平生态、柳尖生态等企业实地指导并开展合作;四是搭建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创建国家星创天地1家、市级众创空间1家、建立专业合作社20家;五是配合市委组织部、县人才办到园区调研科技人才情况,帮助引进柔性人才。
(七)抓研发投入,全力推动企业成为研发投入的主体
发挥省、市、县科技政策引导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财政科技资金杠杆效应,深入园区和科技型企业,不断强化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主体意识。全县已有66家企业拥有研发中心,省级技术中心3家、省级设计中心1家、市级技术中心11家、市级设立中心5家、市级工程中心3家。宇腾真空、国电能源等30余家企业与省内外高校、进行产学研合作,开发新产品30余项。截止到5月底,拥有有效发明专利159件,其中今年发明专利授权11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为2.2件。
(八)抓科技扶贫,畅通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
对全县55个贫困村派驻了科技特派员;举办了2期科技扶贫培训班,对55个贫困村进行新型农民实用技术培训;配合市科技局在汤沟共义村举办新型农用实用技术现场培训交流会。
(九)抓扶贫专班工作,确保高质量完成
县科技局排查专班于5月23日至6月14日在横埠镇左山居委会对建档立卡贫困户43户、边缘户4户和村级档案管理规范化进行排查。排查共发现53个问题、已完成整改问题数50个、村级档案管理规范问题数2个已整改、户类问题数48个已整改。分类将建档立卡贫困户、边缘户排查表按村民小组有序装订成册,并连同村级排查表移交横埠镇扶贫工作站,并办理好移交手续。
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一是高新产业占比小。高新产业企业45家,占全县规上工业企业22%,其中:粮食加工、纺织服装、采掘等企业占60%以上,两项比例明显失调。儒道一电子产品公司、咪妮宝贝汽车用品公司、铭瑞电子科技公司、金海螺线缆公司、枞晨回转支承公司、旺达铜业公司等6家企业已停产;县农用机械修造厂、朝源机电设备公司、义富汽车部件公司、朝阳电线电缆公司、美琳建筑材料公司等5家企业几乎停产;10余家企业产值大幅下滑,
导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不仅规模小且下降幅度大。
二是科技研发投入不足。2016年全县规上企业研发费用约为1亿元;2017年,规上企业研发投入为1.76亿元,占主营收入比重不足0.5%,大大落后全省1.01%的平均指标,有80%的规上企业年度研发投入为0;2018年 R&D经费有下降趋势,2018年底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为2,大大低于全市的9.67,全省的9.83拥有量。研发投入的不足,造成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弱,高新产业增加值难以提升。
三是人才供需矛盾突出。我县无高等院校和省属及以上科研院所,缺乏教育与科研资源;吸纳人才的载体、空间和引力有限,本地企业员工科学素养较低,本科以上学历的员工比例不足5%,股权、分红等激励机制在大部分企业难以真正落实到位;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科技成果质押贷款在我县还没有深度开展;高层次创业创新型人才尤其是领军人才严重不足,实用技能型中高级技术人才及专业高级管理人才紧缺。科技型企业想在本县找到合适的应用型人才的难度大,人才培养、管理使用上还存在一些不够科学合理之处,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的现象同时存在,造成企业创新活力不足。
三、下半年工作安排
认真对标县政府工作报告及年度重点任务,针对存在的问
题与不足,积极作为,进一步细化实化工作举措,确保完成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
(一)加强政策引导,发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
一是加强政策引导与资金扶持力度,筛选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科技项目,积极申报国家、省、市科技攻关、科技重大专项等项目,争取上级部门的扶持,支持企业发挥好自主创新的主体作用。二是抓紧做好省创新型省份建设配套资金前期准备工作,主要涉及研发仪器设备补助、研发投入增长、科技金融保险补助、专利质押贷款补助、科技重大专项等,组织企业对2019年研发费用投入、研发设备发票、研发项目归集、专利质押融资服务等进行系统整理与培训。三是认真研究省、市最新出台的科技创新政策,研究落实措施。
(二)有效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
坚持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围绕新兴产业培育,传统产业提升,引导企业加强与大院大所合作,共建研发中心,构建从“样品——产品——商品”的转化全链条,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力争新增枞阳县禽业有限责任公司、安徽旋利达电机有限公司、安徽玉堂雨具有限公司、枞阳县鲍记蜂业有限责任公司等4家省产研用联合示范企业,创建安庆市枞江汽配部件制造有限公司、枞阳县翠平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2家企业为市级工程技术中心。
(三)强化高层次科技人才招引力度
加强企业职工各类职业技能培训,为“枞阳制造”积累人才资本,鼓励企业采取第三方服务模式,引进专业化团队。全年引进柔性人才不少于30名。全力支持安徽国电能源设备工程有限公司、枞阳县白云生态园林有限责任公司等2家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创新团队。
(四)推动创新平台建设取得新突破
积极落实科技创新、“三重一创”等系列支持政策,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体系。围绕我县战略新兴产业和主导产业发展,集聚技术、资金、人才等创新要素,逐步构建“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梯级孵化体系。积极支持枞川众创和枞阳科艺得返乡创业园2年内获省众创空间和科技孵化器创建认定。
(五)促进研发投入“提速扩面”
加大创新优惠政策的宣传解读和兑现落实力度,鼓励企业开展创新研发活动,着力加强研发平台建设,引导企业自建或者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建立高水平的研发机构。加大研发投入,打造“数字化车间”、“智能企业”、“黑灯工厂”,推动企业从机械化、自动化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升级,引导企业申报专利和转化科技成果。力争新增有效发明专利40件以上。
(六)加强党的建设
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要内容,着力推动党员干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精心组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扎实推进党的组织体系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肃党内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强化科技服务能力建设,突出激发创新创造活力,激励干部担当作为,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更多的科技力量,为加快建设现代化美好枞阳发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