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县科学技术局> 规划计划> 年度计划
索引号: 1134072200312560X5/202109-00003 组配分类: 年度计划
发布机构: 枞阳县科技局 主题分类:
名称: 枞阳县科技局2019年工作总结和2020年工作计划 文号:
成文日期: 2020-01-14 发布日期: 2020-01-14
有效性: 有效 咨询电话: 0562-3210968
枞阳县科技局2019年工作总结和2020年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2020-01-14 10:51 来源:枞阳县科技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文本下载

2019年,县科技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科技部门的指导下,立足于部门职责,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产业发展提质年”活动为抓手,扎实开展“三比一增”专项行动,为推进我县创新能力新提升、发展动力新转换,产业迈向中高端,发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截止9月份,实施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1个,同比增长83.3%;新增产学研合作企业13家,全县产学研合作企业达31家,增幅占比总数41%;组织申报省、市重大科技专项11项,同比增幅120%;共组织申报省、市各类科技计划项目40个,超过县区划调整以来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数的总和;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12家;成功申报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2家(启东科技、宇腾真空);成功引进代彦军、吴明开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2个,柔性人才30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启东科技、汇泰车轮等6家企业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新增2家、净增1家,全县高新技术企业12家;授权发明专利共计194件,净增加量42件,完成年度目标任务71.2%,确保完成目标任务;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2.42件,同比增长27.4%; 已成功争取省、市到位资金539万元,全年有望达到850万元,同比增幅47.8%(不含高科技人才团队),其中已超额完成争取省额资金160万元的年度目标任务。县科技局成立以来,各项工作取得一定成效,正显现科技支撑引领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一、重点工作

(一)提高政治站位,尽快适应机构改革新格局、新要求

县科技局于2019年3月29日揭牌成立后,局党组迅速进入

角色,按照中央和省、市、县委改革部署和要求,以强烈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全面筹划部署科技局工作新格局,力争尽快实现职能转换到位。根据县级机构改革的实施意见,积极与上级部

门对接,尽快制定了“三定”规定;根据“三定”规定,尽快明确了班子成员分工;根据县政府2019年主要目标任务分解和市科技局2019年工作要点,尽快制定了《县科技局2019年工作要点》和《县科技局主要工作实施方案》;根据业务需要,积极主

动与市局相关科室沟通联络,上门取经;建章立制,尽快制定了党建工作实施意见、党风廉政建设等科技局各项规章制度,从而保证了机构运转顺畅、工作有序推进。

(二)抓经济运行,加强监测分析指导

一是抓好工业经济运行调度。加强对高新产业领域跟踪监测和服务,针对企业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精准服务,重点是保生产、保运行,确保工业经济稳步回升。突出抓工业运行,提高增长面,防止市场、人员流失;抓工业增加值,在保运转的同时努力创效益;抓优质企业,千方百计保持满负荷运转。二是对经济运行求真务实,挤水打假,科学研判经济形势。结合县开展规上企业数据核实摸底工作,对45家高新产业的经济运行数据在据实的基础上修订,挤出多年累积的水份,为此,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增加值尽管呈现较大幅度下降,但能够真正把底子摸清,把问题找准,把根源查清,从而制定有针对性强的对策措施,切实扭转被动落后局面。1-9月份,完成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22.9亿元,上年度同期51.3亿元,同比下降55.3;完成全县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为2.9亿元,上年同期7.7亿元,同比下降61.3%。

(三)抓政策引导,激励创新创业

结合县“四送一服”双百工程工作,通过政策宣讲会等方式,重点讲解省、市、县涉企科技创新政策,用政策红利吸引企业培育、引进人才,帮助广大科技人员充分了解掌握和运用成果转化方面的优惠政策。于5月下旬,组织了科技创新政策宣讲大会,聘请合工大教授就《县域经济与企业创新发展》课题、市专家就《创新驱动发展政策解读》课题、会计事务所就《高新技术企业相关财税知识研讨》课题进行了宣讲,近200名企业负责人和会计踊跃参加,取得良好的成效。

(四)抓企业高新培育,夯实创新发展基础

通过现场座谈、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遴选一批企业作为培育对象,建立高企培育后备库,按成熟期、成长期、初创期三种类型,对照标准进行点对点帮扶和指导。确保到期的展鹏液压、东星部件、玉堂雨具、启东科技等4家企业获得高企重新认定;组织旋利达电机、汇泰车轮、瑞峰雨具、白云生态等4家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新增2家企业获得高企认定8家企业正在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目前,全县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2家,省级高新技术培育企业19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12家。

(五)抓科技项目申报,支撑跨越发展

抓科技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部署。组织了4家企业申报省科技重大专项、7家企业申报市科技重大专项,6家企业申报市重点研究与开发计划项目。2家企业申报大别山等革命老区及皖北贫困县科技扶贫示范项目。18家企业申报市科技扶贫项目。

枞阳县禽业责任公司“白荡湖咸蛋绿色生产关键技术集成与扶贫推广示范”项目获批省科技厅大别山等革命老区及皖北贫困县科技扶贫示范项目,获扶持资金80万元;枞阳县白云生态园林有限责任公司“珍稀药材白芨的快速繁育及高效套种技术的研发与示范”项目获批省科技厅大别山等革命老区和贫困县专项项目,获扶持资金30万元;指导企业凝练科技项目40余个,进入科技项目库。争取省、已到位扶持资539万元,全年可望达850万元(不含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这些项目的实施,有力提升了我县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同时,也助力大批贫困户脱贫。

(六)抓产学研合作,激发创新活力

坚持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瞄准产业共性关键问题,研发新

品种、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强化对产业的支撑和引领作用,积极推动企业与大院大所合作。一是组织30家企业(其中:9家企业产品参展)参加长三角(铜陵)高质量发展院士论坛暨大院大所科技成果对接会;二是组织代彦军团队、吴明开团队申报省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三是邀请安农大谷勋刚、殷宗俊等教授多次到上行山茶叶、翠平生态、柳尖生态等企业实地指导并开展合作;创新创业平台建设。配合经开区创建科技孵化器指导中富恒源、堂雨具、铜陵市国民医院,创建院士工作站组织申报级众创空间1家;五是配合市委组织部、县人才办到园区调研科技人才情况,帮助引进柔性人才,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七)抓研发投入,全力推动企业成为研发投入的主体

发挥省、市、县科技政策引导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财政科技资金杠杆效应,深入园区和科技型企业,不断强化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主体意识。全县已有66家企业拥有研发中心,省级技术中心3家、省级设计中心1家、市级技术中心11家、市级设立中心5家、市级工程中心3家。万华禾香板业、金誉金属、宇腾真空、国电能源等30余家企业与省内外高校、进行产学研合作,开发新产品30余项。截止到9月底,授权发明专利194件,净增加量42件,完成考核指标71.2%。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为2.42件。

(八)抓扶贫专班工作,确保高质量完成排查工作

县科技局排查专班于5月23日至6月14日在横埠镇左山居委会对建档立卡贫困户43户、边缘户4户和村级档案管理规范化进行排查。排查共发现53个问题、已完成整改问题数50个、村级档案管理规范问题数2个已整改、户类问题数48个已整改。分类将建档立卡贫困户、边缘户排查表按村民小组有序装订成册,并连同村级排查表移交横埠镇扶贫工作站,并办理好移交手续。

(九)抓扶贫工作落实扶贫工作“双包”责任

紧密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工作重要论述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强化责任担当。站在政治高度认识和解决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整改落实情况适时开展“回头看”,及时查缺补漏,确保不留“尾巴”,加强贫困户对象动态管理,及时检查贫困户基础信息,切实解决“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问题。同时,力抓科技扶贫工作,对全县55个贫困村派驻了科技特派员;举办了2期科技扶贫培训班,对55个贫困村进行新型农民实用技术培训;配合市科技局在汤沟共义村举办新型农用实用技术现场培训交流会。

(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切实扛起政治责任

    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省、市委关于开展主题教育的部署要求,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把握“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总要求,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扎扎实实完成“规定动作”。班子成员发挥“头雁效应”,带头抓好自学,带头交流研讨,带头调查研究、带头检视问题、带头整改落实、将主题教育与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扶贫、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结合起来,做到摸实情、办实事、求实效,推动主题教育各项工作走深走实,用科技创新成果检验主题教育成效。                                

二、2020年工作计划

(一)工作思路和目标

工作思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践行新发展理念,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机遇,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力抓创新发展,破除旧动能,培育新动能,为加快建设现代化美好枞阳发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

工作目标: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家以上;省高新培育企业8家以上;新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2家以上,柔性人才35人以上;创建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平台2家以上;新增产学研合作项目10个以上;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0个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15家以上;组织申报省、市重大科技专项8项以上;万人发明拥有量达3件以上;院士工作站、科技孵化器、众创空间平台建设力争有所突破。

(二)重点抓好10个方面工作

1、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枞阳县贯彻落实长江三角

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的工作方案》。认真研究工作方案,立足我县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科学制定落实工作方案的举措,联手长三角先进地区开展产学研合作、科技项目攻关、科技成果转化、高层次人才交流等活动,引导科研机构、仪器设备等对我县开放共享创新资源,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紧密结合,推动长三角科技成果向我县转移转化。

2、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专项行动。加强与上海技术

交易所、江苏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浙江科技大市场等对接,积极加入长三角区域技术市场联盟,建立健全重大科技成果技术熟化、产业孵化、企业对接、金融支持、成果落地的完整机制,推动长三角一批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新产品和重大装备产业化项目落户我县。

3、实施产学研协同技术转移转化专项行动。常态化开展长

三角地区大院大所对接活动,强化与科技城的对接,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合作建设产业技术研发机构,推动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向我县转移转化。

4、实施产业技术创新项目专项行动。引导创新链、资金链向企业和产业聚集、围绕铝基新材料、生物医疗、新能源、关键零部件等高新技术领域布局一批科技重大专项,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培育一批知识产权密集、技术竞争力强的科技型企业。会同科技第三方,重点深入万华生态产业园、家居智造产业园、韩国工业园、中材环保装备产业园、金誉金属、诚易金属、国电能源、宇腾真空、高端医疗设备、迪迪贝贝等企业展开调研,了解企业生产运营、要素需求等方面情况,凝聚科技项目。

5、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争取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家以上,重点指导力峰建材、瑞峰雨具、华赛包装、白云生态           等企业申报,力争全县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5家;高新培育企业8家以上,重点对万华禾香板业、中富恒源等企业培育;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15家以上。构建科技企业微成长、小升高、高壮大的梯次培育机制,按照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三种类型,建立高新技术后备企业信息库。围绕全县的实际需求,建立“一企一档”,实施“一企一策”,制定培育方案,精准帮扶。

6、强化高层次科技人才招引力度。发挥企业、高校院所作用,紧扣我县产业需求,多途径柔性引才。加强企业职工各类职业技能培训,为“枞阳制造”积累人才资本,鼓励企业采取第三方服务模式,引进专业化团队。实施各类“高、精、尖、缺”人才为代表的人才引进工程,力争引进高层次人科技人才团队2家以上,重点对万华禾香板业、启东科技、宇腾真空、玉堂雨具、东星部件加强指导。   

7、推动创新平台建设取得新突破积极落实科技创新、“三重一创”等系列支持政策,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体系。围绕我县战略新兴产业和主导产业发展,集聚技术、资金、人才等创新要素,逐步构建“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梯级孵化体系。积极配合开发区科技孵化器创建工作,指导枞阳科艺得返乡创业园申报省众创空间,组织指导万华禾香板业、枞江汽配、中富恒源、国电能源等企业创建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             

8、促进研发投入“提速扩面”加大创新优惠政策的宣传解读和兑现落实力度,鼓励企业开展创新研发活动,加大研发投入,引导企业自建或者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建立高水平的研发机构。推动企业从机械化、自动化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升级,引导企业申报专利和转化科技成果力争新增有效发明专利60件以上。

9、强化科技精准扶贫。实施乡村振兴暨科技扶贫专项,组织实施一批符合我县各贫困村资源优势的科技扶贫项目。整合县农业科技服务资源和力量、选派基层农技推广人员、企业技术骨干、种养能手、创业致富能手担当科技特派员进村入户开展服务。  

10、加强党的建设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要内容,精心组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聚集“十二字”总要求、“五句话”目标任务,“四个到位”指示精神和各项具体要求,牢牢把握主题教育的正确方向,坚持开门向外、眼睛向下、刀刃向内、敞开心扉听意见,对标对表找差距,触及灵魂找根源,以严明政治责任确保主题教育高质量推进。着力推动党员干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肃党内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强化科技服务能力建设,突出激发创新创造活力,激励干部担当作为,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更多的科技力量,为加快建设现代化美好枞阳发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