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扎实做好2020年全县科技创新工作,根据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特制定局2020年工作要点。
一、总体思路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机遇,坚持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科技成果转化为抓手,培育创新主体,构建创新平台,激活创新要素,优化创新创业生态,全面提升科技创新治理能力,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主要目标
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0.9%以上,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3.5件以上,企业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5000万元以上,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家以上;省高新培育企业8家以上;新认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5家以上;新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2个以上,柔性人才35人以上;创建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市级创新平台2家以上;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0个以上,县域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
三、重点任务
(一)突出全面从严治党。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行动指南,确保中央、省、市县委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提升科技创新组织保障能力。
(二)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强化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政治自觉,强合力、抓帮扶,千方百计补短板、抓整改,确保如期完成钱桥镇洪湾村扶贫双包的脱贫攻坚任务。
(三)推动创新要素集聚。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枞阳县贯彻落实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的工作方案》,加强与G60科创走廊对接,在“六个聚集、六个深度”融合上下功夫,借力长三角一体化,积极探索共建“科技园区”和“科创飞地”等模式,推动产业合作、科技创新、开放平台一体化,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基地。
(四)推进技术转移平台建设。为解决产业链缺失环节、关键环节上的技术需求,提升传统产业升级,推进新型产业技术的研发和服务,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谋划与上海产业技术研究院或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在我县合作共建技术转移机构,为共性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引领提供统筹、支持、服务的平台。
(五)完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通过完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推进科技合作交流、深入开展产学研用合作等措施,充分发挥政策引导功能,激发全社会科技创新活力,打通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通道,激活创新元素。
(六)推进规上工业企业科技“三清零”。推进企业R&D活动投入清零;推进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清零;推进规模以上企业发明专利申请清零。
(七)深入实施“双招双引”首位工程。确保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2个以上、创建省级以上创新创业平台2个以上,引进柔性人才35人以上。
(八)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建立高企培育库,通过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小升高”,规上企业“规进高”等措施,培育省高新技术企业8家以上、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16家以上。
(九)推动创新创业平台取得新突破。引导规上企业采取不同模式建设检测中心、研发中心、小试中试实验室,支持行业骨干企业争创省“一室一中心”,创建市级以上创新创业平台2个以上。
(十)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全面提升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能力,促进高质量专利产出。全年完成授权发明专利60件以上,专利申请量145件以上,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3.5件以上。
(十一)组织开展企业技术难题征集工作,建立项目攻关库。强化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创新,增强科技成果产业化能力,推动产学研合作项目10个以上,组织申报省、市重大科技专项8个项目以上。
(十二)强化科技创新支撑农业农村发展。组织农业重点企业与江南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对接,加强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施乡村振兴暨科技扶贫专项计划项目15个以上,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应用到田间地头,创建地方特色农产品。
(十三)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推动科技特派员与55个贫困村结对帮扶全覆盖,并开展科技特派员工作绩效考核。
(十四)常态化推进“四送一服”。倾力打造“四最”营商环境,引导创新链、资金链向企业和产业聚集。培育科技性中小企业15家以上,科技贷3000万元以上,专利权质押贷款1000万元以上。
(十五)坚持不懈抓党风廉政建设。扎实开展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活动,严格落实“两个责任”,认真履行“一岗双责”,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增强纪律约束力和制度执行力,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政治生态。
(十六)强化法治建设。发挥党组在推进法治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坚定不移讲政治,保证正确政治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