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县科学技术局> 规划计划> 年度计划
索引号: 1134072200312560X5/202008-00006 组配分类: 年度计划
发布机构: 枞阳县科技局 主题分类: 科技、教育
名称: 枞阳县科技局2020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安排 文号:
成文日期: 2020-07-17 发布日期: 2020-07-17
有效性: 有效 咨询电话: 0562-3210968
枞阳县科技局2020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安排
发布时间:2020-07-17 08:05 来源:枞阳县科技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文本下载

枞阳县科技局

2020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安排

2020上半年,县科技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统筹部署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坚持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机遇,以科技成果转化为抓手,培育创新主体,构建创新平台,激活创新要素,优化创新创业生态,全面提升科技创新治理能力,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科技工作亮点纷呈

1.科技部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22家,完成目标任务146%;

2.组织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9家,确保2020年全县高新企业总数达16家,完成市对县考核指标;

3.组织申报高层次人才团队2个,确保完成市对县考核指标;

4.申报创新创业平台4个,确保2个省级创新创业平台申报成功,完成市对县考核指标;

5.新增产学研合作项目7个,完成目标任务70%;组织申报省、市各类科技重大专项5个,完成目标任务62.5%;

6.长三角科技创新联合攻关项目有新突破。安徽国电能源设备工程有限公司“基于nb-lot的智能多能源蓄热节能装置的研发与产业化”,获长三角科技创新联合攻关专项,省扶持资金80万

7.完成高新产业产值14.2亿,累计同比增幅-6.93 %(同比收窄24个百分点,3-5月份平均同比增长10.11%);

8.全县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3.14件,同比增长

42.7%。

(二)创新主体发展活力倍增

1、创新团队。担当抓落实,汇聚新动能,深化实施“双招双引”首位工程。引进柔性人才22名,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2个。一是引进北京大学王志强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从事大电量高功率磁悬浮储能飞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攻关;二是引进清华大学陆海峰高层次人才团队,从事新能源汽车用高效电机与电控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攻关。

2、高新培育。建立高企培育库,通过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小升高”,规上企业“规进高”等措施。第一批组织安徽国电能源等9家企业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确保2020年全县高新技术企业数达16家以上。

3、科技性中小企业 。科技性中小企业是自主创新主体中最活跃的部分,是产品研发和成果转化的主要阵地,是夯实科技创新的微观基础。县科技局积极开展科技性中小企业评价工作,组织科技第三方对企业进行技术指导,安徽力峰建材等22家企业,科技部认定为科技性中小企业。

4、创新项目。强化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创新,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能力。组织安徽玉堂雨具等组织4家企业申报科技部“科技助力经济2020”重点科技专项项目,其中,安徽玉堂雨具“高性能透气阻燃防水革面料”获省项目资金扶持;组织安徽国电能源等3家企业申报长三角科技创新联合攻关专项,其中安徽国电能源“基于nb-lot的智能多能源蓄热节能装置的研发与产业化”,获省项目资金扶持;组织宇腾真空等8家企业申报省重大科技专项。其中宇腾真空、展鹏液压、诚易金属、启东科技、星元环保等5家企业获省重大科技专项备案。

5、知识产权工作。积极实施知识产权工作,目前共授权发明专利223件,全县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为3.14件,同比增长42.7%。

(三)创新成果转移转化提速

1、产学研协同创新。县科技局积极“走出去、引进来、动起来”赴江南大学、上海同济大学、安徽工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等开展新材料、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现代农业开展交流对接,坚持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研发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强化对产业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安徽新胜科技与安徽工业大学“井下远程控制作业机器人”,枞阳鲍记蜂业与江南大学“蜂蜜制品研发与产业化”等7个产学研用合作项目,签订协议,开展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

2、创新创业平台建设蓄势待发。分别对万华禾香板业、宇腾真空、新胜科技、国电能源等企业进行业务指导,引导企业采取不同模式建设检测中心、研发中心、小试中试实验室,支持行业骨干企业争创省“一室一中心”;组织官山生态等4家企业申报省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积极配合服务开发区科技孵化器基地建设;配合县人社局,组织指导企业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四)深化全面从严治党

一是认真学习贯彻《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举旗定向,步压实责任,夯实根基,落实制度,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维护”上走在前、作表率,从细化制度体系、强化政治监督,深化正风肃纪,理论武装引向深入,强化职责担当等方面推进党建工作的高质量;二是坚持不懈抓党风廉政建设。扎实开展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活动,严格落实“两个责任”,认真履行“一岗双责”,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增强纪律约束力和制度执行力,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政治生态。

二、存在问题

(一)创新优惠政策不强

从企业可享受政策数量上看,2016年《枞阳县推进自主创新工作奖励办法》企业可享受政策21条,2018年修订办法后调整到9条〔鼓励企业向省、市申请,减轻县财政负担〕,数量减少;从体系看,政策内容仍有待完善,如:技术转移体系政策、科技金融体系政策、平台建设体系、创新引领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仍是空缺;从专项资金预算上看,由2016年的600万元缩减到2018年的400万元。

(二)企业研发能力偏弱

全县规上工业企业拥有自主研发机构的比例偏小,引入科技成果个数不多,研发能力不足,创新活力不强。企业管理者缺乏创新意识和能力,加之害怕承担资金压力和经营风险,企业在研发方面投入较少,全县规上企业有研发投入的不足50家,引入科技成果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产学研合作有待深化

全县有30余家企业开展了产学研合作,但形成合作成果的企业不多,多数仍处在初期阶段。产学研合作的市场对接、利益分配、风险投资运行机制仍不健全,在资金投入引导、工作统筹推进、创新激励方面需要加强。

(四)技工作经费缺口巨大

新组建科技局主要职能发生了质的变化,内涵和外延都有很大延伸和拓展,市对县考核指标分值占比也有很大的提升。但2020年度工作经费预算仅为27万元,无法保证科技局正常运行,工作开展经费为零(开门就负债)。

         三、下半年工作计划

下半年,县科技局将进一步贯彻市、县委有关部署,坚持创新“第一理念”,创新驱动“第一动力”,人才“第一资源”。更加注重借势借力,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中闯出新路,全力支持创新创业,加快推进创新共建,强化科技企业培育,抓实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聚焦新旧动能转接,服务引领经济社会发展。

(一)推动创新要素集聚。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枞阳县贯彻落实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的工作方案》。立足打造“两地两区”战略定位,在“六个聚焦,六个深度”融合上下功夫,借势借力,推动产业合作,科技创新开放平台一体化,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基地。

(二)完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修订《枞阳县推进自主创

新工作奖励办法》,通过完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推进科技合作交流、深入开展产学研用合作等措施,充分发挥政策引导功能,激发全社会科技创新活力,打通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通道,激活创新元素。

(三)提升引进院校服务地方能力。靶向产业需求,借力武汉理工大学、吉林大学、江南大学等院校在铜成立的技术转移中心,进行企业技术难题征集,推进产学研用合作,全年新增产学研用合作项目10个以上。

(四)抓实科技企业培育。实施科技性企业培育工作,打造县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小升高”、“企升高”,助推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完成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年度倍增计划目标任务。

(五)促进企业科技成果转化通过“大走访、大调查、大服务”等活动深入企业宣传科技政策,用“店小二”式服务解决企业技术难题信息不对称问题,推动企业核心技术创新促进高校院所更多科研成果在枞转化产业化。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快高价值专利培育,突出知识产权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完成市对县60个授权发明专利考核指标。

(六)强化科技惠及民生。一是强化科技创新支撑农业农村发展。组织农业重点企业与江南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对接,加强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施乡村振兴暨科技扶贫专项计划项目15个以上,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应用到田间地头,创建地方特色农产品。二是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推动科技特派员与55个贫困村结对帮扶全覆盖,并开展科技特派员工作绩效考核。

(七)抓党建防风险促发展。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任务,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使党建成为支撑科技创新的支柱。“讲大局、比担当;讲奉献,比作为;讲发展,比业绩;讲风险,比合格”,将抓党建政治优势转化为统筹部署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优势,落实到开展“三比一增”专项行动中去;落实到服务企业,提升企业满意度工作中去;落实到科技扶贫、乡村振兴工作中去,把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贯彻党建过程,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枞阳县科学技术局

                             2020年7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