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县财政局2021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
下半年工作安排
今年来,县财政局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贯彻“六稳”要求,坚持“三保”底线,落实“六保”任务,全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抢抓机遇,主动作为,积极履行财政职能,努力提升财政工作科学化、精细化水平,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一、2021年上半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全力以赴抓好增收节支。一是狠抓收入和支出管理。认真落实收入目标管理责任制,及时分解落实收入任务,牵头做好收入征管协调调度,努力克服减税降费、新冠肺炎疫情和洪涝灾害影响。1-6月预计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6.59亿元,占预算的59%,超序时进度9个百分点,同比增长25.1%,其中非税收入完成1.9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数29%,同比增长71.3%;预计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23.6亿元,同比增长1.01%。二是内挖外争增财力。全力做好对上争取工作,吃透政策,精准对接,1-5月到位上级资金196937万元,占市级下达任务数(258566万元)的76.17%,占县级下达任务数(260000万元)的75.75%。强化各类政府性资金保障增值管理,营造税收共治格局,严防“跑冒滴漏”。三是强化预算执行过紧日子。树牢过“紧日子”的思想,严格财政支出管理,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在全力保障疫情防控和“三保”等重点支出需要的基础上,“三公经费”支出只减不增,1-5月,“三公经费”累计支出361.6万元,较上年同期418.9万元下降57.3万元,降幅为13.7%,会议费较上年同期下降6.7%。加强财政投资项目预算评审,共完成评审项目123个,报审金额5.78亿元,审定额5.42亿元,审减率6.29%。
(二)多措并举促进产业发展。一是及时兑现各类涉企资金。2021年安排财政专项资金5735万元,大力支持企业技术创新、节能减排和污染防治等调结构促转型;兑现企业奖励扶持资金、贴息和补助资金4581万元。二是金融服务实体力度加大。持续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引导商业银行加大对中小微企业资金投放,1-5月“税融通”累计投放贷款60笔7639万元,占年度目标任务(2亿元)的38.2%,全市县区排名第二,基本做到应贷尽贷;“政银担”累计投放贷款44笔10451万元,占年度目标任务(2亿元)的52.26%,全市县区排名第一;续贷过桥25户,周转金额8181万元,周转率5.03次,超序时0.03次,全市县区排名第二;对“税融通”和“政银担”等政策性融资担保贷款1.5%的担保费率继续按照0.5%收取,累计减收担保费181万元,降低了民营企业融资成本。三是全面落实积极的财税政策。1-5月全县减税降费1.76亿元。严格执行“涉企收费进清单,清单之外无收费”制度,从源头上规范收费行为,为实体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积极推进实施阶段县城区水环境综合治理等5个PPP项目,总投资44.63亿元,不断完善绩效管理,重新修订了《枞阳县农村环卫一体化PPP项目质量绩效考核办法》,1-5月拨付项目资金2815.46万元。
(三)继续加大民生投入。一是高质量实施民生工程。2021年我县实施31项民生工程,全年计划投入资金17.99亿元,其中县级财政配套2.61亿元。在全市民生工程目标考核中位居第一档第二位,获得了市民生工程绩效奖补。二是民生支出占比85%以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腾出更多财力向利民惠民事业倾斜,社保体系初步实现由制度全覆盖到人群全覆盖,2021年1-5月财政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85%。实施32项政府购买服务项目,资金总额4888.35万元。三是重点支出保障有力。在保障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基础设施、环境保护、公共安全等社会事业投入的基础上,全面落实长江禁捕退捕政策,及时安排禁捕退捕专项资金8419.14万元。
(四)统筹城乡发展持续发力。一是加强扶贫小额信贷管理。设立扶贫小额信贷风险补偿金,2021年按1:8的融资放大倍数累计注入风险补偿金4118.86万元。银行免收贫困户贷款利息,县财政按基准利率贴息,降低了贫困户融资成本。二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美丽乡村建设2021年安排财政资金4899万元。农村公益事业财政奖补项目2021年分别投入1517万元。安排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衔接推进乡村振兴专项资金21531万元、设立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基金1000万元。按照“三个一批”的要求,实施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2021年扶持43个行政村投入1990万元。三是惠民惠农补贴发放管理进一步加强。持续开展专项整治,出台系列规范文件,1-5月通过“一卡通”发放惠农补贴资金1.14亿元,惠及农户5.39万户次。
(五)财政改革进一步深化。一是强化直达资金管理。2021年1-5月,中央下达我县直达资金6.24亿元,实际拨付金额2.95亿元,拨付进度47.2%。其中: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资金4.43亿元,支出2.09亿元,支出进度47.1%;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1.81亿元,支出0.86亿元,支出进度47.7%。二是预算管理进一步加强。坚持以收定支、兜牢“三保”原则,从严从紧编制2021年部门预算。成立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印发《2021年枞阳县预算管理一体化推广工作方案》,积极配合市局开展预算管理一体化预算执行试点工作,试点单位覆盖率不低于30%,试点工作已全部顺利完成。全面启动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编制2022年部门预算,严格按照省市时间节点,编制2022年预算,目前预算单位正在进行预算项目申报入库中。三是推进国有资产管理改革。继续深化我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和国企改革,制定《枞阳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暂行)》,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已实行规范化、常态化。四是调整财政监督内容方式。将监督职能嵌入预算编制、执行及管理全过程,常态化、多元化开展监督检查,对于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严肃处理。加强政府采购监管工作,规范政府采购秩序。
(六)全面推进从严治党。一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领导班子带头学、主题党日集体学、党员干部在线学。深化新一轮“三个以案”警示教育,加强意识形态管理,深入开展廉政教育。每年印发全面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要点,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二是全面提升党建水平。压实党建责任,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党日制度,党员政治生日活动全面推行,全力做好扶贫结对帮扶。三是营造干事创业环境。强化作风效能建设,全力服务基层,建立健全工作会商等机制。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和“好干部”标准,坚持不懈地强化干部队伍建设、机关作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促进提升财政干部科学理财、依法理财、廉洁理财的能力。坚持将抓业务工作与抓干部队伍建设结合起来,做到两手抓,两不误,提高财政干部思想政治素质,提升干部履职能力。
二、存在问题
(一)财政收入增长乏力。一是县经开区税收贡献不大,与周边县相比,我县园区比较分散,尚未培育形成特色支柱产业,经开区2020年提供税收1.4亿元,仅占全县税收的10%,全年纳税超百万企业仅10家,其中千万以上仅金誉金属1家。二是对枞阳海螺依赖性高,2020年海螺公司提供税收6亿元,约占全年税收的41%,海螺一业独大,海螺公司的经营状况对全县税收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三是非税收入占比较上年同期(24.06%)有所增长,达28.8%;下半年税收增长压力加大,迫切需要谋求新的增长点。
(二)刚性支出需求难以保障。围绕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财政部门需持续加强对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防风险等刚性支出保障,同时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支持稳就业、稳预期、促发展,可统筹使用财力空间不断收窄,财政“紧平衡”特征愈加明显。
(三)资金调度面临新的形势和困难。2020年起,为加快资金支出效率,减少中间环节,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对下达的部分资金实行资金直达管理,由财政直接支付至支出末端并实行动态监控管理;2021年1-5月,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已下达本年度直达资金6.24亿。同时,根据财政部的统一部署,2022年起推广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总体思路是“软件统一开发管控、业务管理标准统一、业务流程前后贯通、数据统一集中管理”,实行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后,势必对当年资金支出效率有新的要求和管控措施。这些系列改革因素,将对我县财政资金周转调度带来一定的压力。
(四)债务风险防范不容忽视。我县政府债务规模逐年递增,综合财力支撑不足,同时平台公司普遍造血功能不足,转型发展不快,债务化解办法不多,债务风险防范不容忽视。
三、下半年工作安排
(一)以新目标引领,在财力保障上谋求新作为。一是狠抓收入质量提高。认真分析经济发展形势,加强与征管部门协同配合,细化征管措施,依法依规组织收入,推进非税收入管理改革,切实提高收入质量。二是强化资金争取统筹。抢抓政策机遇,紧扣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加大预算收回统筹力度,加快乡镇国有资产资源清理盘活,努力提高对上争取规模。三是培育新兴财源。继续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优化营商环境,激发企业活力。积极发展文化创意与旅游、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挖掘增收潜力,确保完成财政收入任务。
(二)以新动能接续,在支持发展上作出新贡献。一是优化财力支持领域。充分发挥财政资源配置职能作用,积极落实支持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整合财政资金和各类政府财政资源,鼓励发展绿色产业,大力支持创新驱动、乡村振兴、区域协调等发展战略。二是完善财政扶持政策。支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扎实推进“四送一服”双千工程、“五个暖企”行动,加强与产业、金融等经济政策协同配合,支持实体经济做大做强,建立服务企业发展长效机制。三是创新资金投入方式。积极发挥各类政府性投资基金在资源配置中的调节、引导和撬动作用,推进金融改革创新,完善“政银担”合作机制,吸引社会资本进入重点产业投资领域,促进新兴产业发展。
(三)以新成果共享,在改善民生上开创新局面。一是着力推进民生工作攻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民生工作放在突出位置,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保障基本民生。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继续实施31项民生工程,足额保障配套资金,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的获得感。二是推进社会事业进步。继续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优化财政支农投入结构,确保支农投入稳定增长。保障教育优先投入,支持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完善财政配套政策,支持科技自主创新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强财政社会保障工作,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支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深化医疗卫生体制各项改革。三是突出生态文明建设。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建立常态化、稳定的财政资金投入机制。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水利重大工程和公共安全等公共服务投入,着力提升发展保障能力。统筹城乡一体发展,支持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统筹相关资金基金,重点支持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经济带建设。
(四)以新举措支撑,在改革创新上争取新跨越。一是推进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完善绩效运行跟踪监控管理制度,逐步扩大绩效运行监控范围,加强绩效评价结果运用,将评价评审结果作为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二是深化财政预算管理。扎实做好“三保”保障,按照现代财政制度要求,深化全口径预算管理,做好预算一体化工作试点,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实现分配更科学、支出更高效、管理更严格、监督更有力。三是强化监督管理。进一步明确我县小额工程政府采购方式,制定《关于进一步明确我县招标限额以下建设工程项目交易的通知》,持续清理政府采购领域妨碍公平竞争的规定和做法。充分发挥财政监督职能作用,认真组织各类监督检查,全方位保障财政资金安全。
(五)以新征程起航,在服务能力上实现新提升。一是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持续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和领导干部“一岗双责”,加强和改进机关党建工作,树牢“四个意识”,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政治理论学习和理想信念教育。始终紧绷党风廉政之弦,加强纪律教育,强化制度执行。二是规范财政权力运行。树立法治思维,坚持依法行政、依法理财,建立健全财政风险防控工作体系,把财政内控制度建设落实到核心岗位、关键环节和重要领域,保障财政权力的规范运行。三是狠抓作风效能建设。拓展财政业务工作载体、财政作风建设载体、精神文明创建载体,不断创新财政廉洁文化。树立财政为民的服务意识,扎实做好定点帮扶和结对共建工作,营造敢于担当责任、勇于干事创业的财政工作氛围。
枞阳县财政局
2021年6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