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县公安局> 政策解读> 上级政策解读
索引号: 00312600-4/202008-00007 组配分类: 上级政策解读
发布机构: 县公安局 主题分类: 公安、安全生产、司法
名称: 6月30日起全国实施非现场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异地处理 文号:
发布日期: 2020-07-01
有效性: 有效 咨询电话: 0562-3257122
6月30日起全国实施非现场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异地处理
发布时间:2020-07-01 09:24 来源:人民网 浏览次数: 字体:[ ] 文本下载

人民网北京6月29日电 (朱紫阳)记者今天从公安部交通管理局了解到,修订后的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推出了非现场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异地处理改革措施,在试点的基础上,6月30日起全国全面实施。

自2020年5月1日起,非现场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异地处理在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5个省(区)试点,6月10日在山西、辽宁、上海、海南、重庆、甘肃等6个省(市)推广实施,6月20日在天津、河北、内蒙古、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陕西、宁夏等9个省(区、市)推广实施,6月30日在北京、吉林、江苏、浙江、福建、山东、湖北、广东、西藏、青海、新疆等11个省(区、市)推广实施,实现全国全面覆盖。

随着新政全面实施,当事人对交通违法行为事实无异议的,除了可以在违法行为发生地处理,还可以自主选择在发生地以外的任意地方公安交管部门接受处理,大大方便了驾驶人处理异地交通违法,减少群众两地奔波。当事人明确接受跨省异地处理非现场交通违法行为的,处理地公安交管部门将协助交通违法行为发生地公安交管部门履行调查交通违法行为事实、告知处罚内容和当事人的权利、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等程序,并由发生地公安交管部门按照发生地标准作出处罚决定。

为确保异地处理全面顺利推广实施,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已组织升级非现场交通安全违法行为信息系统,开展业务培训,部署各地做好实施准备。实施以来,已有30万驾驶人享受到了这一改革红利,累计处理跨省异地非现场交通安全违法行为62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