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1年5月28日在义津镇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三次会议上
吴 凡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义津镇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2020年工作回顾
2020年,是义津发展史上不平凡的一年。我们遇到的困难比预料的多,挑战比预想的大。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和百年未遇的洪涝灾害,给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带来了严重影响,对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也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全镇上下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镇人大的正确监督下,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省、市、县决策部署,同心同德、善作善成,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疫情防控,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实现全镇经济社会持续平稳健康发展。
我们重点抓了以下10个方面工作。
(一)经济发展克难前行。积极应对新冠疫情导致一季度主要经济指标大幅下滑等不利影响,加大惠企助企,为企业提供口罩、酒精、消毒液等防疫物资,指导疫情防控工作,落实纾困惠企政策,统筹推进企业复工复产、商铺复市复业,镇域经济逐步回升,全年财政收入完成1927.1万元。引入亚凯塑业、黛澜木业2个总投资过亿元企业。
(二)新冠疫情精准防控。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决策部署,加强组织领导和宣传引导,建立疫情防控工作指挥体系,制定疫情防控网格化方案和应急处置预案,严格落实属地管理和划片包干制度,党员干部和群众志愿者积极投身抗疫一线,外防输入、内防反弹,进行地毯式排查、管控,共计摸排登记武汉返乡人员411人,湖北(非武汉)返乡52人,密切接触者18人,6月份摸排登记北京返乡人员21人,均分别建立台账,做到“一专班两落实”。此后扎实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加强对农贸市场、学校、超市、企业、建筑工地等重点场所监管,做好对冷链食品管控,全面筑牢疫情防控安全防线,切实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三)脱贫攻坚坚实有力。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紧扣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以产业扶贫为抓手,认真落实“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申请财政专项扶贫资金540万元发展产业扶贫项目。为520余户贫困户申报自主产业成本补助93.65万元。光伏发电全年累计发放收益193万余元。组织开展贫困人员种养殖业技能培训,培训350余人次。安排公益岗位就业116人,动员2000余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国家“两免一补”覆盖565人,为236名贫困中高职学生申请“雨露计划”资金35.4万元。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保率100%,参保费用100%财政代缴,全年为3500余人次门诊及住院医疗支付补偿910余万元。认领并整改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成效考核、省委主题教育检视及县级自我检视反馈问题27条。2020年脱贫46户92人,实现现行标准下我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目标。
(四)项目建设取得实效。投资2560.28万元建设农村公路扩面延伸工程118条29公里,投资1019.21万元建设扶贫道路19条27.525公里。投资1150万余元实施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完成县人民医院义津院区及公交中转站征地工作。全力推进德上高速征迁。“引江济淮”朱公村1号、2号取土场进入复垦阶段。完成自来水并网工作。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行。
(五)三农工作稳步推进。兴修当家塘29口,建设节水灌溉设施500亩。加强惠农资金发放、监管,通过一卡通发放农业支持补贴693.355万元、稻谷补贴和产业结构调整补贴221.706万元。推进农村“三变”改革步伐,按期完成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推动农业产业化调整,有效提高耕地质量,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六)民生保障不断加强。优化公共服务,进一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纵深“放管服”改革。精心实施生活补助、参保服务、工程建设等3大类27项民生工程,确保资金类及时足额发放到位,工程类按时按质有序推进。全年共发放低保、五保等各类保障救助金、补贴补偿资金1277.5万元。计生特扶、并发症及计生困难家庭救助资金108.768万元。合医参合率95%,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100%。投入76.4万元改造危房38户。
(七)灾后重建井然有序。全镇上下齐心协力,奋力迎战历史最高水位,将特大洪涝灾害损失降至最低。杨湾万亩圩和7座小(二)型水库均安全度汛,灾区群众得到及时妥善安置。在决胜防汛抗洪后,迅速开展了灾后恢复重建工作,鼓励群众开展生产自救,发放种子、肥料、农药等生产物资,发动群众补栽补种。投入27.5万元修缮、改造17户因水灾受损房屋。投入1273万元修复17处水毁堤防、道路、塘坝、涵闸等。
(八)人居环境逐步改善。在全镇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在义津、高升两村分别开展美丽乡村示范村和重点示范村创建工作。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全面排查整治入湖排污口。严肃查处秸秆露天焚烧,严厉打击固体废物环境违法行为。做好长江流域重点水域菜子湖“禁捕退捕”工作,登记、评估先让、双兴、北圣等村182户渔民渔船,拆解渔船195条,做好相关善后工作。姚王村万庄省级中心村建设完工。牛集村胡庄中心村去年底完成1200米主干道拓宽,新建1300米污水管网,安装50盏路灯、改厕和广场建设,今年可全面完工。
(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深入推进依法治理,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和打击黄赌毒工作,有效净化了社会环境。积极开展群团、卫生、教育等工作,做好武装、统战工作。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和信访积案化解力度,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应急管理、防灾减灾等工作得到长足发展。
(十)作风建设持续推进。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党的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始终,推动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履行法治领导职责,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关于法治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完善决策制度,规范决策程序,推动决策更加科学民主,建设法治政府。树牢纪律规矩意识,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之以恒纠正“四风”,营造风清气正的政务环境。
各位代表,义津经济社会发展成绩令人振奋,经验弥足珍贵。成绩的取得,是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认真监督、积极建言的结果,是全镇人民锐意进取、顽强拼搏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镇人民政府,向全镇人民,向人大代表,向离退休老同志,向投资创业者,向所有关心支持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应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是:经济基数偏大,可用财力不多,历史欠账不少,收支难以平衡。工业层次较低,农业特色缺乏,环保压力剧增,社会矛盾增多,维稳任务加重。村集体经济仍然单薄,部分干部思想观念、能力水平和工作作风与新形势、新要求还不相适应,等等。这些问题和不足,我们会积极面对、认真审视,切实加以解决。
二、2021年工作安排
2021年,是建党一百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起步之年。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做好今年工作责任重大、意义深远。
根据镇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推进双招双引、项目建设、生态环保、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
综合分析各方面因素,2021年全镇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财政收入增幅居全县前列,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不低于全县平均水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实现发展后劲不断增强、镇村面貌明显改观、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的发展目标。
围绕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8个方面工作:
(一)坚定发展实体经济。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的理念,坚持“工业强镇”不动摇,提升招商质量,优化营商环境。围绕服装、农副产品深加工、总部经济等产业优势招商,扶优扶强重点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增强集聚效应。推广义东米面、杨湾挂面,皖义丰红薯粉丝等农产品品牌,培养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重要论述和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严格落实脱贫地区“四个不摘”要求,紧盯“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底线,建立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加大产业投入力度,加强培训和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深入推进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不断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点。加强扶贫项目资金健康运营和规范管理,确保扶贫资金持续稳定收益。实施“四带一自”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引导、支持已脱贫户自种自养和发展特色产业。确保贫困群众真脱贫、稳脱贫、不返贫。
(三)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开展“四好农村路”和生命防护工程建设。实施杨湾圩高标准农田改造7785亩、南堤加固、泵站改造和大沙河治理东西堤加固工程,建设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完成朱公、高升3个“引江济淮”取土场复垦和天然气管道铺设。工作保持和提高农业土地质量,优化农村生态环境,提升农村生产力、改进农民生活方式,推进乡村振兴。
(四)持续优化人居环境。加大人居环境整治力度,持续提升美丽乡村建设,开展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开展250户农村卫生厕所改造,完成牛集村胡庄中心村美丽乡村建设。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严格落实“秸秆禁烧”,提高秸秆产业化利用率。全面持续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等工作要求。狠抓拆违控违,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健全管理网络,明确责任,抓好源头治理。
(五)做好农业农村工作。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农业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调整,发展现代农业。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积极引导生产大户、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现代化农业。严格落实各项惠农政策,确保涉农资金安全运行。做好农业技能培训,推广实用技术,实现乡村繁荣。
(六)着力抓好民生福祉。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要求,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扎实实施22项民生工程,资金保障类及时打卡发放,工程类按时保质完工。推进养老服务和智慧养老,抓好“安康码”应用、社会救助、优抚安置等工作。健全留守儿童和妇女等特殊群体关爱服务体系。建设县医院义津院区和义津中心卫生院医养结合一体化工程。继续提倡移风易俗,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统筹做好民族宗教、疫情防控、防汛抗旱、卫生健康服务等各项工作。
(七)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社会治理体制机制。推进“铸安”行动常态化实效化和风险管控“六项机制”制度化规范化。加强法制教育,扩大普法宣传活动,不断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巩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果,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八)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新时代、新形势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将驰而不息加强自身建设,全面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一要坚决提高政治站位。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坚决落实中央、省、市和县委各项决策部署。
二要坚决扛起发展重任。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勇于直面各种问题,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破解难题的能力。以实干立身,凭实绩说话,恪尽职守,甘于奉献,用我们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
三要坚决践行执政为民。切实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于政府工作全过程,始终做到心中装着人民、工作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四要坚决做到依法行政。牢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带头尊法学法用法守法,扎实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自觉接受人大及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高质量办好人大代表建议。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广泛接受社会监督,让行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五要坚决守好廉洁底线。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各项要求。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树牢“过紧日子”思想,强化预算刚性约束,严控“三公”经费支出,把有限的财力更多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上;自觉履行“一岗双责”,持续整治和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环境。
各位代表!潮急岸阔风正劲,扬帆起航正逢时。没有等出来的精彩,只有干出来的辉煌,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齐心协力谋发展,万众一心加油干,奋力推进“十四五”发展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的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谱写义津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