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县发改委> 重点领域>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县级年度计划
索引号: 11340722003125642M/202109-00005 组配分类: 县级年度计划
发布机构: 县发改委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名称: 关于枞阳县2021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文号:
发布日期: 2021-09-02
有效性: 有效 咨询电话: 0562-5733007
关于枞阳县2021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发布时间:2021-09-02 11:09 来源:县发改委 浏览次数: 字体:[ ] 文本下载


一、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今年以来,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的监督指导下,全县上下立足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统筹发展和安全,持续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恢复性增长、预期性向好的态势。上半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为8.3%,超年初计划0.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速为8.7%;第二产业增速为5.1%,第三产业增速为9.6%,三次产业比为11.5:26.4:62.1。财政收入、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等指标均超时序进度,实现“十四五”平稳开局。

2021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指标名称

计量

单位

计 划

完成

是否达序时进度

总量

增长%

总量

增长%

一、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8以上

 

8.3

二、财政收入

亿元

19.9

10以上

 11.61

14.3

三、规模工业总产值

亿元

116

16

 58.3

12.2

四、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

亿元

 

18

24.0

40

五、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15

54.7

20.2

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8

48.1

32.7

七、进出口总额

万美元

 

7

1155

与去年同期持平

八、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9118

15.5

九、招商引资

 

 

 

 

 

 

其中:利用外资

万美元

6500

4.8

1600

 

在建项目到位资金

亿元

85

6.25

 54.08

 

(一)坚持工业强县,新旧动能转换加速

工业经济运行平稳。创新驱动不断强化,出台促进科技创新奖励办法,组织玉堂新材料公司开展长三角联合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安徽工业大学枞阳研究中心正式运营,万华板业、明坤铝业等6家企业获评“专精特新”。全力以赴强实体,实施规上企业、高新企业双倍增计划,新增规上工业企业6家,四盟科技等8家企业申报高新企业认定。“三重一创”建设有序推进,金誉、万华成功入选“十四五”首批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战新产业产值增幅超全市平均水平10.4个百分点。双首位产业产值占比35%。“四送一服”扎实推进,组建“1+5+16”工作队伍,落实干部联系包保全覆盖。组织资金要素对接会1场,解决企业资金需求3600万元。累计兑现各类涉企资金4582万元。

服务业加快发展。电商产业提质增效,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统筹推进,全县新增电商主体21个,电商交易额完成10.35亿元,增长31%。其中农产品网销额完成1.8亿元,增长33%。文旅产业稳步推进,成功举办2021年度“春游江淮枞阳行”开幕式,申报3A级旅游景区3家,浮山镇入选安徽省首批特色旅游名镇名单,入选省级休闲旅游示范点名单4家,枞阳名人馆和黄镇纪念馆对外开放。与景域驴妈妈集团成功签约。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持续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引导商业银行加大对中小微企业资金投放,“税融通”累计投放贷款68笔8459万元,“政银担”累计投放贷款61笔1.37亿元,续贷过桥32笔,周转金额1.26亿元,周转率7.76次。

现代农业持续提升。重要农产品生产稳定,持续加大专用水稻发展力度,发展早稻再生稻1.3万亩,扎实做好生猪稳产保供,重大动物强制免疫率达100%。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强,扎实开展农田建设质量提升活动,11.34万亩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项目全面建成,金社繁种基地有序推进,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5.47%。乡村产业全面发展,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获批创建,中联公司水产品一期、荷景现代化生猪养殖等项目建成投产。实施农产品加工业“五个一批”工程,新认定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8家,培育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25家。农村改革全面深化,全县194个行政村“三变改革全面推进,增加村集体和农户年度收入260.9万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回头看”工作扎实开展。持续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力度,新增家庭农场68个、合作社13个,申报省级示范家庭农场10家,新增县级示范家庭农场71个、农民合作社8个,43个村集体经济“百千万”工程扶持项目已开工建设。

(二)坚持项目引领,有效投入持续发力

重大项目攻坚有力。省市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83.66亿元,占年度计划74%,其中产业类项目完成投资42.99亿元,占85.98%。新开工项33个,竣工项目21个,实现投资和开、竣工进度“双过半”。组织18个重大项目参加省市集中开工,总投资34.6亿元。上半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20.2%,高于全市平均水平3.1个百分点。重大工程扎实推进,江北港铁路土地征收迎头赶上,引江济淮船闸基础、节制闸主体结构、跨渠交通桥和长河大桥桩基建设达3个100%,引江济淮菜子湖影响处理工程同步推进。中建材新型建材、锂电池pack基地等一批引领未来发展的重大项目加快落地。对上争取成效显著,紧盯大投资重点领域,谋划储备一批可获批、可获建的重大项目,上半年争取上级资金超1亿元。

双招双引精准发力。全面实施链长制招商,围绕“2+4+X”产业体系,组建铝基新材料、智能家居等7条重点产业链。参加第三届中国定制家居大会等主题招商活动,协办第18届鲁班园“高端定制”智造峰会,上半年引进亿元以上投资项目19个,其中工业类项目18个,契合产业链项目10个,累计到位资金54.2亿元,项目质量评价和资金到位率为近年最好。

基础设施推进有力。骨干路网加快建设,乌金渡大桥成功合龙,德上高速枞阳段拆迁工作全部完成,G237(一期)会宫至官桥段、S232白柳至会宫段,G330枞阳段、天天高速同步推进。农村路网全面提质,实施农村公路改造22.2公里,危桥改造5座。363个村道水毁恢复工程全面完工,旅游公路、农村公路大(中)修工程开工建设。水利短板加速补齐,大沙河(枞阳段)治理、汤沟河治理工程、县城防洪安保工程高效实施,幕旗山站、湖东新站正式投运。“智慧城市”改造项目扎实开展,建设5G基站64个,白浙特高压、合池高铁等一批新基建项目有序推进。

(三)坚持改革开放,融合发展推深做实

区域协同合作实现新突破。加快全方位对接沪苏浙、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与江阴市政府、苏州市相城经开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驻苏浙沪招商办事处正式成立,与华中科技大学无锡研究院、江阴市智能制造创新研究院达成合作。实施“158”行动计划,创建3个省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47条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实现“跨省通办”。临江产业园建设全面启动,“一室四组”架构高效运行,小港航道工程建设初步设计已获交运部批复,枞阳港枢纽建设有序推进。

园区建设发展呈现新气象。体制机制全面完善,经开区审批服务效能不断提升,承接自主直接审批事项1项、“见文行文、见章盖章”审批事项3项,赋权事项调整1项,横埠园区企业服务中心正式启用。“标准地”制度正式实施,“承诺即开工”全程提速。基础设施加速补齐,园区整体投资建设运营一体化项目正式开工,县域特色产业集群“供电+能效”服务战略全面实施。征地拆迁加速推进,枞阳经开区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率先获批。电子信息产业园公共食堂正式投入运营。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园区规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 30.27亿元,同比增长32.42%,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10.85亿元,同比增长18.19 %。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0.71亿元,同比增长70.24%。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7个。

营商环境优化迈上新台阶。推出枞阳县优化营商环境十条,推行说“不”提级管理制度、首问负责制,获评“全省投资环境十佳县(市、区)”。持续优化“一网通办”服务能力,全面实行容缺受理,开展政务服务“三提升”“两压缩”专项行动,实现所有政务服务事项“应上尽上”“全程在线”。全县政务服务事项平均办理时限压缩到1.14个工作日,平均申请材料精简到1.94件,全程网办率达99.14%。

(四)坚持绿色协调,美丽枞阳展现新貌

宜居县城更加精致。县城居住环境不断优化,莲花湖、月儿湖等景观提升工程完工,连城湖西岸游艇码头、三角公园投入使用。路网循环加快畅通,安康南路、羹脍路有序施工,滨江大道二期征迁强力推进。县城易涝区域专项治理工程全面启动。6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同步推进,改造总建筑面积18.36万平方米。国家园林县城创建有序,新增绿地面积4万平方米。

美丽乡村更具品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接续推进,农村环境“三大行动”扎实开展,累计清理农村生活垃圾1.3万吨、乱搭乱建3701处,1万户农村改厕有效推进。实施粪污资源化利用试点,建立农村卫生厕所综合服务站。完成4.5公里农村公路提质改造,官岱路入围省“十大最美农村路”项目备选。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持续推进,水质条件和用水保障进一步提升。

生态环境更高质量。扎实推进新一轮“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1+1+N”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全部完成整改,中央及省环保督查信访件扎实办理。完成“两高”项目全面排查。深化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上半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83.2%,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100%海创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成功并网长江“十年禁渔”抓实抓细,县乡村三级禁捕网格化管理体系全面实施,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经济带(枞阳段)加速呈现。枞阳绿色能源基地强势推进,与阳光电源公司深化资源、产业全面合作,1.57GW多能互补一体化试点上报国家发改委,并纳入省可再生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整县屋顶光伏规模化开发试点有序推进。

(五)坚持以人为本,民生福祉不断增进

民生保障全面提高。31项民生工程高质量实施,累计投入资金17.99亿元,就业创业促进、农村危房改造等6项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新增城镇就业3505人,失业率控制在3.2%以内。深入实施参保扩面工作,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25.19万人、1.9万人、2.45万人。落实落细社会救助政策,织密织牢兜底保障网,发放各类救助资金8098万元。

公共服务均衡发展。坚持“外防输入”“应种尽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与疫苗接种两手抓、两手硬。县医院外科综合大楼、传染病区、精神病区、中医院中西医结合及传染病区、医养结合等五大公共卫生补短板项目建设全面启动,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百千万”工程扎实开展。成功建立“省县医联体”。教育现代化加快推进。国家义务教育质量检测工作顺利完成,二中东校区即将投入使用,无证幼儿园治理、学前教育提升工程、枞阳县职业技术学校搬迁有序实施,全省首家小型航天专题馆正式开馆。全县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全面完成,实现省市县乡村五级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