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县文化和旅游局> 公共文化服务> 公共服务> 文博单位名录
索引号: 11340722003125642M/202008-00336 组配分类: 文博单位名录
发布机构: 县文化和旅游局 主题分类: 文化、广电、新闻出版
名称: 枞阳县博物馆基础设施 文号:
发布日期: 2020-08-03
有效性: 有效 咨询电话: 0562-3211681
枞阳县博物馆基础设施
发布时间:2020-08-03 10:41 来源:县文化和旅游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文本下载

枞阳县博物馆于2017年10月成立,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副科级规格。宗旨和业务范围是文物征集、收藏、保管,文物展览宣传,弘扬民族文化。

县博物馆位于滨江大道,与城市规划展示馆互为一体,占地面积20亩,博物馆建筑面积为2280平方米,由固定展厅、临时展厅、文物库房办公等部分组成

固定展厅基本陈列名称为“枞阳之歌—枞阳历史文化陈列”。分为“先秦时期”、“汉至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明清时期”、“红色热土”、“石刻艺术”、“历史名人”七个单元。以文物、展版、艺术品(美术品)、多媒体等形式予以展示。临时展厅展览20032018年文物工作成果汇报特展》

馆藏文物3703件(套)已鉴定确认为三级以上的珍贵文物497件,其中一级文物10件,二级文物14件。枞阳县文化遗产丰富,人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在先秦时期,这里不仅是长江沿岸著名的城邑都市,成为人文活动相对活跃的区域,而且是商周王朝及中原地区铸造礼乐重器的铜原料的主要来源地之一,成为中国大地较早开始综合性开发铜矿资源的地区。明清以来,这里先后涌现出杰出的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方以智,“桐城文派”三祖方苞、刘大櫆、姚鼐,以及中国农工民主党主席章伯钧、外交家黄镇、中国“计算机之父”慈云桂、美学家朱光潜等等一大批出类拔萃的风流人物,成为桐城文派、皖江文化的重要发祥地。

博物馆作为社会教育机构,有效的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以弘扬民族文化,宣传爱国主义为目标,增强人们爱国情怀和审美观念。并采取多种措施为观众提供周到、详尽的服务,展览秉承“贴近观众”原则,努力做到以人为本,为观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