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柳公社钒矿冶炼遗址,位于枞阳县白湖乡旸岭村瓦屋组西北面1公里处的矾山西麓。由矾窑,矾灶,增温池,沉淀池等部分组成,建于1958年。矾窑的烟囱呈梭形,高17.5 米,底部直径4.3米,为青砖砌造,内有红烧土砖砌围,下有铁板炉箅,下为煤渣出口,下部两面各开2个扇形门,为矾料出口处。向西100米处是一处熬炼矾的灶,灶烟囱为方形,烟囱东侧有灶台,可放3只大铁锅,西侧有2个毗连的方形增温池,北边有2个圆形沉淀池,南侧有2排,每排11个,共22个圆形沉淀池,池为麻石围砌而成。矾矿冶炼遗址,给人们展示的是从开采矾矿到手工烧制成矾矿的全过程。
白柳公社钒矿冶炼遗址是特殊时代的产物。在1958年全国掀起“赶英超美”的狂热年代,迅速发展工业成了许多地方的盲目追求。枞阳人民因地制宜,利用当地矾矿石资源特别丰富的特点,在这里建起了明矾矿。
白柳公社矾矿冶炼遗址是一处重要的工业文化遗产,是第三次文物普查新增种类,在枞阳县乃至安庆市都是很少见的,它的发现为研究枞阳的工业发展史提供了实物依据,对研究特定时期的工业文明有一定价值。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