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会宫镇> 决策公开> 意见征集
索引号: 312654-9/202008-00001 组配分类: 意见征集
发布机构: 会宫镇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名称: 会宫镇关于《会宫镇安凤村幸福联圩超高水位人员 转移安置应急预案》征求意见的函 文号:
发布日期: 2020-07-08
有效性: 有效 咨询电话: 0556-2531086
会宫镇关于《会宫镇安凤村幸福联圩超高水位人员 转移安置应急预案》征求意见的函
发布时间:2020-07-08 10:09 来源:会宫镇 浏览次数: 字体:[ ] 文本下载

会宫镇关于《会宫镇安凤村幸福联圩超高水位人员 转移安置应急预案》征求意见的函


鉴于近期有大范围持续强降雨天气,防汛形势十分严峻,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打好防汛抗洪抢险救灾这场硬战,我镇结合往年形势,充分研判,提前拟定《会宫镇安凤村幸福联圩超高水位人员转移安置应急预案》(征求意见稿),现特面向社会征求意见,请各界人士积极提出宝贵意见。如有意见,请于7月10日前将意见反馈至会宫镇防汛抗旱指挥部邮箱。

联系电话:0562-2531086

电子邮箱:zhanglin2531086@qq.com

会宫镇安凤村幸福联圩超高水位人员转移安置应急预案(征求意见稿)

 

根据气象预报,未来一周将出现强降雨过程,按照县防指要求,结合我镇安凤村幸福联圩当前水情汛情,为进一步提高幸福联圩洪涝灾害应急反应能力,建立健全救灾体系和运行机制,确保灾害发生时灾民及时转移安置,最大程度地减少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损失,结合实际,研究制定本预案。    

一、适用范围和工作目标

本应急预案适用于安凤村幸福联圩防洪、防汛工作。实行严格的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保持通讯畅通,一旦汛情失控,应立即启动本应急预案,确保圩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万无一失。

二、组织机构

成立以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慈龙祥任组长,镇党委委员、副镇长朱先明任常务副组长,章文生、朱永生、史初玲、张启苗、汪世久、田舒任副组长,王龙玉、徐爱琦、周强、何刚、陈剑峰、高兴海、王宣传、吴传胜为成员的灾民转移安置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应急转移组、治安维护组、医疗救护组、后勤保障组,全面负责灾民的紧急转移安置工作。

(一)应急转移组。该组分成四个小组,负责对圩区内陶咀、苏咀、三院、小院、梨庄、石墙、王家庄、祖庄、王庄、新屋10个村民组166户403人的组织转移工作,群众转移必须坚持快速、有序、安全、彻底的工作原则。具体分组情况如下

第一转移小组:章文生、朱彦、陶运三、陶继华、陶运礼、王春牛、王文雅、王实龙、退役军人管理专干2名,负责转移陶咀、苏咀、三院、小院、梨庄、石墙、新屋7个村民组88户198人(老弱病残36人)的转移工作。转移车辆司机及联系方式:王新平,联系电话183※5865;陶小明,联系电话130※6138;王正权,联系电话130※2767。

【负责人:章文生、朱彦】

第二转移小组:朱先明、王毛法、朱大久,退役军人管理专干2名,负责王家庄组49户138人(老弱病残15人)的转移工作。转移车辆司机及联系方式:朱长腊,联系电话138※8910;朱拥军,联系电话139※2808。

【负责人:朱先明、王毛法】

第三转移工作组:方宏锋、周强、胡正、王正明、退役军人管理专干2名,负责祖庄组21户51人(老弱病残7人)的转移工作。转移车辆司机及联系方式:朱芳生,联系电话180※2099。

【负责人:方宏锋、周强、胡正】

第四转移工作组:章礼五、徐爱琦、史秀梅、王时宝、王圣国、退役军人管理专干2名,负责王庄组8户16人(老弱病残6人)的转移工作。转移车辆司机及联系方式:朱永平,联系电话189※5899。

【负责人:章礼五、徐爱琦、史秀梅】

(二)治安管理组。组长:史初玲、副组长:汪世久、部分公安干警,退役军人管理专干。负责灾民转移过程中和灾民安置前后的治安管理、值勤等工作。

(三)后勤保障组。组长:章文生、朱永生、田舒,成员:王毛法、朱彦、王龙玉、何刚、陈剑峰、周爱珍、方凯、朱晓琴。负责群众转移过程中的车辆、物资调运,集中安置群众接收登记安排和集中安置点的三餐伙食、物资收发管理、食品安全等工作。

(四)医疗救护组。组长:张启苗,成员:高兴海、卫生院医生、安凤村卫生室医生等人员。负责转移群众和防汛工作人员的医疗救护工作,以及集中安置点的定点医疗保障、传染病预防、公共卫生管理监测等工作(准备医疗器械、药品、一次性医用口罩、红外线体温计、消毒用品)。

三、人员转移安置

根据预警信息灾情发展趋势,如达到安全转移避险前提条件,即依照预案实施紧急撤离。

(一)转移安置原则统一指挥分级负责的原则实行镇防汛抗旱指挥部统一指挥,镇村分级负责、密切配合的灾民转移应急领导体制。分工综合协调的原则镇村干部、民兵和抢险分队要按照预案明确的救灾职能,做到相互配合和衔接,共同完成灾民转移任务。突出重点的原则。发生洪涝灾害时,救援工作的重点是把救人放在首位,千方百计转移被围困群众,妥善解决灾民的食住问题。

(二)转移安置对象及范围。本预案所称的转移安置对象和范围是指安凤村幸福联圩圩堤溃破后发生洪涝灾害,造成圩区10个村民组166户403人的生命可能受到威胁、村庄受淹、冲毁、危房倒塌、地质塌方等重大灾害来袭时需要转移的群众。

(三)安置点设置。集中安置点设在安凤初级中学,根据转移人数,拟安排安凤初级中学教学楼二楼5个教室作为安置室,每个安置室拟安排50-80人居住;利用安凤初级中学食堂进行开伙,实行人员分批次分餐制;利用学校行政办公楼一楼3-5个办公室作为安置点办公室、物资储备室等。

(四)灾民安置。灾民安置坚持“分散安置为主,集中安置为辅”的原则。分散安置:根据灾情,由镇村干部、民兵和抢险分队组织灾民转移到相应的安置户或投亲靠友方式进行安置。集中安置:根据灾情,由镇村干部、民兵和抢险分队组织灾民转移到安凤初级中学进行集中安置。 

(五)预警信号。当洪涝灾害发生时,转移命令由指挥长下达,使用安凤村应急广播,会宫派出所警车拉警报、村民组长鸣锣等方式发出信号,各职责人员迅速到位,按分工要求,立即进组入户开展群众转移工作。

(六)转移路线。各村民组→安凤小学(临时集中点)→安凤初级中学(集中安置点)。

(七)转移方式。根据灾害发展程度,分批组织灾民转移。第一批转移人员:洪涝灾害来袭时,根据镇防汛防旱指挥部指令,首先转移老弱病残的群众。第二批转移人员:根据洪涝灾害等级程度,及时转移低洼易淹村庄的群众。第三批转移人员:其他受灾群众。

转移时受灾群众可通过徒步或乘座车辆方式前往安凤小学集中,安排人员对转移群众进行清点(群众只进不出)待所有转移群众集中完毕后,视情况进行分散或集中转移安置。一是安排大型客车分批次将需要集中安置人员转移到安凤初级中学安置点(司机王实付,联系电话180※3970);二是安排小型7座车辆转移分散安置或投亲靠友群众(7辆7座车辆)。

四、工作要求 

(一)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要有保重点,保大局整体思维,强化科学精准指挥调度,切实把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落到实处。

(二)要牢固树立防大汛、抗大灾意识。坚决克服麻痹、松懈思想,切实履行职责,全力以赴做好当前防汛救灾工作。强化防汛物资储备和抢险队伍准备,打好有准备之仗,保证遇有灾情能够快速出动、调配及时、密切配合,全力抢险转移受灾群众。

(三)要严明防汛纪律,压紧压实防汛责任。根据预案要求,落细落实工作责任,确保相关人员到岗到位、巡查排险到位,坚决筑牢防汛救灾的坚强堡垒。

(四)要科学精准施救,提高自身防护意识。加强各工作小组联动和区域协作,提高洪涝灾害处置能力,发现险情,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进行施救和应急处置各项工作,突出科学施救,精准施救,提高自身保护能力,切实防范次生灾害,坚决避免发生意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