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县发改委> 回应关切> 主动回应> 负责人回应
索引号: 00312559-7/202006-00007 组配分类: 负责人回应
发布机构: 县发改委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名称: 县发改委主任吴云剑就群众关心的枞阳县贯彻落实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问题做出回应 文号:
发布日期: 2020-04-27
有效性: 有效 咨询电话: 0562-5733007
县发改委主任吴云剑就群众关心的枞阳县贯彻落实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问题做出回应
发布时间:2020-04-27 11:48 来源:县发改委 浏览次数: 字体:[ ] 文本下载

针对群众关心的枞阳县贯彻落实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问题,县发改委主任吴云剑就枞阳县贯彻落实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的工作方案进行解读:


一、关于《工作方案》起草背景

20181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宣布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今年513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随后党中央、国务院印发此规划纲要,并明确将铜陵纳入长三角中心区27个城市范围,这为进一步提升铜陵综合能级和整体竞争力提供了强劲动力。517日,邓向阳常务副省长主持召开了《安徽省实施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行动计划》起草工作动员会,印发了《安徽省实施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行动计划起草工作方案》,要求各地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深入开展调研,制定实施方案,抓好落实。715日,省委第十届九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安徽省实施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行动计划》。730日中共铜陵市委十届十一次全体(扩大)会议审议通过了《铜陵市贯彻落实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方案》

中央对长三角地区的发展明确定位为一极三区一高地(全国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全国高质量发展样板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引领区、区域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对安徽省的发展明确定位为两地一区(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聚集地、绿色发展样板区)。省委书记李锦斌指出,要按照更高质量的根本要求,紧扣一体化的工作主线,立足自身实际,找准坐标定位,积极主动作为,在重大战略上一体对接、在发展规划上等高对接、在合作项目上深度对接、在体制机制上无缝对接,大力推动科技创新联手、基础设施联通、产业发展联动、公共服务联网、区域市场联建,当好长三角的科技创新策源地、生态绿色后花园、产业发展生力军、对接一带一路西大门、能源供给大通道,为长三角地区实现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二、《工作方案》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

比照里行动计划框架,我工作方案》总体分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总体要求,首先提出4个方面的战略定位,“两地两区”,一是从延伸长板的角度,打造长三角产业转移承接重要基地。二是从补足短板的角度,打造长三角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基地。三加固底板的角度自我加压打造长三角协同发展配套服务示范区。四是打造长三角生态文明建样板区。

其次,在发展目标上,按照20252035两个时间节点,提出了阶段性的目标。到2025年,枞阳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较为完善,基本实现创新共建、协调共进、绿色共保、开放共赢、民生共享的一体化发展格局。并从5个方面提出了分项目标,包含了10项量化目标。到2035年,提出了形象化的远期目标。

第二部分是主要任务,包括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协调联动、生态环境、协同开放、公共服务、体制机制等方面内容。

一是强化科技创新融合,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立足我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处理好传统行政区划和开放型市场经济间的关系,深化与江浙沪等先进地区合作,引导长三角科技成果在我县转化,积极争创国家创新型试点,推动产业融合创新,构建创新型现代化产业体系。

二是强化基础设施融合推进互联互通建设。遵循交通先行的原则,坚持适度超前、协同推进,进一步提升我县区位优势。以交通、信息、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为重点,进一步完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加快“智慧枞阳”建设、推进能源水利基础设施布局。

三是强化空间布局融合,推区域协调发展。围绕县城总体发展战略目标,强化规划引领,积极对接合肥都市圈,推进合铜发展带建设;主动对接江北高质量发展试验区,打造枞阳经济东部增长极;实施乡村振兴,力促城乡融合,加速推动我参与长三角一体化进程,快速提升发展的整体水平和效率。

四是强化开放平台融合推进深层次产业转移借鉴上海临港、苏州工业园区合作开发管理模式,推动安徽枞阳经济开发区建设特色园区,促进产业集群式发展主动对接和深入融合国家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发挥港口岸线优势,努力把枞阳打造成连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提高服务水平和营商环境,扩大深层次开放合作。

五是强化生态环保融合推进绿色枞阳建设。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贯穿枞阳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建设的全过程。联手上下游城市,建立流域上下游生态补偿和区域污染联防联控体系,健全跨区域和跨部门协同、多种污染物和多种环境要素协同治理机制,全面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经济带枞阳样板。

六是强化公共服务融合推进一体化新环境建设。全面实施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管理,积极与沪苏浙相关城市开展文化互动、文旅交流、体育交往、教育合作,建立长三角区域城市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信息沟通和应急联动机制、重点领域跨区域联合奖惩机制,促进公共服务便利共享、优质人力资源共用、高端体育赛事联办、医疗卫生体系互融,使一体化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人民。

七是强化体制机制融合推进合作环境建设。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加强长三角标准领域合作,努力破除制约一体化发展的行政壁垒和体制机制障碍,联合建立统一规范的制度体制。强化同长三角城市间的人力、金融、土地、环境等要素协同创新,形成要素自由流动的统一开放市场,构建多层次多领域的合作机制,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提供强劲内生动力。

在《工作方案》起草时,我们强化专栏作用能效,推进重点工程项目建设。重点围绕现代制造业重点建设项目、现代服务业建设项目、总部经济项目、长三角科技创新建设工程、长三角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基础设施重点工程项目、“一圈一区”产业发展重点乡村振兴战略重点发展领域与长三角重点对接开发区(主导产业)、信用联合推进建设工程、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工程、体育产业全域化、融合化发展重大谋划项目医疗、康养重大谋划项目14项重点工,设立专栏予以推进。

第三部分是保障措施。包括加强组织领导、健全推进机制、强化政策保障、抓好督促落实等4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