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枞阳县文化惠民工程绩效管理,提高项目资金使用效益,根据铜陵市文化和旅游局 、教育和体育局、财政局关于印发《铜陵市公共文化惠民工程绩效评价办法》的通知(铜文旅〔2019〕103号)精神,结合我县工作实际,现将枞阳县文化惠民工程绩效自评情况报告如下:(自评结果见附件1.2)
一、项目总体情况
枞阳县2019年文化惠民工程主要指县图书馆、文化馆、19个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免费开放工作和190个行政村文化信息共享工程运行维护、农村文化活动演出补助、农家书屋运行维护、农村体育活动组织开展。该项目资金317.4万元,其中中央省级资金235.77万元,市级资金23.94万元,县配套资金57.69万元。
二、项目投入情况
(一)建立保障机制。一是出台了系列指导性文件。枞阳县人民政府出台了《枞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将文化事业建设纳入城乡发展规划。依据县规划纲要,枞阳县文化行政部门印发了《枞阳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十三”建设规划》(枞文[2016]100号),对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等指标进行了细化、量化。二是建立了组织协调机制。成立了由政府分管县长任组长,县文旅局、财政局、教体局部门负责人为副组长的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县文旅局成立了以主要负责人为组长、分管同志为副组长,相关业务股室工作人员为成员的惠民工程协调小组,设立办公室,明确职责分工,责任到人。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机构,进一步完善了“政府积极主导,部门密切协作,日常工作常抓不懈”的工作机制,增强了组织协调能力,确保了文化民生工程各项工作顺利实施、高标准完成。三是加大了宣传工作力度。印发了《枞阳县2019年文化民生工程建设宣传活动方案》(枞文旅〔2019〕4号),制作发放文化民生工程宣传单页。通过电视、手机、网络、报纸简报等宣传媒体报送信息39条,其中中国摄影报1条、市级5条。此外,还通过悬挂宣传横幅,张贴宣传标语等形式进行了广泛宣传。四是制定了实施方案和细则。县文化行政部门、财政、教体部门联合印发了《2019年枞阳县文化惠民工程实施方案》(枞文旅〔2019〕2号)和《枞阳县文化惠民工程绩效评价实施细则》(枞文旅〔2019〕40号)。明确了目标任务、保障措施和绩效评价指标等,保证了文化民生工程有章可循,按计划实施,强化了目标绩效管理。
(二)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枞阳县2019年文化惠民工程项目资金317.4万元,其中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资金135万元,190个行政村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服务点、农村文化活动、农家书屋运行维护、农村体育活动项目补助资金182.4万元。以上项目资金在省市下达指标通知单位后,我县财政及时足额配套了资金57.69万元。2019年5月28日,枞阳县文旅局印发了《关于划拨2019年文化惠民工程资金和加强专项资金支出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枞文旅[2019]8号),并于6月15前将该项目资金据实足额拨付到各乡镇及项目实施单位,保证了项目资金及时到位,保障了工程项目有效实施。
三、项目过程情况
(一)强化过程管理。一是建立健全各项机制体制。建立了文化民生工程工作机制,制定了绩效评价实施细则和实施方案,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印发了《枞阳县文化民生工程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枞财行[2018]580号),明确了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原则、支持范围方式、资金分配、绩效管理、监督管理等内容。二是开展日常督查检查工作。枞阳县文旅局于4月22日—5月10日、6月17日—28日分别开展了《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和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工作》和《加强专项资金支出管理有关工作》的督查检查活动,成立了检查工作小组,对2018年各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专项资金的支出、2019年文化惠民工程资金拨付管理使用、日常工作档案管理、公共文化设施管理等情况进行了检查,形成检查记录日志,并对问题突出的单位下达整改责任清单和办结清单,做到发现问题立即指出,限期改正。三是严格招投标制和验收制。2019年“送戏进万村”文化惠民演出服务项目严格按照省、市标准要求,由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向社会公开招标,同时依据各中标演出服务单位演出视频、回执单等材料,严格验收,保证文艺演出服务数量质量。农家书屋出版物更新由省新闻出版局统一招标采购,由配送单位提供各村配送清单,局进行随机抽查验收。四是加强档案资料管理。制定印发《枞阳县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项目有关档案管理制度》(枞文[2018]10号),注重资料平时的收集、整理,各项活动记录及时登记,装订成册,业务资料实行归档管理。五是及时报送信息。每月初向省、市、县及时准确地报送民生工程实施进度、工作计划、好的做法等有关信息,确保文化惠民工程按时序进度完成。
(二)严格财务管理。一是落实资金管理规定。各乡镇及项目实施单位能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设立专项账户,落实专项资金专户管理,设置项目支出明细账,实行单独核算。二是强化资金监督管理。为强化项目资金的日常监管,县民生办对全县2019年文化惠民资金会计科目进行了规范、统一,并纳入国库集中支付,通过各财政所在财政一体化平台中的专项资金户进行资金支付清算。
四、项目产出情况
(一)坚持向公众开放。2019年,县图书馆举办各类培训班、讲座等30次,免费接待读者19万人次。县文化馆举办各类培训班、展览、文艺辅导151次,免费提供服务6.8万人次。22个乡镇综合文化公共文化设施、场地及设备等全部实行免费对外开放,每周坚持向公众开放42小时以上,每年每站举办各类培训班12次以上,大中型文化活动4次以上,制作更新宣传橱窗12期以上。190个行政村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服务点、农家书屋每周向公众开放5天以上。
(二)保证项目完成。2019年,按时完成了农村文化活动文艺演出200场,农家书屋图书更新11400册,农村体育活动190场,每年每个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服务点开展活动10次以上,农家书屋开展活动4次以上。确保了工程项目的完成时效和完成质量。
(三)促进资金合理使用。严格按照《中央补助地方美术馆 公共图书馆 文化馆(站)免费开放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和《安徽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精神,根据服务标准,科学安排,合理使用,严格资金规定,落实资金使用率100%,最大限度发挥文化惠民工程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益。
(四)推进创新服务方式。坚持群众需求导向,不断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设立意见箱,及时收集群众反馈意见,坚持“送文化”、“育文化”与 “种文化”相结合。2019年县黄梅戏艺术研究中心、电影公司、图书馆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送图书下乡分别为200场、2280场、1500册,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县图书馆、文化馆到基层举办各类辅导培训班近百次,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各项文化活动。坚持免费开放公示制度,县文化馆、图书馆和22个乡镇文化站在醒目位置悬挂了县统一制作的免费开放民生工程标识牌,免费服务项目内容,及时向群众公示。印发了《枞阳县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项目有关档案管理制度》(枞文[2018]10号),日常工作资料管理规范化。县图书馆开设了“枞阳大讲堂”活动,创新开放形式。建成了枞阳邮政分公司、莲花湖公园阅和县工会3个全民阅读示范点,并纳入总分馆体系,探索阅读新模式。县文化馆组建了“群星艺术合唱团”,引导艺术爱好者积极参与文化活动。开展“枞阳之歌—周末大舞台”文艺展演活动,提升社会团体文艺演出水平。设立了老年文化活动中心,为老年群体提供文化活动阵地。实施了公共图书馆服务一体化工程,建成了19个乡镇分馆和村(社区)服务点,实现了全县公共图书资源共享。设置了全县214个村(社区)文化管理员岗位,年岗位补贴纳入财政预算。
五、项目效果情况
(一)社会效益、持续影响显著。2019年,县图书馆免费借阅图书179973册次,“枞阳大讲堂”品牌文化活动举办3期,枞阳名人展馆和黄镇纪念馆特色文化年接待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团体参观达5万人次,少儿阅览室接待读者60619人次。县文化馆举办各类辅导培训班136期,培训人员5500人次,举办展览5次,参观人数1000人,组织开展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10次,开展“枞阳之歌—周末大舞台”文艺展演品牌文化活动25场,观摩观众达14000人。结合脱贫攻坚工作实际,开展“送戏进万村”文化惠民演出200场次,受益群众上万人次。根据当地实际,乡镇综合文化站开展如龙舟赛、舞龙灯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地方特色文化活动,各行政村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服务点结合党员教育活动,年开展文化活动10次以上,农家书屋开展征文、演讲、讲座、培训活动4次,组织群众体育活动1次等。通过一系列活动开展,切实保障了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了当地群众崇德尚贤、提高了建设美好家园和当地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 解决了农民群众“买书难”、“看书难”问题,普遍增强了群众体育健身意识。印发了《枞阳县公共文化服务群众需求和评价反馈机制实施办法(暂行)》的通知(枞文[2018]22号),建立群众需求征集、服务评价反馈等机制,提高了文化惠民项目与群众需求的契合度。通过项目的实施,对提高当地群众的文化素养和科学生活水平,对传播先进文化,减少腐朽文化侵害起到了明显成效,社会效益发挥明显,持续影响作用显著。
(二)群众知晓度、满意度明显提升。在抓实、抓细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工作的同时,强化舆论宣传,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信息网络、报纸简报等载体多形式多渠道宣传文化惠民工程建设的意义,利用手机微信、政府信息公开网等网络平台,及时发布文化文化惠民工程实施进度、政策措施、征求意见等,发挥群众舆论监督作用,提高社会的知情权和知晓度。发放、收回满意度测评表、问卷调查表110份,群众满意度100%。
枞阳县文化和旅游局 枞阳县教育体育局 枞阳县财政局
2019年10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