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梅乡畜禽养殖应对低温雨雪天气技术方案
(一)生猪抗寒饲养技术方案要点
1.加固猪舍。及时清除圈舍顶棚积雪,对圈舍和水电等基础设施、设备进行全面巡查、加固,特别要重点排查存在隐患的老旧猪舍,避免发生严重的坍塌事故。同时,应注意用电安全,防止因棚舍倒塌、压断电线而导致漏电电死生猪或者引发火灾。
2.加强防寒保暖。生猪饲养的防寒保暖重点是母猪的产房和仔猪保育舍。要充分利用现有条件,提高猪舍的保温性能。封闭式猪舍要利用塑料薄膜、泡沫板、旧包装袋等材料封闭北侧窗户,防止寒风进入猪舍;南侧的窗户也要封闭,但要留出一些通风孔;敞开式的猪舍可用塑料薄膜将敞开部分封闭,特别是猪舍的北侧必须封闭。白天有太阳时要适当打开南侧窗户通风。重点是防止冻僵、冻死乳仔猪。
3.适当增加饲料能量。在大雪和严寒条件下,猪需要的能量和饲料量大幅增加。如果饲料供给不足,可导致猪的生长性能降低,生长停滞甚至变成僵猪或死亡。因此,严寒天气怀孕母猪每头每天增加1公斤饲料,其它生猪(仔猪、肥猪、泌乳母猪)不要限制采食量,应敞开饲喂。也可以在原来基础上增加10-15%玉米、小麦、糙米等能量饲料。让乳猪吃好初乳,加强乳猪的补料。
4.做好防疫工作。在严寒的季节,某些病毒性疾病爆发的可能性增加。养猪场要加强免疫接种工作。要强化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口蹄疫等疫病的防控。同时,加强消毒和隔离工作,严防传染病进入猪场。
(二)家禽抗寒饲养技术方案要点
1.加固禽舍。及时扫除屋顶积雪,防止鸡舍、鸭舍坍塌。
2.做好禽舍保暖。低温对家禽的生产性能影响十分明显。可适当增加饲养密度,关闭门窗,加挂草帘、饮用温水和火炉取暖等方式进行御寒保温,使禽舍温度不低于3℃。要处理好保温与通风的关系,由于气温较低,禽舍门窗关闭较严,通风量减少,氨气等有害气体聚集,易诱发家禽的呼吸道等疾病。在中午天气较好时,要开窗通风,切实处理好通风与保暖的关系;及时清除家禽舍内的粪便和杂物,使舍内空气清新,氧气充足。
3.适当增加饲料能量。冰雪气候下,要适当增加日粮中能量饲料比例,可在原来基础上补加10-20%玉米,同时根据体重大小适当增加喂料量,气温每下降3摄氏度,每只鸡日喂料量增加5克左右,寒流过后再逐渐恢复到原来的喂料水平。
4.保持环境干燥。为了保温,一般禽舍内通风量小,水分蒸发量减少,墙壁、棚顶或屋顶会凝结大量水珠,使禽舍内过度潮湿,给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创造了条件。要强化管理,注意保持禽舍内的清洁和干燥,及时维修损坏的水槽,加水时切忌过多过满,严禁向舍内地面泼水等。
5.定期消毒增强体质。气候寒冷,家禽的抵抗力普遍减弱,极易导致疾病暴发流行。要坚持定期消毒,加强疫病防控,定期进行预防接种;适当增加饲料中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含量增强体质。
(三)牛羊抗寒饲养技术方案要点
1.整修栏舍防寒保暖。及时除雪除冰、加固整修圈舍,防止牛羊舍(棚)倒塌,如遇大雪,增加棚舍顶积雪的清扫次数,保证屋顶没有积雪。圈舍的窗户要用塑料薄膜封闭,堵塞漏洞,防止贼风;犊牛、羊羔及分娩牛羊可在圈舍内生火取暖,有条件的农户可以安装红外取暖灯。圈舍勤垫草、勤换草、勤打扫、勤除粪;保持适中的饲养密度,保持空气流畅。
2.适当增加饲料能量。在恶劣气候条件下,孕畜饲养不当,易导致怀孕母畜流产,甚至母仔双亡。要提高精饲料的供给量,母牛每日要补喂1—2千克精料,羊的精料供给量应提高20%,同时可多喂青贮料、胡萝卜等多汁饲料,有条件的农户可喂给混合精料,并适当添加一些骨粉和食盐。
3.饲喂热粥料和热水。精料最好制成38℃左右的热粥饲喂,这样不仅适口性好且易消化,可增强机体的抗寒力。同时要保持充足、温度适宜的饮水,水的温度在37℃为宜。
4.适当运动和刷拭牛体。在天气晴朗时,把牛放出晒太阳,同时要刷拭牛体,这样既可预防皮肤病和体外寄生虫病的发生,还可以促进牛的血液循环,提高抗寒御冷能力。
5.适时免疫。冬季是动物病毒性疫病的流行季节,特别是动物的流行性腹泻、口蹄疫等更是高发季节。要实施疫苗接种、加强疫病防控,做好牛羊场清洁卫生工作。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