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县教体局> 义务教育领域> 教育督导>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
索引号: 11340722003125642M/202104-00158 组配分类: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
发布机构: 县教体局 主题分类: 科技、教育
名称: 关于印发《枞阳县关于进一步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方案》的通知 文号: 枞教体[2021]1号
发布日期: 2021-04-19
有效性: 有效 咨询电话: 0562-3226312
关于印发《枞阳县关于进一步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方案》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1-04-19 15:56 来源:县教体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文本下载

关于印发枞阳县关于进一步推进基础教育

优质均衡发展工作方案的通知


局属各学校:

现将《枞阳县关于进一步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枞阳县教育体育局

                              2021年32

   

    (此件主动公开)

枞阳县关于进一步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方案

 

为深入贯彻全国、全省教育大会、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基础教育工作部署,进一步深化我县基础教育改革,全面提高育人质量,根据《安徽省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全面提高育人质量行动计划》等文件精神,按照《铜陵市关于进一步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方案》要求,立足枞阳县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2023年,建立起布局合理、学段衔接、规模适当、优质均衡的基础教育结构体系。全面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8%、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85%、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5%;统筹推进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优化师资配备,根本解决“城镇挤、乡村弱”的问题,到2028年实现优质均衡发展。

2023年,基本完成全县中小学幼儿园布局调整。经调整,全县幼儿园由现有58所增加至66所,增幅14%。小学由现有94所调整到45所,调减幅度为52%;教学点由59个增加至86个。初中由现有的24所(初级中学19所、九年一贯制5所)调整到23所(初级中学18所、九年一贯制5所),调减幅度为4%。公办普通高中由现有8所调整到5所,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

二、基本原则

1.政府主导,部门配合。落实“分级办学、分级管理”工作职责,实行政府“一把手”负责制,统筹指导、协调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

2.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统筹全县各学段基础教育与地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有计划、分阶段落实优质均衡发展规划目标。

3.突出重点,改造薄弱。在全面自评的基础上,找准问题短板,逐项突破布局规划、各学段校额(班额)、专任教师生师比、智慧学校建设等指标任务。

4.促进公平,确保质量。把保障教育机会、教育过程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作为根本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

三、工作措施

1.坚持教育规划先行。科学制定枞阳县中小学幼儿园布局调整规划方案,并将公办中小学、普惠性幼儿园建设纳入城乡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设施统一规划。

2.立足实际重点突破。以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为抓手,努力增加学前教育学位供给,有效破解“入园难”“入园贵”问题;稳步调优农村学校网点布局,着力解决农村学校、特别是边远乡镇学校生源萎缩、成班率低、资源利用不充分等日益显现问题;整合全县高中教育资源,停办部分规模小、效益差的普高学校,集中力量办好一批优质、特色普通高中。

3.加强智慧学校建设。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坚持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核心理念,推进“教育+互联网”发展,加快智慧学校建设和应用,推进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教育。按照“重点农村,试点先行,分类推进”的原则,加快智慧学校建设,到2022年,实现教学点智慧课堂全覆盖,乡村普通中小学全部达到智慧学校建设要求,城镇中小学基本建成智慧学校,基本建成覆盖中小学各年级各学科的优质数字资源体系。推动信息技术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方位应用,形成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个性化智慧学校生态体系,提升我县基础教育现代化水平。

4.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改革,积极探索义务教育教师队伍“三权”统一改革试行工作。根据生源变化情况,建立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年度动态调整机制。落实符合教师职业特点的公开招聘政策,实行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做好思政、体育、艺术、劳动、科学、综合实践活动、心理健康、特殊教育等教师配备和培养工作。深入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拓宽乡村教师来源,本土化定向培养“一专多能型的全科型”乡村教师,继续实施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招募高校毕业生到村小、教学点任教。健全教师交流轮岗机制,落实乡村教师职称评审倾斜政策,拓展乡村教师职业发展空间,引导教师在城乡合理流动。采取定期交流、中心学校区域内一体化管理、对口支援、乡镇中心学校教师走教等多种途径和方式,重点引导、鼓励优秀教师向乡村学校或薄弱学校流动。城镇学校专设岗位,接受乡村教师入校交流锻炼。推行中小学校长竞争上岗、公开招聘。完善中小学幼儿园校()长负责制和任期制,每届任期一般为5年,中小学校()长在同一所学校任职满两届的原则上应予交流。探索校长职级制改革。

5.建立教育质量评价监测机制。建立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科学评价体系。落实国家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指南。落实县域义务教育质量、学校办学质量、学生发展质量评价标准和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制度。落实普通高中办学质量评价标准,完善质量监测办法。切实加强考试数据统计与分析,以年级、班级群体的纵向和横向的发展情况详尽分析学校的优势和劣势,有针对性地制定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和措施;就全县成绩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制定指导性规范,统一布局,分级管理,层层落实,着力打造铜陵市枞阳县学业质量水平评价体系。

6.积极推进融入长三角教育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加强与长三角发达地区教育合作与交流,引进长三角一流学校优质资源,加大对我县基础教育的引领力度,充分发挥引进一吸收一共享作用。推动建立长三角跨区域科研协同机制、基础教育重大问题协商共建机制、教育现代化进程监测协同机制。

7.大力推行集团化办学模式。以县域内、外优质公办学校为龙头,实施“名校+”、“名园+”战略,带领我县学校成长为优质教育资源学校,强化推进联合体办学,努力做大优质教育体量。

四、实施计划和步骤

(一)学前教育阶段

组织实施枞阳县城乡学前教育提升工程,重点加快城区和规模大的乡镇公办幼儿园建设,不断增加学前教育学位供给,通过三年努力,彻底解决城区和规模大的乡镇“入园难”“入园贵”问题。

12021年:新建3所公办幼儿园。在枞阳镇新建老庄社区幼儿园、连城西路幼儿园,新增21个班630个学位;在会宫镇新建会宫镇第二幼儿园,新增3个班90个学位。

2.2022年:进一步提升全县公办学前教育资源占比。在枞阳镇新建2所公办幼儿园,分别为蒲州新区幼儿园和银塘东路幼儿园,合计新增24个班720个学位。

3.2023年:继续加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在枞阳镇新建3所公办幼儿园,分别为经开区幼儿园、桥港工业园幼儿园、金山路幼儿园,合计新增27个班级810个学位。

(二)小学阶段

全面优化全县小学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将100人以下的乡村完小全部降为教学点,将30人以下的乡村教学点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性撤销。

1.2021年:一是撤并8个教学点。撤并麒麟镇六角教学点,学生分流至麒麟中心学校或梅花教学点;撤并汤沟镇新河教学点,学生分流至田间小学教学点;撤并钱桥镇同心教学点、朝阳教学点,学生分别分流至高埠教学点和钱桥中心学校;撤并义津镇白云教学点、双兴教学点,学生分别分流至义津小学和杨湾小学;撤并浮山镇鞠隐教学点,学生分流至浮山中心学校;撤并枞阳镇湖东教学点,学生分流至戚矶教学点;二是将50所不足100人的完小全部降为教学点。

2.2022年:继续撤并教学点4个。撤并藕山镇桃花教学点,学生分流至藕山中心学校;撤并汤沟镇红光教学点,学生分流至汤沟中心学校;撤并钱桥镇邹岗教学点、马塘教学点,学生分流至钱桥中心学校。

3.2023年:继续撤并教学点11个。撤并藕山镇新开教学点;撤并项铺镇马埠教学点、东边教学点、边山教学点、石溪教学点,学生分流至项铺中心学校或朴树小学;撤并麒麟镇阳和教学点,学生分流至白马教学点;撤并钱桥镇大塘教学点、新华教学点、大山教学点,学生分流至钱桥中心学校或高埠教学点;撤并义津镇高塘教学点,学生分流至义津小学;撤并雨坛镇新塘教学点,学生分流至合响小学。

(三)初中阶段

进一步优化初中学校布局,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下一步,一个乡镇将保留一个初中,规模大的镇保留23所初中。

1.2021年:新建枞阳二中东校区,为九年一贯制学校,招生规模达到60个班,可容纳3000人就读。

2.2022年:撤并长河初中,学生分流至枞阳二中东校区。

3.2023年:撤销横山初中初中部,降为完小,学生分流至横埠中学。

(四)高中阶段

根据《枞阳县高中阶段学校布局调整专项规划(2020-2022年)》(枞政办〔202014号)文件精神,用 3 年左右时间,将县内现有的 8 所公办普通高中调减至5 所。分别为省示范 3 所:浮山中学、枞阳中学、会宫中学;市级示范 1 所:横埠中学;普高 1 :宏实中学。合并高中 1 所:将枞阳三中整体合并到枞阳中学。停办高中 2 所:钱桥中学、白云中学(高中部)。白云中学由完全中学降为初级中学。

通过布局调整进一步推进浮山中学、枞阳中学、会宫中学三所省示范高中高质量发展;适度扩大横埠中学办学规模,与横埠镇城镇发展相一致;积极与县投发集团合作,成立教育投资发展公司(集团),办好宏实高中,提升办学质量,盘活教育资产,增强教育发展后劲。

五、组织保障

1.落实政府责任。强化县级政府责任,把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纳入城镇发展规划。完善考核机制,把统筹推进区域内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作为县级党政领导班子教育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

2.明确部门职责。进一步明确各相关部门的职责分工,健全部门协作机制,及时研究推进优质均衡工作面临的重大问题,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工作目标按期实现。

3.加强督导检查。教育督导部门要开展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主要措施落实和工作目标完成情况的专项督导检查,对工作开展不力,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的要限期整改,对因工作落实不到位,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部门和有关责任人,要严肃问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