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风险分级管理,是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以风险分析为基础,结合食品生产者的食品类别、经营业态及生产经营规模、食品安全管理能力和监督管理记录情况,按照风险评价指标,划分食品生产者风险等级,并结合当地监管资源和监管能力,对食品生产经营者实施的不同程度的监督管理。
二是风险分级原则。食品生产风险分级管理工作应当遵循风险分析、量化评价、动态管理、客观公正的原则。
三是食品生产风险等级的划分依据。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食品生产经营风险等级划分,应当结合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风险特点,从生产经营食品类别、经营规模、消费对象等静态风险因素和生产经营条件保持、生产经营过程控制、管理制度建立运行等动态风险因素,确定食品生产经营者风险等级,并根据食品生产经营监督检查、监督抽检、投诉举报、案件查处、产品召回等监督管理记录实施动态调整。
四是食品生产风险等级划分方法。食品生产风险等级从低到高分为A级风险、B级风险、C级风险、D级风险四个等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确定食品生产风险等级,采用评分方法进行,以百分制计算。其中,静态风险因素量化分值为40分,动态风险因素量化分值为60分。分值越高,风险等级越高。
五是确定了风险等级实行动态调整的要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根据当年食品生产者日常监督检查、监督抽检、违法行为查处、食品安全事故应对、不安全食品召回等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记录情况,对辖区内的食品生产者的下一年度风险等级进行动态调整。
六是风险分级结果的运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根据食品生产者风险等级,结合当地监管资源和监管水平,制订年度监督检查计划,合理确定企业的监督检查频次、监督检查内容、监督检查方式以及其他管理措施,根据风险等级不同,最高可至每年检查3-4次。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