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县发改委> 建议提案办理> 人大代表建议
索引号: 11340722003125597L/202205-00006 组配分类: 人大代表建议
发布机构: 县发改委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名称: 关于县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第40号建议的答复 文号:
发布日期: 2022-05-20
有效性: 有效 咨询电话: 0562-5733007
关于县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第40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2-05-20 15:14 来源:县发改委 浏览次数: 字体:[ ] 文本下载

 

 

 

关于县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

40号建议答复

 

代表

提出的“关于融入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建议”(17-1-40建议)收悉。经综合有关部门意见,结合我近年来有关工作情况,现答复如下:

一、总体落实情况

一是全面贯彻总书记关于长三角一体化重要论述。在县委常委会上传达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5月13日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关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要论述和2020年8月20日在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以及相关政策文件精神,深刻领会总书记强调的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点,研究贯彻落实举措,借势推动我县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二是全面制定我县长三角一体化工作方案。2019年5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根据国家规划纲要,省市相继制定了贯彻落实方案。8月12日,《枞阳县贯彻落实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的工作方案》经中国共产党枞阳县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方案提出了“两地两区”产业承接重要基地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基地协同发展配套服务示范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的发展目标,标志着长三角一体化这一国家战略在我县正式施工。三年来,我县始终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聚焦聚力工业强、县域富、生态优”,突出“发展为要、项目为王、实干为先”鲜明导向,坚持全县域、全领域与沪苏浙同频共振,努力交出枞阳深度融入长三角、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满意答卷。

二、主要成效

1.聚焦区块链接着力打造结对合作新样板。一是坚持高位推动,促进城区对口合作推深走实。已与江阴市政府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重点在党建引领、产业融合、金融商贸、文化旅游、教育医疗、人力资源、园区建设等方面开展全方面合作,着力推进理念观念、产业发展、科技创新、营商环境“四个一体化”,先后派出两批12名干部到江阴市跟班学习。二是聚焦招大引强,推动园区合作提质提效县经开区同江阴市临港经开区、苏州相城经开区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重点利用枞阳经开区的土地价格、人力资源、区位优势、交通便利等条件,围绕“2+4+X”产业体系,积极承接园区产业转移项目,并争取培育成为下一批挂牌的省际产业合作园区。

2.聚焦产业提质,着力融入长三角产业分工体系一是面向沪苏浙地区开展精准招商。全面实施链长制招商,按照“五个一”模式,组建了铝基新材料、智能家居等6条重点产业链,编制了重点产业招商线路图,紧盯传统产业的高端环节和新兴产业的关键环节加大招引力度,成立驻苏浙沪招商办事处,有序承接沪苏浙产业梯度转移。2021引进长三角区域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7个,总投资额19.66亿元二是推进产业承接平台建设。积极对接上海铝业行业协会,合作共建枞阳县铝基新材料产业园,目前产业园基础设施工程已启动建设。同时,正在谋划打造枞阳县承接长三角产业转型示范园,目前项目已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正在申请专项债。三是强化区域创新协同。组织实施以企业为主体的的长三角联合科技攻关,安徽国电能源设备工程有限公司与上海交通大学深度合作“基于nb-lot”的智能多能源蓄热节能研发获长三角科技创新联合攻关专项立项;枞阳县鲍记蜂业有限公司与江南大学联合开展“蜂蜜制品研发与产业化技术服务”已形成产业化。安徽工业大学枞阳经开区工业技术研究中心正式运营,与华中科技大学无锡研究院、江阴市智能制造创新研究院合作推深走实。是推进长三角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深入实施农产品加工业“五个一批”工程和“158”行动计划,新增“三品一标”农产品19个,4个区块链、14个规模生产经营主体的农产品实现追溯,枞阳优质糯稻生产加工基地、白荡湖水产养殖与加工基地入选全省首批135个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示范基地创建名单。

3.聚焦互连互通,着力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网络。一是加密基础通道。德上高速枞阳段顺利通车,乌金渡大桥主体工程完工,G237会宫至官埠桥段、G330枞阳、天天高速等一批一级公路同步实施。江北港铁路专用线进入全面施工阶段,合池城际铁路、铜枞宜市域铁路有序推进。引江济淮船闸基础、节制闸主体结构、跨渠交通桥和长河大桥桩基建设达3个100%,小港航道、枞阳港水上服务区成功获批。二是加快能源电力设施建设。天然气桐城枞阳支线项目开工建设,“智慧枞阳”项目扎实开展,建设5G基站64个,白浙特高压、合池高铁等一批新基建项目有序推进。110千伏白湖变工程建设和110千伏汤沟变加速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工程竣工25个。

4.聚焦生态环境共保联治,着力打造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区。一是推进长江流域联防共治。坚定践行“两山”理念,聚焦“水清”“岸绿”“产业优”,纵深推进新一轮“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把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的新阶段现代化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作为生态文明建设一号工程,严格沿江“1515”分级管控措施,点对点抓好整治突出生态环境问题,贯彻长江十年禁渔令,实现建档立卡、证注销、船封存、网销毁四个100%;推进林长制改革,深化“五绿”协同推进机制,实施平安、健康、碳汇、金银、活力“五大森林行动”,森林覆盖率达22.3%,美丽长江经济带(枞阳段)加速呈现。二是推进枞阳绿色能源基地建设。与阳光电源公司深化资源、产业全面合作,1.57GW多能互补一体化试点上报国家发改委,并纳入省可再生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整县屋顶光伏规模化开发试点有序推进。三是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化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上半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83.2%,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100%,重点尾矿库排查整治工程有序实施。

5.聚焦民生服务便利共享,着力打造打造协同发展配套服务示范区。一是推进政务服务共享。持续优化“一网通办”服务能力,全面实行容缺受理,开展政务服务“三提升”“两压缩”专项行动,实现所有政务服务事项“应上尽上”“全程在线”。长三角“一网通办”综办窗口深化推进,实现首批30项企业服务事项和21项个人服务事项“一网通办”,全县政务服务事项平均办理时限压缩到1.04个工作日,平均申请材料精简到1.73件,全县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率达99.24%。

二是推进医疗医保互通。开通长三角异地门诊费用直接结算通道,简化“异地就医备案”流程。县医院外科综合大楼、传染病区、精神病区、中医院中西医结合及传染病区、医养结合等五大公共卫生补短板项目建设全面启动,安徽省立医院、县人民医院医疗联合体已正式运营。加强文旅交流合作。完成了“一部手机游枞阳”线上平台建设,与景域驴妈妈集团成功签约。成功举办2届油菜花旅游文化节,申报3A级旅游景区3家,浮山镇入选安徽省首批特色旅游名镇名单,入选省级休闲旅游示范点名单4家,枞阳名人馆和黄镇纪念馆对外开放。在无锡市区成功举办了浮山风景区专场推介会,组织参加安徽文旅推介长三角系列(上海、杭州、南京)、长三角康养旅游等活动。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长三角一体化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增强欠发达区域高质量发展动能。对枞阳来说,深度融入长三角,就是对接先进生产力、融入新发展格局。我们将强化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全面对标沪苏浙,专注办好自己事,共同答好总书记交给长三角的考卷,倾力打造具有影响力的“两地两区”,全面开启“工业强、县域富、生态优”的新阶段现代化美好枞阳新征程。

一是推深做实与江阴市合作共建。聚焦合作共赢、各扬所长、紧扣所需,持续深化细化实化枞阳与江阴合作对接内容,着力构建区域合作与互动发展新格局。学习“江阴模式”建体系。全面建立“1+1+N”合作体系,加强市县政府之间、园区之间、专项工作组之间协作配合,推动两地各层级之间开展多维度、全方位交流合作。借鉴“江阴路径”强支撑。紧扣五个“区块链接”,积极参与产业分工协作,突出临江产业园这个关键平台,在顶层设计、运营模式、产业培育等方面深化合作,推动枞阳枢纽经济尽快取得实质性突破。

二是推动产业协同补链强链。以创新驱动提能为主平台。大力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全力争创国家创新型试点县、全国科普示范县。深入实施质量强县战略,争创省级质量强县示范县、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培育壮大“双首位”产业,深耕细作“四个百亿”产业,打造枞阳产业地标。围绕大健康、电子信息、新型建材等领域,培育一批高成长性产业,推动布局氢能源产业。加强“三重一创”建设,加快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实施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工程,促进消费扩容提质。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再创2个4A级景区,创成浮山5A级景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加快电商振兴,深化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推动农产品产销顺畅衔接、出村进城高效便捷。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强县域快递网络、物流园区建设。

三是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共同打造“轨道上的长三角”,加快建设江北港铁路专用线,协同推进合池城际铁路及铜枞宜市域铁路。共同提升公路通达能力,G330铜陵段改建工程,加快推进北沿江高速铜陵段开工。共建长三角世界级港口群,配合实施引江济淮枞阳境内工程,争取枞阳港枢纽开工建设。共同推进能源基础设施布局,加快建设天然气桐城枞阳支线、庐江—枞阳—马衙支线,配合推进白鹤滩—浙江特高压工程枞阳段、长江LNG项目前期工作。加快共建数字长三角,新建一批5G基站,加快“智慧枞阳”建设。

四是推动生态环境共保联治。共同修复长江生态环境,严格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和沿江“1515”岸线分级管控措施,深化“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坚决打好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歼灭战。联合做好长江“十年禁渔”工作,全面落实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退捕渔民安置保障等重点任务,开展打击非法捕捞上下游联合执法。协同开展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和重污染天气联防联控。强化与周边地市沟通协调,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协同治理。落实《推进长江三角洲区域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联防联治实施方案》,合力打击危险废物非法跨界转移、倾倒等违法行为。稳步实施长江防护林、天然林保护、湿地保护与恢复等等一批重大林业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共同构筑长三角绿色生态屏障。

五是推动公共服务便利共享。共同推进长三角地区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探索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的居民服务“一卡通”管理服务模式。深化与医联体建设,探索专科联盟合作,推动长三角更多优质医疗资源落户枞阳。积极参与长三角公共文化“四个一”合作项目,谋划“周边游”“一日游”旅游线路,争取入列省级旅游精品线路。积极参加长三角旅游联合营销合作,编制系列旅游宣传品。进一步加大教育合作,持续扩大全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依托宏实教育集团抓紧对接沪苏浙高校通过定向培养、委托培养等模式开展合作办学。

感谢你对相关工作的关注和支持,我们将继续做好推进落实,力争取得更多成效。

主办单位:县发改委

办复类别:B

联系人:左宜之

联系电话:0562-5733016

 

 

2022年5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