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避免爆胎,轮胎磨损达到一定程度或者使用达到规定年限后,要及时更换;随时检查轮胎气压情况,轮胎气压不可过高也不能过低;避免超载,避免长时间高速行驶。
车辆爆胎后,行驶车辆会发生方向偏转,驾驶员应保持镇静,紧握方向盘,并沿车辆偏移方向轻打方向盘,轻点刹车减速,切不可猛踩制动,以免车辆因制动失衡发生旋转、侧滑、失控和翻车。
车辆在高速公路制动失灵时,可通过冲坡和降档来避免发生事故;如果在山区公路制动失灵,可通过与山体的摩擦减速,以避免坠崖。
另外,我们在驾车时要保持适当车距以避免追尾事故。特别是当前一些车辆有辅助驾驶装置,与传统制动方式相比,这些车辆的制动距离可能会缩短,如果跟车距离不当,特别容易发生追尾。
此外,夏天为避免火灾,车辆停驶后充电电池、手机和打火机等易燃物品尽量不要放在车内。
道路交通事故发生后10分钟为急救关键时间。同样伤情程度下,30分钟内进行有效救治,救治成功率在80%以上;90分钟后再进行救治,则救治成功率只有10%左右。所以,事故发生后,驾乘人员或现场群众应尽快进行自救和互救。
特别重要的自救互救措施是控制大出血,因为大出血很快就会威胁伤员生命,可以用伤口直接按压、伤口加压包扎或止血带捆扎等方法来控制肢体外出血。若头皮出血,可用纱布、毛巾等干净物品直接压迫止血。如果有血液和脑脊液从鼻、耳流出,一定要让伤者平卧、伤侧向下,例如左耳、鼻流出脑脊液时,左侧向下,右侧流时右侧向下,以免脑脊液回流,也不要填塞耳、鼻来堵住脑脊液流出。如果喉和鼻大量出血,可能堵塞呼吸道,应使头偏向一侧。
交通伤伤员可能有脊柱和脊髓损伤,错误的搬运会导致骨折移位,引起或加重脊髓损伤。
当你不知道如何救助伤者时,只要伤者没有二次伤害危险,例如车辆起火燃烧、辗轧等,除必要的伤员保温、止血外,不要搬动伤员,等待“120”急救车的到来即可。必须搬动伤者时,需一人稳住伤者头部,其他人平行抬起其身体,头部和身体要同步搬动,防止过度牵拉、旋转所致的弯曲和扭曲,造成继发损伤。用担架搬运时,也要特别注意平稳搬动。怀疑有脊柱和脊髓损伤时严禁一人双手托运(抱)等方法搬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