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枞阳县残联> 重点领域> 残疾人事业> 残疾人证管理
索引号: 12340722MB1079419K/202210-00002 组配分类: 残疾人证管理
发布机构: 枞阳县残联 主题分类: 残疾人工作
名称: 关于加强残疾人证管理与两项补贴发放衔接工作的通知 文号:
发布日期: 2022-10-08
有效性: 有效 咨询电话:
关于加强残疾人证管理与两项补贴发放衔接工作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2-10-08 15:10 来源:枞阳县残联 浏览次数: 字体:[ ] 文本下载

各乡镇人民政府、经开区管委会,各相关单位:

根据《关于加强残疾人证管理与两项补贴发放衔接工作的通知》(铜残联﹝202247号)精神,为进一步做好残疾人证到期换证、注销等工作,确保残疾人两项补贴项目实施精准、资金使用规范,现就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工作目标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事业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为导向,着力推进我县残疾人两项补贴工作的精细化、精准化、规范化实施,确保符合条件的残疾人“两项补贴”全覆盖,做到应补尽补、应退尽退。

二、重点工作

(一)对未换证残疾人应访尽访,及时换证

1.县残联要摸清临期残疾人证(残疾人证到期前6个月)底数,每月将当月新产生临期残疾人证名单书面通知其所在乡镇残联并明确到期换证办理期限,由乡镇残联负责结合残疾人家庭入户访视等工作,通过《残疾人证到期换证告知书》书面通知残疾人本人(未成年残疾人和智力、精神残疾人通知其联系人),提醒及时换证。

2.县残联要将残疾人证有效期不足1个月(含)仍未换证的残疾人名单书面通知其所在乡镇残联,由乡镇残联通过上门或电话等形式,再次提醒其换证。

3.乡镇残联上门提醒时,要将《残疾人证到期换证告知书》发放给残疾人或其联系人,明确告知残疾人证到期后将不能再享受残疾人“两项补贴”等惠残政策,逾期未更换的残疾人证自动作废且注销后一年内不得重新申请办理残疾人证,建议在《残疾人证到期换证告知书》后附办理到期换证所需资料。

4.县残联办理残疾人证到期换证的过程中,要积极为行动不便的重度残疾人开展残疾评定上门服务。

(二)对不符合条件的残疾人证应清尽清,按规注销

县残联应当依照《安徽省残疾人证发放与管理办法(修订版)》有关规定,清理不符合条件的残疾人证,对以下情况应及时办理残疾人证注销手续:

1.持证人残疾状况发生明显变化、与残疾人证内容不符,经残疾评定不再符合残疾标准的或持证人无正当理由拒不按照批准残联要求进行重新评定超过半年的;

2.残疾人证到期未更换的,应在残疾人证系统中将其标注为冻结状态,冻结后超过半年的应当注销其残疾人证;

3.对持证人自然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的,监护人、亲属或者所在村(社区)应在一个月内,持有效身份证件和死亡证明材料申报注销残疾人证;县残联也可根据与有关部门共享的相关数据,经核实后予以注销。

(三)对应享受两补政策的残疾人应享尽享,主动服务

一是要进一步细化完善残疾人自愿提出补贴申请和代为办理申请的程序。残疾人新纳入低保、低保边缘家庭范围后由乡镇主动服务,征求申请人意见后直接进行补贴资格初审。民政部门对新纳入低保或低保边缘家庭范围的残疾人,残联组织对新领取残疾人证的残疾人,应通过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政策告知书等形式一次性告知。残疾人知晓政策但并未提出补贴申请的,视为自愿放弃,再次提出申请的,乡镇应当及时受理。二是要确保两项补贴与养老、离休、工伤等补贴按规定择高申领,不重复享受。对因户籍变更、康复后残疾等级变化、收入水平变化导致的不符合条件的人员,死亡、残疾证注销或到期的人员,以及其他情况应当退出补贴的按要求次月停发。三是加强残疾人证换发与补贴发放的工作衔接。县残联应于每月20日前将当月残疾证办理情况反馈各乡镇及县民政局。因残疾类别或等级变更而进行残疾人证重新换发、核发期间,按照原标准发放补贴。残疾人证到期前,残联组织应当提前 6 个月提醒残疾人重新换领残疾人证,以免影响申领补贴。残疾人证有效期满后,应于次月停发补贴;重新办理残疾人证并提出补贴申请的,应于新残疾人证发证当月计发补贴,同时可视情按照新发残疾人证登记的类别和等级对应的补贴标准补发最多不超过 3 个月的补贴。

三、有关要求

一是要提高政治站位。各地各部门要加强工作交流,适时开展相关数据比对工作,切实做好两项补贴与其他社会福利制度的衔接。二是要加大宣传力度。抓住关键节点做好两项补贴政策的宣传工作,尤其是在办理残疾人证或申领低保过程中进行主动告知和提醒,提高政策的知晓率和满意率。三是要加强监督检查。民政部门要严格补贴资格认定、规范补贴审核发放,杜绝弄虚作假、违规办理和发放补贴等情况发生。残联组织要严把残疾人证评定发放关,杜绝违规办理残疾人证、泄露残疾人个人信息等行为。财政部门加强补贴资金发放和使用的监督管理,坚决防止截留、挪用、骗取补贴资金等行为。及时吸收残疾人和其他群众的合理建议,不断改进完善残疾人两项补贴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