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自然资源领域> 国土空间规划编制> 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索引号: 113407227430523970/201909-00001 组配分类: 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发布机构: 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主题分类: 国土资源、能源
名称: 枞阳县城总体规划(2016—2030) 文号:
发布日期: 2019-09-20
有效性: 有效 咨询电话: 0562-3211671
枞阳县城总体规划(2016—2030)
发布时间:2019-09-20 11:14 来源: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文本下载
      一、规划区范围
      本次规划区范围确定为现枞阳镇、官埠桥镇、铁铜乡和藕山镇等4个乡镇所辖行政地区,面积约为280平方公里。
      二、县城性质
      安徽省绿色发展典范区,皖江新兴增长极;安池铜地区重要的工贸港口城市和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旅游节点城市。
      三、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近期2016—2020年,远期2021—2030年,远景展望至2049年。
      四、城镇发展目标与发展战略
      (一)城镇发展目标
      以建设 “实业枞阳、活力枞阳、绿色枞阳、幸福枞阳”为总体目标,将枞阳建设成为特色鲜明、文化繁荣、经济发达、环境优美的皖江新兴增长极和绿色发展典范区。
      (二)城镇发展战略
      工业强县,精明发展战略。推进产业全面升级,实现一、二、三产跨越式发展,不断强化产业的规模实力和集聚效益,大力加强先进制造业和港口物流业发展;依托本底条件分区域差异化发展,壮大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发展,坚持高起点统筹安排,走绿色精明发展之路,增强县城综合竞争力。
      旅游兴县,全域统筹战略。依托良好的自然资源,不断提升环境品质和服务意识,各行业积极融入,各部门齐抓共管,全居民共同参与,充分挖掘和利用各类旅游要素,统筹开发建设景区景点、公用设施、服务接待设施;为游客提供全覆盖、全过程、全时空、全方位的体验服务,带动枞阳县旅游经济的蓬勃发展,迈入良性发展新台阶。
南北协同,东西联动战略。基于市、县区位关系和资源禀赋条件的比较优势,以交通引领市县南北协同;基于资源配置和空间利用的比较优势,以错位差异化发展枞阳县城和江北港新区,实现东西联动同步发展。
      以人为本,三生共荣战略。 坚持以人为本的绿色发展理念,充分发挥城镇各自的优势条件,错位差异化发展,明确各自的发展定位,实现生产规模化、专业化,生活品质化、市民化,生态景观化、园林化,构筑三者和谐共生的发展蓝图。
特色建构,山水融城战略。以自然山水特色为本底,以“桐”文化为底蕴,以生态激励为机制,塑造品牌,打造特色,提升品质;以组团状的有机生长,自然的有机融入,构建“城镇在景中,景中有城镇”的美丽画卷,平衡县城最大经济效益与最佳环境效益,实现城绿的双向演进。
      五、县域镇村体系规划
      (一)县域人口与城镇化水平
      人口规模:近期(2020年)枞阳县域常住人口为 87.0 万人,城镇化水平 50%,县域城镇人口规模约 44 万人, 枞阳县城规划人口规模为 18 万人。
远期(2030 年)枞阳县域常住人口约 96.0 万人,城镇化水平为 65%,县域城镇人口规模约 63 万人,枞阳县城规划人口规模为 27 万人。
用地规模:2020 年枞阳县城城市建设用地为 18 平方公里; 2030 年枞阳县城城市建设用地为 27 平方公里。
      (二)县域城镇空间结构
      规划注重落实强化县域主体功能区发展定位,按照强化一核、提升一廊、打造一港、培育一区的发展思路,形成“一带三轴,一主一副一区”的县域空间格局。“一带”:沿江产业发展带:由枞阳县城、桥港工业园、汤沟镇、老洲镇组成的城镇密集集聚带;是安徽省沿江发展轴的重要组成部分。“三轴”:合铜工业发展轴:合肥-横埠镇-陈瑶湖镇-老洲镇-铜陵市;枞桐文化旅游轴:桐城市-麒麟镇-浮山镇-官埠桥镇-枞阳镇;枞铜城镇联系轴:县城—会宫镇—横埠镇-周谭镇-铜陵中心城区。“一主”:枞阳县城区;“一副”:江北港新区;“一区”:以浮山风景区为龙头,结合周边乡镇旅游资源,建设县域北部农林旅游片区。
按照“分级发展、重点培育”的原则,构筑二层四级的城镇等级规模体系。第一层级:按照枞阳县城和江北港新区两级设置。第二层级:按照中心镇和一般乡镇两级设置。8个中心镇分别为藕山镇、横埠镇、陈瑶湖镇、老洲镇、汤沟镇、钱桥镇、麒麟镇和浮山镇,规划人口规模合计约30万人;5个一般镇分别为周潭镇、项铺镇、义津镇、雨坛镇、会宫镇,规划人口规模合计约6万人。
      (三)县域综合交通规划
       1、县域综合交通规划目标
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量力而行、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大交通基础设施投入,全面增加交通有效供给,提升现有线路技术水平,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组合效率,加强东向通道、沿江和跨江综合通道、皖江城市带辐射通道、沿江旅游通道、长江黄金水道等通道建设,建立和完善与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和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一体化的综合交通体系。
      2、县域综合交通规划
新建高速公路2条,即京台高速复线、北沿江高速枞阳段,县域境内设有七个出入道口。加速铜陵二桥选址建设,加强与铜陵市区的联系。
规划建设北沿江城际和合温高铁二条铁路,建设二个站点;同时建设江北港铁路运输专用线;规划拟建一条轨道交通线及预留枞阳通用机场用地。
规划提升改造S335、S425、S103(G330)、S228(G237)四条省道。S335麒麟-钱铺-铜陵市区规划(远景)按一级公路标准控制分期建设。
开发长江航运通道,按照“深水深用,浅水浅用,合理分工,协调发展”的原则,重点规划建设桥港港区、江北港区(老洲),做到水陆交通无缝对接,打造皖江北岸现代物流产业带。完善港区配套设施,大力发展水陆联运和江海联运。积极配合公路方面进行合理的运输组织,预留老洲北部港口作业区,最大程度利用长江通道的优势,带动枞阳经济的发展。
      (四)县域产业规划布局
      全县形成二廊、三片、六园、九区、八块的产业格局。
      “二廊”即沿江产业带和合铜经济走廊。沿江产业带,主要包括安徽枞阳经济开发区、枞阳桥港产业园区、江北港新区三大园区及沿江物流产业带;合铜经济走廊,主要以横埠镇、陈瑶湖镇、老洲镇、普济圩农场(铜陵市辖区)为主体形成联系合肥都市圈的综合经济走廊。
“三片”即县城片区、东部片区和北部农林旅游片区。县城片区主要以县城为综合服务核心,依托枞阳县经济开发区,整合周边乡镇工业园,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生产性服务业及商贸产业、旅游服务基地;枞阳东部产业片区主要包括横埠、汤沟和老洲片区,依托横埠汽配产业园和汤沟的商贸优势和基础,重点大力发展与铜陵、合肥、池州等城市的配套产业,横埠主要依托交通优势发展先进制造业,汤沟主要发展商贸物流产业为主,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老洲主要发挥区位优势和港口优势,积极申请跨江联动合作共建区,发展港口物流业和先进制造业、铜陵及池州的基础配套产业。北部农林旅游片区主要指S320以北地区,包括麒麟、钱桥、浮山、项铺镇,依托良好的农业、旅游业资源发展文化旅游、休闲旅游及农副产业加工、现代特色农业。
      “六园”即新楼工业园、桥港工业园、横埠汽配园、物流产业园(江北港新区)、汤沟水产经济园、花木产业园(麒麟钱桥)。
      “九区”即岱鳌山、菜子湖、黄公山、浮山、白荡湖、白云岩、将军庙、陈瑶湖、长凤九个旅游休闲区。
      “八块”指全县农业发展着力打造八大特色板块,即粮食板块、油料板块、棉花板块、水产品板块、畜禽板块、荞麦板块、特色农林板块和城郊农业板块。
      (五)县域旅游业发展规划
      1、规划目标
充分发挥枞阳县旅游资源优势,积极推动旅游业对外开放,加强与长三角、皖江城市带旅游线路的对接。以浮山风景区为重点,建设浮山旅游综合市场、浮山旅游风情步行街,加大引资力度,实行整体规划,综合开发;建设好县城望龙湖公园、羹脍赛湖公园、青山旅游区,开发雨坛镇湿地生态旅游、陈瑶湖生态渔业旅游、周潭大山乡村生态旅游、将军庙休闲度假旅游、长凤洲养生度假岛、麒麟岱鳌山旅游项目,把枞阳建设成为集山水观光、人文观光、地质考察、生态旅游、度假休闲于一体的长江流域特色旅游地区。
      2、旅游功能布局
      按照发展全域旅游的要求,枞阳县旅游发展的空间布局规划为“一心、两地、三带、四群”(简称1234布局)。一心——浮山文化旅游中心(“一心辐射”);两地——枞阳、老洲旅游服务基地(“两地保障”);三带——北部生态山水休闲旅游带、历史名人文化体验旅游带、沿江滨水观光休闲旅游带(“三带联动”);四群——岱鳌山休闲旅游景区集群、菜子湖渔乡风情旅游休闲景区集群、江心洲乡村旅游景区集群、陈瑶湖休闲度假旅游景区集群(“四群支撑”)。
      (六)县域生态保护规划
      1、生态保护理念
保护自然生态系统,防治和减少生态灾害,加强生态系统的可持续管理,建设空间布局合理的生态园林城市,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环境效益的统一,促进可持续发展,包括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2、县域生态网络格局
规划在现有生态保护及自然本底条件的基础上,以生态林业与地质灾害防护区,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生态区,生态林业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区为主,拟着力打造二区、四廊、五带、十点的生态网络格局。
      “两区”:一是指北部将军庙、大山生态林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包括以白云岩景区、将军庙林场、重要山体、饮用水源、大型水库等为中心的大面积成片的生态环境脆弱区和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主要位于周谭镇、横埠镇、项铺镇;二是县城山水景观与生态保育管制区,包括以青山旅游区、黄公山旅游等重要山体和连城湖、羹脍赛湖等重要水体为中心的大面积成片的生态环境脆弱区和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主要分布在雨坛镇、枞阳县中心城区、山镇;
      “四廊”:一是长江生态防护廊,包括以长江生态防护廊和长沙、凤仪江心洲为中心的大面积成廊的生态环境脆弱区和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二是西线生态保育与湖泊景观廊,包括以白兔湖、菜籽湖等重要水体和铁铜生态旅游区为中心的大面积成片的生态环境脆弱区和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结合引江济淮工程形成西线水系保护廊道;三是中部水土保持与生态保育廊,包括以罗昌河、钱桥河等白荡湖流域水系、白荡湖和浮山景区为中心的大面积成廊的生态环境脆弱区和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主要分布在钱桥镇、浮山镇、会宫镇、藕山镇;四是将军山-陈瑶湖生态绿廊,包括以将军庙、钱桥河等白荡湖流域水系、白荡湖和浮山景区为中心的大面积成廊的生态环境脆弱区和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
      “五带”:以国、省道为依托形成县域重要的交通景观轴线带,包括枞桐公路(S228G237)、麒麟-白湖-钱铺-铜陵市区公路(S335)、合铜公路(S103G330)、铜枞公路(S320)、滨江大道(G347)五条交通景观轴线带。
“十点”:在总体格局框架性控制的基础上,针对重要的生态功能或生态敏感性较强的点位,形成更高品质的生态景观节点。包括岱鳌山旅游区、枫沙湖旅游区及菜子湖湿地保护区、黄公山、青山、浮山、白荡湖、长凤、白云岩、将军庙十个节点。
      六、县城规划区规划
      (一)县城发展方向
      中心城区的主要用地发展方向:围绕核心城区“东进、北控”发展,重点开发东部城区和桥港产业园,控制北部新楼组团增长边界,构建襟江怀湖的组团状城市空间布局形态,形成“东、西、北”三条主要发展轴。
      (二)规划区功能分区
      总体上规划延续现有的布局形态以及城市发展方向的趋势,以梳理城区对外交通路网为基础,向东西两翼发展,规划采用放射环路网和部分方格网结合的形式。遵循显山露水的原则,尽量保持自然山水,形成“二轴、一核、一区、四组团”的空间格局;两轴即银塘路和渡江北路城市发展轴;一核即主城区;四组团指的是城西组团,城东组团,城北组团,桥港产业组团;一区指的是莲城湖、羹脍赛湖及其周边山林组成的生态旅游区。
      1、主城区组团
      尽量改善老城区的居住环境及交通条件,使其能够密切、顺畅地联系新城区,成为枞阳行政、文化、商业、居住核心组团。加强金山以西老城区的城中村改造力度,完善道路、排水、路灯等设施,增加绿量,逐步改善老城区生活居住环境。整理文化资源,打造上码头特色街区。继续完善金山以东,羹脍赛湖以西的城市政务区功能,打造高品质政务区、商业金融中心和城市广场,逐步建设金山、羹脍赛公园,拓展旅游及接待能力,带动东翼环湖新城组团开发。总建设用地规模约11.2平方公里。包含月儿湖、汪家沟、莲花湖水面及旗山等水系山体。
      2、城西组团
      考虑到交通和区位优势,规划在城西铜安公路和安枞快速通道交口处,以月儿湖、汪沟湖为中心打造西部服务区,主要布置办公和2.5产业以及围绕连城湖建设高档娱乐文化设施,建成安庆来枞的桥头堡。总建设用地约2.0平方公里。
      3、城东组团
围绕羹脍赛湖东南区域,建设以科教文化、景观塑造、高档住宅小区开发为主,并通过视觉走廊营造优美的自然景观。在羹脍赛湖以北建设新的科教文化中心,可发展两所设施完善、级别较高的完全中学,并为将来高等专科、职校教育设施的扩展留有发展空间。羹脍赛湖以东利用沿湖环境优势规划建设部分高档低层居住用地,带动区域旅游度假发展。总建设用地约6.7平方公里
      4、城北组团
新楼工业园在现状雏形的基础上往东北部平坦用地扩大发展,保留提升原有传统工业,注意工业区与城区核心组团的隔离。提高入园企业门槛,做大做强支柱产业,是县城的综合工业组团。此组团的建设着重考虑对外交通的便捷以及如何解决工业区与居住组团相互联系的问题。总建设用地约6.8平方公里。
      5、桥港产业组团
      在藕山镇区的基础上,向池州长江大桥下口靠拢,利用好现有材料产业基础和水陆两强的交通优势,重点发展物流产业,打造为皖江地区重要的港口物流基地,居住、办公、娱乐类等其它用地严格控制,为远景产业发展预留空间。总建设用地约6.4平方公里。
      6、青山生态旅游区
利用青山、神灵赛湖、羹脍赛湖及其周边良好的生态环境,打造枞阳近郊文化、休闲和接待基地,做好保护和开发并重,成为山水枞阳、文化枞阳的名片和窗口,也是浮山、白荡湖等县域众多的风景名胜区旅游观光的中转站,实现玩在景区,住在城区的旅游发展战略,带动城区第三产业发展,避免分散投资,达到旅游业集聚集约发展的目标。规划散点式布局文化设施用地30公顷,商业设施用地10公顷,商务设施用地8公顷。
       七、中心城区规划
      (一)中心城区空间布局
      生活空间强调环境品质与特色塑造,重点围绕环莲花湖、羹脍赛湖、连城湖、望龙湖和月儿湖等城市开敞空间布局,塑造富有特色的县城核心;生产空间依托公路、长江深水港口等交通优势,注重生态环保,集中布局在城市北侧的新楼工业区和东侧的桥港工业园;生态空间重点构建长江生态廊道以及莲花湖、旗山公园、羹脍赛湖、连城湖、望龙湖、月儿湖、五七圩和团结圩湿地、县城北部山林等绿色生态屏障,划定绿线,确立生态保护区。
      (二)中心城区用地规划
      1、居住用地。枞阳县城规划形成核心城区和东城区二个集中居住片区,西城组团、官桥组团、新楼组团三个次级配套居住社区。
      2、公共设施用地。规划城区将形成两个中心、多点布局、职能明确的公建中心布局结构。形成老城区传统公建商业中心、新城区综合政务及文化商业中心两大县级中心。在此基础上,形成职能分工各有特色的多个公建中心,包括依托城市西部靠近对外交通出入口处的外涉服务、办公片区;城东文教科研中心;羹脍赛路体育文化中心;生态旅游区枞阳文化园等。
      3、工业仓储用地。通过对城市用地发展主要方向及工业内部不同部门之间的相互组合关系的分析,以现状城区中分散穿插的零散工业点向城郊区扩散、聚合的方式,在城市的城区北部形成新楼工业园。(不含桥港区工业)。
      4、绿化广场用地。规划建设莲花湖公园、羹脍赛滨湖公园、幕旗山公园为市级公园;汪家沟公园、月儿湖公园、望龙湖公园、金山公园为区级公园;各居住区集中绿地、游园作为居住区级公园分布在各居住组团内。规划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近期10-12平方米/人,远期15-20平方米/人。
      (三)规划管理单元指引
      本次规划将城区划分为9个管理单元,分别命名为西城单元、官埠桥单元、新楼单元、银塘单元、汪家沟单元、月儿湖单元、莲花湖单元、东城单元、蒲洲单元,建设用地规模分别为1.97KM2、1.62KM2、5.20 KM2、4.08KM2、2.46 KM2、1.81 KM2、2.88 KM2、2.18 KM2、4.56 KM2。
      1、西城单元发展指引
      人口控制:该单元居住人口应控制在1.4万人左右。
      强度控制:建筑高度控制应符合相关规划的要求,以多层和高层为主;居住用地容积率宜控制在1.5以内;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建设强度可适当提高。
      设施配套:主要是新建1所小学、1所医院以及2处幼儿园;新建变电站、垃圾转运站各一处以及公交首末站1处。
      2、官埠桥单元发展指引
      人口控制:该单元居住人口应控制在1.1万人左右。
      强度控制:建筑高度控制应符合相关规划的要求,以多层和高层为主;居住用地容积率宜控制在1.0以内;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建设强度可适当提高。
设施配套:主要是新建小学1所、幼儿园1所、消防站1处以及公交首末站1处等。(详见附表)
其他要求:重点塑造沿省道320、黄羹大道景观风貎,展现山水城市风貎;重点控制省道320和黄羹大道沿线地块交通出入口,避免对过境交通干扰。
      3、新楼单元发展指引
      人口控制:该单元居住人口应控制在1.2万人左右。
      强度控制:建筑高度控制以多层和高层为主;居住用地容积率宜控制在2.0以内,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建设强度可适当提高,工业用地容积率不宜低于0.8。
设施配套:主要是新建初级中心、小学各1所、幼儿园1处、新建菜市场、变电站、社会停车场、客运站、燃气站各1处。
      其他要求:重点塑造黄羹大道、渡江北路、文昌路沿线景观风貎,突出羹脍赛湖周边自然山水展现县城风貎。
      4、银塘单元发展指引
      人口控制:该单元居住人口应控制在6.7万人左右。
强度控制:该单元以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和行政办公用地为主,单元内配套居住用地的建设强度符合单元发展需求,以高、多层为主,容积率宜控制在2.0以内;商业、商务、行政办公容积率可适当提高。
      设施配套:主要是保留现状旗山小学、宏实中学、实验中学以及和煦丽苑菜市场,新建幼儿园3所以及医院1所,配套社会停车场4处、变电站1处、环卫站1处、垃圾转运站1处、消防站1处、污水提升泵站1处、公交首末站1处。
      其他要求:重点塑造渡江北路、东湖路、银塘路、金山路沿线景观风貎,突出羹脍赛湖周边自然山水展现县城风貎。
      5、汪家沟单元发展指引
      人口控制:该单元居住人口应控制在2.7万人左右。
      强度控制:建筑高度以多层、高层建筑为主;居住用地容积率宜控制在1.0以内;商业、商务容积率可适当提高。
      设施配套:主要是保留现状石岭小学以及现状王家产菜市场,规划幼儿园2所、新建社会停车场3处、垃圾转运站2处以及变电站1所。其他要求:重点塑造金山路和连城路景观风貎,对汪家沟湖周边建筑高度、色调应与周边环境协调,在绿化和景观塑造上展现县城山水风貎;应结合管理单元用地范围适当对现有社区进行整合,并落实社区服务设施用地。
      6、月儿湖单元发展指引
      人口控制:该单元居住人口应控制在1.8万人左右。
      强度控制:建筑高度以多层、高层建筑为主;居住用地容积率宜控制在1.0以内;商业、商务、行政办公容积率可适当提高。
      设施配套:保留现状枞阳二中、特教学校、凤凰山菜市场,规划幼儿园1处。
      其他要求:重点塑造沿长河、月儿湖周边景观风貎,加强对长河防洪排涝设施投入。
      7、莲花湖单元发展指引
      人口控制:该单元居住人口应控制在1.7万人左右。
      强度控制:建筑高度以多层、高层建筑为主;居住用地容积率宜控制在1.5以内;商业、商务、行政办公容积率可适当提高。
      设施配套:主要是保留现有城关小学,规划建设职业中学1所、医院2所、幼儿园1所,垃圾转运站、燃气站各1处。
      其他要求:重点塑造湖滨路、长江路、金山路景观风貎,保障城区内自然山水生态的有机渗入,单元建设中应保护好莲花湖公园蓝线、绿线,保护滨水生态廊道。
      8、东城单元发展指引
     人口控制:该单元居住人口应控制在4.0万人左右。
     强度控制:本单元以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和行政办公用地为主,单元内配套居住用地的建设强度不宜过高,以多层、高层为主,容积率宜控制在1.5以内;商业、商务、行政办公容积率可适当提高。
      设施配套:主要是保留现状枞阳中学,新建小学、初级中学各1所、幼儿园3所,配套社会停车场、客运站、邮政设施用地各1处。
      其他要求:重点塑造银塘路、滨江路沿线景观风貎,结合羹脍赛湖的自然景观打造枞阳新的山水自然县城风貎。
      9、蒲洲单元发展指引
      人口控制:该单元居住人口应控制在6.2万人左右。
      强度控制:该单元以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和医疗用地为主,单元内配套居住用地的建设强度应满足单元需求,以多层、高层为主,容积率宜控制在2.0以内;商业、商务、行政办公容积率可适当提高。
      设施配套:主要是新建初级中心1所、小学2所、幼儿园3所以及1所医院,规划菜市场1处、垃圾转运站1处、环卫设施用地1处、自来水厂1处、社会停车场1处,公交首末站1处、邮电设施用地1处。(详见附表七、八)
其他要求:重点塑造滨江大道沿线景观风貎,展现县城新区新风貎。
      八、近期建设规划

      大力改造完善老城区,改建老住宅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梳理落实西城组团建设,引导产业向新楼工业园集中,提升组团规模效益,打造产业链条;重点建设银塘路两侧环湖新城,打造集文化、娱乐、办公、居住为一体的城市新区;考虑池枞大桥和银塘东路连接线的建设时序安排,引导城市工业和物流等产业向桥港产业组团拓展,为联动池州集中区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