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编制规划的必要性和依据
【必要性】
“十四五”时期,我省进入加快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的新发展阶段,是枞阳经开区奋力打造园区经济新高地、全力打造枞阳“产业地标”、推动加快建设现代化美好枞阳的起步时期,也是经开区巩固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不断实现发展新跨越的关键时期。
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部署,准确把握园区发展阶段性特征和条件现状,明晰指导思想、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提升发展质量水平。县经开区会同编制单位编制了《安徽枞阳经济开发区“十四五”高质量发展规划》,《规划》对指导未来五年枞阳经济开发区发展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编制依据】
(1)《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2)《铜陵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3)《枞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二、研判和起草过程
根据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县经开区主要领导牵头,经开区企业服务局具体负责,启动《经开区“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2022年1月,邀请专业机构共同参与起草《经开区“十四五”规划》初稿。2022年3月,组织开展专家评审,邀请安徽大学等高校专家及县发展改革委、科技局等10多个部门开展专家论证,并于5月修改定稿。2022年8月,经县政府同意,正式印发《经开区“十四五”规划》。
三、发展基础
“十三五”期间,枞阳经开区扎实推进了园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提升,较好的完成了“十三五”规划发展任务。。
(一)经济发展稳中有进。“十三五”末,经开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67亿元,年均增长18.9%,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122亿元,年均增长22.5%;固定资产总投资109亿元,年均增长18.2%;财政收入31.74亿元,年均增长10.8%。“双首位”、“四个百亿”产业体系初见雏形,产业新动能的发展框架基本形成。
(二)要素资源加速集聚。“十三五”时期,聚焦平台集聚整合要素功能,强化园区要素保障和综合服务能力。组建了全省首支县域产业直投基金—枞阳海贝智能制造产业基金,通过股权投资引进华驰动能和清泰科新能源两个智能制造科创企业。合作共建县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创客中心等,推动园区企业与高校建立产研合作,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5个。
(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十三五”期间,累计报批面积1558亩,完成土地供应1423亩。投入资金15.41亿元,全面改造提升完善园区水、电、气、热、路、网和绿化、亮化、美化等基础设施,平台短板进一步补齐。先后启动了家居智造园、韩国汽车工业园、铝基新材料产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园、大健康高端医疗装备智造产业园等“园中园”建设,园区建设框架全面拉开,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园区实际建成面积由“十二五”末的8.09平方公里扩展到现在的9.66平方公里。
(四)体制机制改革优化。立足激发园区内部活力、增强园区发展动能、破解园区发展难题,全面深化园区组织人事改革,创新管理体制,建立考核激励机制,进一步优化县经开区体制机制,取得了一系列改革创新成果,为园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区域竞争力提升增添了新优势。
四、发展目标
到2025年,经开区高质量发展格局基本形成,“12345”发展目标全面实现。全区规上工业企业达到100家以上,财政收入达到20亿元以上,全区规上工业产值达到300亿元以上,“四个百亿产业”已具规模,力争省级以上开发区综合考核评价进入全省50强,启动国家级开发区申报创建工作。
五、工作任务
(一)优化园区功能和产业布局。一是完善“一区四园两村”格局。积极落实“十四五”时期我县土地成片开发要求,拓展园区发展空间,推进与周边区域协调发展。二是优化各园产业布局。立足各园区产业基础,进一步明晰经开区各个园区的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方向,实现各个园区错位分工、四园联动、协同发展。
(二)深化“双招双引” ,推动产业提质扩量增效。围绕新能源和汽车零部件、铝基新材料、绿色家居智造等三大主导产业积极做好项目招引,强链补链工作;改造提升传统纺织服装产业,支持现有骨干企业扩大再生产、打造自有品牌,着力招引高新技术纤维、功能纺织品、产业纺织品生产项目;发展壮大高端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互联网大数据产业、科技服务、电子商务等服务产业,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
(三)坚持创新驱动,促进成果转化应用。推进科技孵化器等创新平台建设,支持企业通过产学研合作共同建设产业技术研发机构;完善及推动落实各类科创惠企政策;加强金融平台建设,继续做大做强海贝智能基金,研究出台支持企业上市扶持政策,推广“科技贷”“园区贷”等贷款相关业务,破解企业融资难题;推动重点领域机器换人、数字化车间和智能示范工厂建设,引导全区企事业单位主导或参与制修订更多国家、行业和省地方标准。
(四)深融入长三角,推进开放合作。深入落实国家及省市政策精神,积极融入长三角产业分工协作体系,加强主导产业长三角专题招商、企业引进和创新合作,协同开展长三角产业链补链固链强链扩链行动;以牵手江阴临港经开区为契机,强化与长三角先发区域“飞地”、“园中园”等模式开展合作共建;支撑临江产业园高标准建设,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加强与周边地市及铜陵市其他园区联动发展;推动园区外资外贸企业发展,积极引导外资向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集聚,加大产品出口和服务力度。
(五)坚持绿色集约,构建绿色样板。围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落实绿色产业指导目录,全面推行能效水效“领跑者”制度,加强重点行业清洁生产和工业企业提标治理,加快绿色技术创新和应用;继续推进“标准地”制度改革,持续深化亩均效益评价工作,高效盘活闲置资产,促进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六)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智慧园区。推进整体投资建设运营一体化项目共建,统筹推进产业发展类和基础设施类项目建设;实现全区5G网络全覆盖,切实推动智慧园区建设,将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产业发展、管理服务深度融合,实行全面智慧化管理运行。
(七)增强改革活力,优化发展环境。落实枞阳县优化营商环境十条,做好经开区赋权事项承接工作,进一步优化“承诺即开工”实施流程,全面推行项目帮办代办服务;优化完善招商引资体制机制,提升招引服务的针对性、实操性,发挥产业招商组作用,推进县级层面制定出台扶持“双首位产业”若干政策;强化项目准入评估、提升园区招商项目质量效益,加强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建设、加强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整治,聚焦经济安全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和能力建设。
六、创新举措
(一)科学量化指标体系。对标“十四五”总体目标,合理设定指标总量、增速,并深入研究贯彻国家和省、市指标体系,确保国家和省、市提出的目标要求能够落细落实。《规划》用表格反映枞阳经开区“十四五”主要指标目标安排,共设置了6大类、46项指标,涵盖发展实效(15项)、创新驱动(8项)、开放水平(6项)、产出效益(5项)、生态环保(7项)、营商环境(5项),科学构建规划评估体系,确保“十四五”规划有效实施。
(二)强化工程项目支撑。深入组织开展重大事项、重大项目、重大创新平台谋划工作,共谋划国家和省市层面重大事项5项、县级层面重大事项5项,谋划需重点推进的重大项目8项,拟建设重大创新平台3个,用9个专栏明确了落实各项任务的支撑性项目、工程、事项,并摸排十四五期间园区拟建项目53个,为《规划纲要》提供坚实支撑。
七、保障措施
主要从4个方面做好保障措施,即强化组织领导、坚持依法行政、创新园区管理、加强监测评估。
解读机关:枞阳经开区管委会
咨询科室(部门):企业服务局
电话:0562-3225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