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年12月1日
地点:县乡村振兴局918会议室
发布主题:县乡村振兴局2022年度工作总结
发布人:枞阳县乡村振兴局副局长周笑天
文字实录如下:
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好!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新闻发布会,首先,我谨代表县乡村振兴局向各位媒体朋友莅临新闻发布会表示热烈欢迎!向一直以来关心支持我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的社会各界表示衷心感谢!根据我县2022年县政府信息公开新闻发布会安排,现就县乡村振兴局2022年度工作总结介绍如下:
2022年以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有效应对疫情旱情,推进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和工作落实,久久为功,持续发力,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今年枞阳县首次列入省级领导联系和省直单位定点帮扶县;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安徽省先进集体”称号。
按照县疫情防控指挥部统一安排,牵头成立东方造船厂临时党支部,圆满完成县防指交给的医学观察点工作任务,受到市、县肯定与表扬。
7月2日至3日,中国扶贫发展中心副主任罗朝立一行到枞阳县调研,对我县乡村产业发展给予了充分肯定。
11月10日-11日,省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刘莉赴枞阳县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并调研乡村振兴定点帮扶工作,对枞阳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一)聚焦四个不摘,全面压实工作本色。
抓好统筹推进。县委成立了以县委副书记为组长,县政府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县直有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枞阳县巩固脱贫成果专班,办公室设在县乡村振兴局,负责专项小组日常工作。专班负责推进全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各项工作。
抓好政策衔接。保持主要衔接政策总体稳定,对照国家、省政策清单,优化调整了一批涉及产业、就业、住房、医疗等方面政策配套文件,不断优化完善细化举措,确保政策有效衔接。今年以来,中央、省、市、县安排财政衔接资金21794万元,共批复实施62个项目,产业项目占全年总资金的65%,达到资金用于产业发展占比要求。
抓好合力帮扶。持续开展“一结双包”定点帮扶活动,实现县干联系、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工作队驻村“四个到位”。择优选配了198名乡村振兴专干、181名驻村帮扶干部,全县11553名包户干部严格按照“三必访”要求,全面落实上门走访帮扶。
抓好调度推进。县委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和各专项小组,实行定期会商、调度、督导机制,特别是针对重点工作和重点项目,强化暗访督查,对任务完成不及时、工作严重滞后的予以通报,并公开约谈主要负责人。今年以来,约谈了3个乡镇、3个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出台《监督保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方案》,纪检部门跟踪督促职能部门落实责任。
(二)聚焦监测帮扶,筑牢防止返贫底色。
优化网格监测。全面推行防止返贫动态监测网格化管理模式,合理优化调整村组监测网格1924个、网格员1924名,按每人每月100元落实网格员报酬。网格员年龄整体下降,文化结构整体提升,网格效能整体提升,高中以上文化占比48.5%。
强化排查摸底。在每2个月开展一次常规排查的基础上,组织全县乡村干部、驻村干部、帮扶联系人和网格员于今年5月和10-11月开展两轮集中排查,突出9类重点人员,全面入户走访,确保不落一户、不漏一人、不缺一项,共排查农村人口19.9万户。第二轮排查正在有序推进中。
抓实政策落地。坚持“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分类实施精准帮扶,及时抓好措施落实。持续完善易返贫致贫人口快速发现响应和核查保障机制。全县现有监测户1919户5830人,累计制定10554条针对性措施进行帮扶。
抓好社会帮扶。积极发动社会力量,开展好“万企兴万村”行动。用好义安区、铜官区定点帮扶我县资金,用于浮山白荡湖旅游富民示范区建设。做好“产销对接”,累计销售本地特色农产品货值4591万元,其中直接销售脱贫户产品货值829.4万元;做好“九九”公益日募捐活动,乡村振兴系统组建288个团队,共募集资金4.6万元。
(三)聚焦核心指标,全面巩固脱贫成色。
义务教育保障上,抓好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学,加强动态监测,采取“线上比对,线下核查”模式,确保适龄儿童就学“一个都不能少”。全县义务教育阶段无失学辍学现象。落实教育资助各项政策,目前资助学前幼儿1496人次74.8万元,资助义务教育阶段学生5145人次168.7万元。
基本医疗保障上,全县脱贫人口、监测对象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100%,门诊和住院救助5.1万人,住院救助6020人次,政策范围内医药费用总和2104万元,医保报销费用1755万元。对有诊疗需求的脱贫人口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应签尽签”,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4.29万人。
住房安全保障上,健全完善农村低收入群体等重点对象住房安全动态监测机制,对符合政策的“应纳尽纳”,并实行销号制,确保所有保障对象住房安全。今年实施危房改造129户,已全部验收合格并打卡发放。同时,提高农村危房改造补助标准,修缮加固补助从6千元提高到1万元(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补助1.2万元),重建补助从2万元提高到3万元。
饮水安全保障上,持续巩固城乡供水一体化成果,全面整改老旧管网,提高供水质量,目前水质达标率100%。对少数高海拔地区的163户287人,打井31口,水质100%达标。在今年历史罕见干旱情况下,没有发生人畜饮水困难。
(四)聚焦重点工作,全面提升工作特色。
抓整改促提升。将落实国家考核评估和省考核反馈问题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全县主动认领4大类31个具体问题61个问题简述,逐项逐条研究制定整改措施,明确123条整改措施,确定了18个责任单位,建立问题、任务、责任、时限“四项清单”,确保改彻底、改到位。同时,结合省乡村振兴局组织的暗访督查调研和市际交叉督查发现问题,一体部署、一体推进、一体整改。
抓产业促带动。持续推进六大“万千工程”,大力实施农产品加工业“五个一批”工程和“158”行动计划,今年新增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3个。持续帮扶村集体经济发展,实施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36个,共投入资金1800万元。继续实施“四带一自”特色种养业提升工程,脱贫户(监测户)6360户申报补助项目8910个1389万元。强化光伏帮扶电站管理,今年发放光伏收益,户均2254元、村均5.01万元。
抓就业促增收。全面落实稳岗就业政策,及时兑现脱贫人口省外务工交通费补助、就业帮扶车间“双向”奖补等政策措施,针对中高风险地区务工人员和“返乡回流”人员,跟进落实就业岗位信息提供、技能培训等举措,帮助再就业,鼓励引导自主创业;全面提升企业带动能力,全县17家就业帮扶车间均正常运转,没有因疫情停工停产,共吸纳脱贫人口167人;因村制宜开发公益岗位,加强规范管理,全县开发岗位1615个。
抓金融促发展。充分发挥小额信贷造血功能,加大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小额信贷投放力度,确保符合条件的、有发展意愿的“应贷尽贷”。截至目前,今年新增贷款5126万元,超过2021年全年贷款额20个百分点,户贷率达到25.02%,位居全省前列,并持续实现零逾期。开展“防贫保”试点,全县共参保2.81万户8.42万人,整体参保率为94%,“四类人群”参保率100%。创新“六本账”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办法,对全县所有扶贫项目及资产分项摸清家底、分类实施管理、分级压实责任。目前,12.49亿元扶贫项目资产持续发挥效益。
(五)聚焦宜居乡村,擦亮乡村美丽颜色。
“双基”短板加快补齐。今年实施农村道路工程24个9076万元,特别是建设的彩虹路,已成为我县乡村一道靓丽风景线。今年新实施大型水利工程5个1.99亿元,建设高标准农田7万亩。大力改善义务教育办学条件,有序推进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
人居环境不断改善。瞄定“干净、整洁、有序”目标,开展城乡人居环境整治十大专项攻坚行动。深入推进厕所革命,完成农村改厕1万户。深入推进生活垃圾治理,用好城乡环卫一体化成果,继续开展以“五清一改”为主要内容的村庄清洁行动。深入推进污水治理,实施6个乡镇政府驻地污水处理设施提质增效工程,6处黑臭水体正在实施工程治理。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今年建设13个省级中心村,连续两年荣获全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
治理水平不断提升。用好新时代枫桥经验,压实基层工作责任,初信初访办理质效大幅提升,一批信访积案成功化解,信访落后局面得到有力扭转。扎实开展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由试点到全县推广。
最后,借此机会,再次感谢各位媒体朋友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的理解、关心和支持,也期待你们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建言献策 。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