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县文化和旅游局> 旅游> 政策文件> 旅游规划
索引号: 11340722485696156B/202211-00099 组配分类: 旅游规划
发布机构: 枞阳县文化和旅游局 主题分类: 商贸、海关、旅游
名称: 关于加快推进旅游民宿发展的实施方案 文号:
发布日期: 2022-11-02
有效性: 有效 咨询电话: 0562-3211681
关于加快推进旅游民宿发展的实施方案
发布时间:2022-11-02 08:42 来源: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办公室 浏览次数: 字体:[ ] 文本下载



为充分利用我县乡村旅游资源优势,进一步落实《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旅游民宿发展的指导意见》,规范民宿经营行为,提升民宿服务品质和管理水平,推进民宿产业健康、快速、和谐发展,实现村美民富,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旅游民宿的认定

旅游民宿是指利用闲置资源,经营用客房不超过4层、建筑面积不超过800,为游客提供体验当地自然、文化与生产生活方式的小型住宿设施。

二、发展目标

鼓励以村集体牵头组建民宿合作社,引导农民利用自有房屋发展民宿,同时,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注入旅游民宿产业,形成全社会关注、全社会参与、全社会支持、全社会共享的民宿发展态势。力争在2025年底,全县旅游民宿从产业规模到服务品质的全面提升,全县旅游民宿产业实现资金投入达1亿元以上,集中培育10家星级民宿,50家民宿精品示范点,全县旅游民宿总床位达到1000张以上,经营产值年均增长15%以上。

三、发展原则

(一)因地制宜,各显特色。充分依托乡村自然风光、特色产业和人文底蕴,引导民宿产业差异化、集聚化、组织化发展,尤其是要深入挖掘枞阳优秀传统文化,加大对人文典故、乡土民俗、传统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合理利用,培育“乡愁浓郁”“文化浓厚”的民宿品牌。

(二)政府引导,多元参与建立规则先行、经营规范、市场营销的工作机制,依托重点景区、特色自然村等资源禀赋,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拉动民宿经济多元化投入。整合农业、文旅、建设、交通等多方资金,引导各类社会资本参与,推动民宿产业发展。

(三)生态优先,持续发展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倡导低碳经营、绿色消费、可持续发展,避免因急功近利和低层次开发造成环境和资源破坏,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四、工作重点

(一)做好规划布局,推动多产融合发展紧扣十四五发展规划编制契机,科学谋划民宿产业发展路径,推进编制枞阳县旅游民宿发展专项规划,加强同国民与社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等相关规划衔接,合理布局旅游民宿基础设施与服务设施,按照“规划互补、产业融合、布局集聚、特色彰显、环境友好、管理规范、发展有序”的要求,布局好全县旅游民宿发展。

(二)打造样板项目,有序盘活闲置资源。围绕标准民宿提升发展、精品民宿建设,梳理一批重点民宿项目,培育一批融合自然景观、人文风情独特的特色民宿产品,形成榜样示范和带动作用。积极探索通过回购、租赁、置换、推出等模式,依法盘活闲置宅基地、闲置农房、村集体用房等资源。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已自营、入股、联营等方式,依法使用集体建设用地发展旅游民宿业。

(三)提升服务实效,健全行业管理规范。加强对旅游民宿的标准化管理,建立覆盖民宿项目的立项、审批、建设、运营、营销、管理等的多部门联动工作机制,做到职责明确,衔接有序。推进民宿经营证照全覆盖,促进民宿行业规范管理,有序发展。推进旅游民宿服务质量等级评定,促进旅游民宿在资源开发、产品建设、安全管理、环境卫生、服务水平、社会责任等方面良性发展。

五、组织保障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枞阳县旅游民宿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各相关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建立健全旅游民宿发展协调工作机制。文化和旅游部门负责推动制定旅游民宿相关服务标准,开展等级评定,加强优质产品宣传推广,指导开展经营管理业务培训。公安部门负责旅游民宿的日常治安管理工作,对符合相关条件的,依法审批发放《特种行业经营许可证》;指导经营者安装、维护治安管理信息系统,配置必要的安全技术防范设施。消防救援部门负责依法对旅游民宿进行消防安全检查,指导开展消防安全隐患整治和消防安全培训工作。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负责依法依规对旅游民宿进行消防设计审查、消防验收、备案和抽查。农业农村部门负责牵头指导探索盘活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发展乡村民宿。卫生健康部门负责《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审批发放,依法对旅游民宿公共卫生情况实施监督检查。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工商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审批发放和旅游民宿经营主体商事备案,依法对旅游民宿经营和食品安全情况实施监督检查。民宿行业协会应发挥行业自律和专业服务功能,倡导诚信经营,提升服务水平。

(二)强化资金支持。积极争取省市政策资金,统筹级旅游发展资金等,支持旅游民宿发展。积极提供金融支持,拓展经营主体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条件和成本,服务旅游民宿发展。

(三)强化人才培训。支持优秀人才返乡参与旅游民宿创业,鼓励招用本地农村劳动力。将旅游民宿规划设计人才、经营管理和服务人员纳入乡村旅游培训计划,着力提升管理水平,提高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建设懂经营、善管理、高素质、专业化的旅游民宿人才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