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枞阳镇>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索引号: 113407220031264181/202303-00051 组配分类: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发布机构: 枞阳县枞阳镇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名称: 2023年枞阳镇经济社会发展年度计划 文号:
发布日期: 2023-03-25
有效性: 有效 咨询电话: 0562-3211167
2023年枞阳镇经济社会发展年度计划
发布时间:2023-03-25 09:18 来源:枞阳镇 浏览次数: 字体:[ ] 文本下载

   )进一步聚焦产业促发展。

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培育龙头企业,不断做优做强特色种养业,推荐2家有经济实力的企业参加省、市、县“龙头企业”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做好2023年度冬闲田扩种油菜申报规划编制2023年-2030年高标新建项目及提升工程。做好扩大再生稻生产及千亩方、百亩田宣传推广工作。完成引江济淮工程(安徽段)枞阳县C001标第一批临时用地- CZHX-QT-1#弃渣场土地复垦项目工程验收工作。协助做好枞阳县沿江易涝区泵站圩内配套工程协调工作,建设完工两赛长河左岸、神灵赛湖出口处堤防应急处置工程,持续推动长河左岸堤防应急处置工程建设。

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持续巩固脱贫成果,加强防返贫监测,推动“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问题动态清零,分层分类帮扶低收入群体。重点抓好产业发展,以产业优化升级带动群众增收。积极开展就业引导、技术培训,着力增强群众“造血”能力,进一步激发内生动力。深化“三变改革”,巩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盘活乡村闲置资源资产,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促进产业招大引强。督促翔美箱包项目开工建设,持续跟进年产60000吨塑料颗粒项目、年产5000吨PVC塑料管材项目争取早日落地。扎实开展“四送一服”活动,实行包保责任制,主动对接现有优势龙头企业,围绕产业上下游重点环节,开展“产业链招商”,围绕在地知名企业“梅开二度”,用好商会协会等经济平台,开展“以商招商”。计划新增入规企业4家。

(二)进一步聚焦整治美环境。

人居环境有效改善。稳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高质量完成2023年农户改厕任务;积极争取项目治理农村黑臭水体;督促辖区16个行政村、京环公司全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着力在常态化、规范化、市场化上下功夫,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 95%以上,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 95%以上,建立生活垃圾常态化管理机制。深入开展以“五清一改”为主要内容的村庄清洁行动,村民清洁卫生文明意识普遍提高,村容村貌进一改观。村庄规划体系和建设标准不断完善。

建设美丽宜居城镇。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完成青龙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石岭社区舒家湾城中村整体提升项目建设完成,五一村大屋组、大青山村福岭组、郭桥村方村组三个美丽村庄项目建设完工。开展枞阳镇2023年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建设。做好枞阳县枞阳镇2023年联网路(长河小街至前进组、草圩组至长河组)项目建设工作。启动青龙驿至青山石屋寺旅游道路前期准备工作,协助县乡道路管理服务中心做好肖长路的大修和中修建设工作。完善路网、管网、路灯等配套设施建设,加大背街小巷环境整治力度,加速集镇面貌提升。

聚力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完善已建成美丽乡村长效管护机制。认真落实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田长制,压实环保责任。持续开展长江禁捕工作,对外江圩留存的船网进行评估,将非法捕捞案件制作成视频,同时对重点人群上门进行点对点的宣传教育。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坚决制止和惩处破坏生态环境行为,常态化开展秸秆禁烧,建立生态环境巡查长效机制,加强网格化管理,确保全域全年“零火点”。持续对辖区内191个入河排污口进行实地勘察巡查,强化环保宣传,增强群众环保意识,努力营造优美、整洁、舒适的生活环境。

(三)进一步聚焦民生优服务。

着力加强民生保障。强化就业困难人员技能培训、创业帮扶和就业援助枞阳镇敬老院硬件设施进行整体提升工程,打造体系完善的养老服务圈。加强民政涉农资金的监督,对农村低保、农村特困供养、贫困残疾人两项救助、适老化改造、老年食堂(助餐点)等各项涉农资金进行一次全面回访,督促各村、社区要及时按标准将救助资金发放到救助对象手上。持续开展农村老年食堂(助餐点)建设工作。更新“一站式”平台数据信息,确保困难群众大病医疗救助即时结算。认真做好社会救助审批及临时救助,及时申报打卡发放。认真完成县委、县政府下达我镇2023年省级民生工程任务。

全面提升精神风貌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完善镇村农家书屋管理,举办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抓好科普宣传,积极开展青年志愿服务和公益行动,依托镇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更新完成,积极申报枞阳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暨镇兴少年宫省级示范点。大力开展文明创建,积极挖掘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最美家庭等先进典型,推进“好家风”建设。充分挖掘和保护地方特色,传承红色基因,把移风易俗、乡风文明与群众文化活动紧密结合,将美丽枞阳建设成为群众的精神家园、人文家园、和谐家园。